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天水百名摄影家郭坪村开展柿子主题采风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兰州天水百名摄影家郭坪村开展柿子主题采风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作者/李茏
秋冬季节,柿子树挂满了红彤彤的果实,宛如一盏盏红灯笼,为寒冷的季节增添了一抹暖意。
11月17日,2024年11月17日,来自兰州新视窗摄影俱乐部“柿柿如意”采风团的摄影师,与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天水各县区工作站的100多名摄影师云集天水,前往麦积区社棠镇郭坪村开展“柿柿如意”为主题的摄影采风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柿柿如意”采风活动,不仅展现了郭坪村的自然风光与人文魅力,为这片古老的村落带来了新的活力,也为摄影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交流思想的平台,也让摄影师们捕捉到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冬日画卷。此次摄影采风活动旨在捕捉柿子树的美丽瞬间,感受大自然的馈赠,并通过镜头记录下这份美好。同时,这也是一次提升摄影水平、享受大自然乐趣的绝佳机会。活动不仅为这片古老的村落带来了新的活力,也让摄影师们捕捉到了一幅幅动人心魄的冬日画卷。摄影师通过此次写生,大家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收获:一是捕捉柿子树在不同光线、不同背景下的美丽瞬间。二是学习如何运用摄影技巧,如构图、光线运用等,提升摄影水平。三是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享受摄影带来的乐趣。
这次活动不仅挖掘和传承了乡村文化,还促进了乡村文化的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作品将成为连接兰州与天水、连接城市与乡村的桥梁,让更多的人了解并爱上这片美丽的土地。
一、“郭家坪的柿子熟了!”
在组织者通知的开始时间,二十多辆车陆续从各个地方如期而至,汇聚到社棠镇美丽乡村郭坪村,柿子树像一场戏剧拉开幕布的一刻逐渐展示出来,初冬的阴郁的天气一下子温暖起来,摄影师们纷纷拿起相机,走进这片金黄色的世界。
在这片柿子林中,每一颗柿子都如同一个精心雕琢的艺术品,它们在树梢上静静地悬挂着,仿佛是自然界的一幅幅生动画卷。柿子,这一抹秋日里的暖阳之色,不仅是大自然慷慨赐予的甜蜜果实,更是摄影采风中不可多得的灵感源泉。当秋风渐起,万物开始披上金黄的外衣,柿子树便以一种温婉而坚韧的姿态,静静地诉说着季节的更迭与生命的丰盈。当难得的阳光如灵感稍纵即逝的当儿,镜头锁住了阳光透过稀疏的云层洒落在柿子上,而那金黄色的光芒仿佛为整个林子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摄影师们纷纷拿起相机,试图将一个个美妙的景象定格在瞬间。
他们穿梭在村庄街巷,或登高望远,或俯身细察,用镜头捕捉每一个动人的瞬间。孩子们在树下嬉戏,老人们则悠闲地坐在门前,脸上洋溢着质朴的笑容,这一切都被定格在了摄影师们的镜头中。在这次采风之旅中摄影师们不仅拍摄了柿子本身,更对自然之美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脚下的落叶,身旁的微风,远处的山峦,都在无声地讲述着关于山村巨变的故事。
而摄影师们用镜头捕捉这些瞬间,将这份季节的馈赠定格为永恒,让观者在日后翻阅时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大自然的温暖与宁静。
当摄影师们在取景框不断地出现动人的画面,他们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觉得天水之行真是太好了。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下了初冬柿子林的美好的景色,也成为了他们人生中难忘的经历和宝贵的回忆。
二、捕捉一幅幅动人心魄的冬日画卷。
摄影师热情的和村民打招呼,有的临时让摘柿子的人给他们当模特,而卖柿子的一家三口也成了临时演员。一些摄影师避过人群,一个人深入村里满是柿子树的小巷和瓦舍旁寂静的空地一个人拍照。一些摄影届的前辈,毫不保留的在现场对虚心的年轻人进行拍摄指导,包括构图、光线运用、色彩搭配等方面的技巧。一个摄影师盯着柿子树的鸟窝,足足拍了半个小时。他们有的摄影师对郭坪村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自然景观等方面更感兴趣。他们或是独自一人沉浸在静谧的氛围中;或是相互协作、交流心得体会;或是带领着学生们一起体验这难忘的采风之旅。无论哪种方式都能让人感受到这片柿子林所带来的独特魅力与灵感。
摄影师的镜头下,柿子不仅仅是果实,更是情感的载体。通过不同的角度与光影组合,捕捉和记录了进入冬季这个时间段所展现的独特韵味。无论是露珠轻吻过的柿子带着的一丝清新与娇嫩,或是在寥廓江天万里霜下的饱满与圆润,以及仿佛能滴出蜜来的那一份秋韵。在黄昏时分,山下牛头河和渭河的湿气似微风弥漫,温柔地拂过,柿子林便笼罩上了一层梦幻般的金色薄纱,每一帧画面都充满了诗意与浪漫。
三、一碗杂酱面满溢浓浓的乡情。
此次活动得到郭坪村委会大力支持协助,午饭时的杂酱面家常味满溢浓浓的乡情。社棠镇郭坪村,位于渭北干旱浅山区,距天水市麦积区的城区距离约8公里。社棠镇古代绵竹戎的所在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郭坪村距离社棠镇不到2公里,是天水市有名的柿子村。全村有老柿子树180棵,树龄均在几百年以上。全村共2个村民小组,111户515人;脱贫户65户292人。现有耕地面积1056亩,其中:葡萄种植面积800亩,梨80亩,樱桃156亩。
