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水文化 > 石窟文化
麦积山石窟获取“世界级名片”(组图)

时间:2014-06-26 07:41:37  来源:  作者:  浏览量: ; 字体设置:
热点导读: 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成功麦积山石窟 获取“世界级名片”-本报记者成雄景春燕   一、放飞申遗梦想  6月18日,险峻秀丽的麦积山石窟迎来难得的清凉,吸引着天南海北

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成功

麦积山石窟 获取“世界级名片”

-本报记者成雄景春燕

 

  一、放飞申遗梦想

  6月18日,险峻秀丽的麦积山石窟迎来难得的清凉,吸引着天南海北的游客纷至沓来。

  “麦积山申遗,事实上已于上世纪80年代提出,距今有30多年的时间。”麦积山石窟艺术研究所申遗办副主任臧全红一边翻着厚厚的资料,一边对记者说:“只不过当时没有形成文本,没有上升到国家的层次。”

  世界遗产,特指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具有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自然景观与文物古迹,因被认为是人类罕见的且目前无法取代的财产而受到全球极高关注,加之申报世界遗产的程序复杂、竞争激烈,因此,申报世界遗产被视为摘取“金字塔尖的荣誉”。

  天水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历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申遗工作,经过多年的谋划,2001年,天水着手麦积山石窟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工作,并于同年8月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副组长、相关单位组成的申遗领导小组,抽调人员成立了麦积山申遗办公室。

  经过不懈努力,麦积山石窟被列入了我国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的预备名单。但由于世界遗产组织限定各国每年只能申报一个自然遗产和文化遗产,而我国敦煌石窟和龙门、大同、大足等石窟都已申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组织认为我国石窟遗产类较多,不宜单独申报。为此,我国政府代表在芬兰第2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正式承诺,今后不再单独申报石窟类世界遗产。

  这个承诺,让麦积山石窟“申报双遗产”的梦想戛然而止。

  二、申遗之路反复曲折

  机遇之门的意外关闭,让麦积山石窟的申遗之路充满了变数。然而,就在此时,却从中国国家文物局传来了一个“天大的”好消息。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倡导协调下,2006年8月,中国国家文物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在吐鲁番召开了“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国际协商会议”,签署《丝绸之路跨国申报世界遗产吐鲁番初步行动计划》,标志着丝绸之路跨国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正式启动。

  丝绸之路,世界最长的一条文化遗产线路。从沙漠到草原,从陆地到海洋,从游牧到佛教,从经济到文化,丝绸之路将世界连在了一起,它成为经济交流、文明互鉴的象征。

  2007年4月,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丝绸之路申遗地区研讨会”上,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5个国家通过了丝绸之路概念文件。2009年成立了丝绸之路系列世界遗产申报政府间协调委员会,这是一个督导委员会,由参与丝绸之路廊道申报的所有缔约国代表组成。

  丝绸之路是东西方融合、交流和对话之路,2000多年来为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作出了巨大贡献。因此,将中亚、中国以及中亚以西的国家与丝绸之路相关的遗产地整合在一起申报世界遗产,这一思路的可能性讨论了数年之久。

  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世界文化遗产,原定2010年6月在世界遗产委员会第34届大会上接受正式审核、表决。为此,国家文物局确定48处我国进入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点,我省有11处文化遗产点被确定为丝绸之路申遗点,我市麦积山石窟、水帘洞石窟拉梢寺名列其中。

  中国与中亚各国不仅为丝路申遗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巨大的艰辛,同时也给麦积山石窟申报世界遗产工作带来了转机。作为丝绸之路廊道申报项目中的一个遗产点,我市将麦积山石窟申遗的目标由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转到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轨道。

  从2007年开始,我市丝路申遗工作按照国家、省上总体部署完成了所有工作,接受国家、省上的检查,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然而,紧锣密鼓的筹备工作遭遇了申遗策略的重大调整,使得麦积山石窟的申遗历经坎坷。跨国申遗历时7年,却由于中亚诸国国内的原因,申遗进展不平衡,申遗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导致跨国申遗进度迟缓。

  就在这种关键时刻,2011年12月27日,国家文物局在乌鲁木齐召开跨国系列申遗协调会,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代表研究推动三国联合申遗工作,并草签了《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备忘录》。取消了以前的申遗名单,把丝绸之路整体线路划为廊道。

  在这条连贯亚欧的道路上,文化认同成为穿越时空的内在纽带。

  作为“贸易之路”“交流之路”“对话之路”,丝绸之路创造了一段近2000年的历史。而今,盛世中国要书写一段新的历史——2013年9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时提出要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今年6月5日,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习近平强调要“弘扬丝绸之路精神,促进文明互鉴”。

  今天,基于文化认同,中国与中亚国家携起手来,以申报世界遗产的形式,共同保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而此次中哈吉三国联合丝路申遗涉及的33处文物点,让文化认同找到了物质的载体。这样的认同感,给予“丝绸之路经济带”最好的历史支撑。

  2012年2月28日,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了丝绸之路申遗工作推进会,对我国申遗的主要工作任务等予以重大调整,重新研究和部署了丝绸之路申遗相关准备工作,重新确定了丝绸之路首批申遗的大名单(甘肃省列入“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申遗项目)其中,我省有玉门关及河仓城遗址、麦积山石窟、炳灵寺石窟——下寺、悬泉置遗址、锁阳城遗址及墓群等五处申遗点,取消了水帘洞石窟——拉梢寺(以后还可以作为申遗拓展项目继续申报)。

  2013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我国分布在河南、陕西、甘肃、新疆的22个遗产点,列入中国丝绸之路首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名单,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联合将丝绸之路申遗文本提交给世界遗产中心。

  从申报自然和文化“双遗”,到申报文化遗产,从单独申报,到联合申报,申遗参与者审时度势,正确抉择。事实证明,这一系列决策是正确的,是符合实际的科学之策。

发表评论 共有 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匿名发表
合作:天水天磊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 网络违法犯罪举报 | 甘公网安备 62050202000148号|
Copyright © 2005 - 2010 Tianshuixinshikong. All Rights 360网站安全检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