天水古巷(图)--王若冰
历史上,天水一直是西域少数民族东进中原的一道屏障,胡汉杂居,战事频繁,即便是大唐盛世,杜甫在天水时所看到的,仍是一派“降虏兼千帐,居人有万家”的临战景象。两千多年间,天水一带到底发生过多少战事?从天水远行的戍边将士到底把多少白骨留在了漫漫沙场?史书方志没有记载,但旗杆巷脚下的泥土,肯定至今还浸染着戍边将士的鲜血和泪水。还有已经改名马廊巷的雪耻巷,象征回汉友好相处的亲睦巷,留下19世纪末叶天水城镇手工业兴起的淡淡回声的染布巷……
千百年来,小城所经历的每一个日子,都被这条条小巷珍藏于内心深处,供后来者反复揣摩、品味、回忆!
从历史的烟尘与血泪中款款走来的古巷,如今是那么苍老、破烂,然而对于世世代代沿巷而居的老百姓来说,这小巷是他们的根,他们生死难离的故土,他们最初和最后的精神归宿。
古巷里的居民,以平民百姓居多,即便是在玩月楼巷、醉白楼巷、折桂巷这样听起来诗意盎然的巷子里,也没有几户人家有把酒吟月的雅兴,所以巷子里最常见的是土墙灰瓦的普通宅院。走着走着,如果对面竖起一座飞檐脊兽的门楼,那必是明清时代富户名门的古宅。
这样的宅院往往门套门院套院,占去了大半条巷子。青石铺地的庭院里,厅堂、耳房、厢房、门庭相互呼应,自成一体。庭院里影壁回廊,门窗雕花,庭院中间秋菊春兰,四时皆景,假山盆景,飞瀑清流,俨然一处微缩的江南园林。若在春风乍染,小雨初歇,清风把庭院里的竹梅之韵吹送出来,整条巷子便飘浮着古老的芳菲。
古巷是一首古老的歌谣,曲曲折折,缠缠绵绵,留下了多少幽怨的故事。
二郎巷深处的织锦台巷,千载回荡着一代才女苏若兰深闺思夫的哽咽。时隔千年以后,每当走进这条空寂的织锦台巷,我便想,对于当今社会那些以理智而冷静的心态尽情消费爱情快餐的青年男女来说,苏若兰曾经在漫漫长夜里流下的泪水,还能不能打动他们的心?
一个骤雨初歇的黄昏,当我孤身一人从空荡荡的澄源巷走出来时,巷口之外正是万家灯火,祖祖辈辈生活在这条条古巷深处的人们,却仍旧围坐在先人留下的桃木方桌旁边,静静地享受着古巷赐予他们的平和与宁静、却又温情袭人的日子。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