采风文化活动中,有的摄影师还把镜头深入到郭坪村的历史文化、民俗文化、自然景观等方面,通过摄影这个视觉艺术形式进行传承和弘扬。提升乡村的文化内涵,能够激发乡村的活力,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
摄影师们用镜头捕捉这些瞬间,将这份季节的馈赠定格为永恒,在日后翻检岁月的灵光时分,依然能感受到那份来自大自然的温暖与宁静,相信这些作品不仅会丰富了乡村的文化内涵,还会极大地提升郭坪村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乡村旅游、文化产业等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通过采风文化活动的开展,我们从村民写满了笑意的脸上,感受到“文化走亲”的可贵。摄影师精心创作的摄影作品,不仅提升了乡村的文化品质,还增强了乡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让郭坪村的农民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更加方便村民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村容村貌,多角度理解自己的家乡文化和历史,从而增强对乡村文化的认同感和自信心。这种文化自信可以激发乡村居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同时,摄影师也感谢郭坪村的这片柿子林,给予他们的灵感与美好的体验!他们也希望更多人能够欣赏到郭坪村柿子的美丽与魅力。
四、模特儿的摄影之旅,是视觉与心灵的盛宴。
柿子摄影之旅,更是视觉与心灵的盛宴。十二名模特儿来自天水市不同的艺术团体,他们身著盛装,表演非常专业。在寒风中,一个个摄影师正全神贯注地聚焦于他的模特儿,这一场景充满了艺术创作的氛围与自然的挑战。
摄影家身穿厚重的外套,以抵御今天变天以后凛冽的寒风。他的双手稳稳地握着相机,眼神透过相机的取景器,紧紧地锁定在模特儿身上。他的脸上透露出专注与热情,仿佛寒风中的寒冷完全无法影响他对摄影艺术的追求。
模特儿身着与寒冷天气形成鲜明对比的轻薄服装,可能是为了展示某种特定的时尚风格或艺术效果。她站在一个精心挑选的背景下,在村文化阵地中心门口,或山村道路柿子树的悬崖边,或是柿子树低矮的枝条前边。她们的表情随着摄影家的指导而变化,时而忧郁、时而热情、时而神秘,完美地诠释了摄影家想要捕捉的情感与氛围。在寒风中,摄影家用镜头捕捉了模特儿的美丽与气质,同时也将这份美丽与气质传递给了每一个观众。这是一次心灵的交流与碰撞,也是一次对艺术无尽探索与追求的体现。
在这个过程中,摄影家与模特儿之间建立了一种默契的合作关系。他们通过眼神交流、肢体语言和口头指导来传达彼此的想法和意图。摄影家不断地调整相机的设置和角度,以捕捉最完美的瞬间;而模特儿则根据摄影家的指导调整自己的姿势和表情,以展现出最动人的风采。
随着快门声的响起,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瞬间被定格在相机中。这些照片不仅记录了模特儿的美丽与气质,更展现了摄影家对艺术的热爱与执着追求。在寒风中,他们共同创造了一幅幅动人的画面,为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想象与感动。
五、尾声:一点感想。
摄影艺术的文化采风活动,在赋能乡村振兴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兰州天水两地百名摄影师郭坪村柿子主题采风活动深入基层、深入生活,通过实地观察、体验、创作等方式,挖掘和传承地方文化,推动文化艺术与乡村振兴的深度融合。这种活动不仅有助于提升乡村的文化内涵,还能激发乡村的活力,促进乡村的全面发展。无疑,这次活动的圆满结束,必将会促进郭坪村文化的创新发展,摄影人通过摄影艺术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大的文化支撑。
活动虽然结束了,但这次活动成功举办在省城兰州和陇东南摄影界产生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似乎还在发酵。一些自媒体连篇累牍,为摄影活动引流。他们通过美文与摄影作品的结合让人们更深入地了解这次活动的方方面面。长秋和初冬之际,柿子的美丽与魅力,给圈外的读者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们有的是对柿子林景色的细腻描绘,也有对摄影过程中内心感受的深刻抒发。在图文并茂的引领下,读者仿佛也能穿越时空置身于那片金黄色的海洋中与摄影师一同感受那份属于摄影人的纯粹与美好。柿子、摄影、美文三者相互交织,共同构建了一个关于这个冬天的童话。关于摄影、关于自然、关于生活的美好篇章,让人心生向往,久久回味。而且,我们已经习惯于一些摄影师沉浸于出大片内心的狂喜,不动声色的不言不语中,却会逐渐给人以新的惊奇。
在这篇文章的结尾,我以自己不成熟的两首七律作为自己和摄影爱好者和热爱柿子林的朋友心与心的交流和对话,与众位朋友再次回味大家在这一次摄影界节日般的相聚的美好回忆:
兰州天水两地百名摄影师乡村振兴“柿柿如意”主题采风活动
陇原摄友觅图忙,朱果枝头霞染光。
绿水青山秋锦画,农庄瓦舍柿霜香。
寒枫小径通幽处,影像红圈出采章。
欢庆丰年一壶酒,疏林如火醉心房。
注:
朱果,柿子的古称。
模特儿,镜头前绽放的迷人芳华
红霞落处映秋光,模特娉婷立树旁。
平野玄霜同玉骨,雪风崖菊亦芳香。
微茫绵竹河声远,靉靆半云溪水长。
美景佳人合相衬,郭坪宛如在仙乡。
注:
绵竹:社棠的古称,亦为古代戎族部落的一种,457年前秦公与绵竹戎(今甘肃天水东)作战。
河声:山下的牛头河汇入渭河处,是古代交通要冲和船的码头。
(作者系甘肃省韵文学会理事、天水航拍协会名誉主席)
(照片提供:郭伯林、杨春、李茏)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