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诗歌八骏诞生:文学陇军又一“千里马”
由娜夜、高凯、古马、第广龙、梁积林、离离、马萧萧和胡杨八人组成的诗歌方阵,在继广受文坛关注的“甘肃小说八骏”之后,接力领跑文学陇军。
“甘肃诗歌八骏”代表着“诗歌大省”当下诗歌的创作状况……
从“牧马人”到“马”的转换
30年前,高凯的命运因诗歌改变了。
报考西安美院落榜后,在合水老家的麦地里,19岁的高凯收获了组诗《在田野上》,后来获“1983年飞天文学奖”。
从1982年开始发表诗歌算起,组诗《在田野上》并不是高凯发表的第一首诗,但却改变了他的命运。
因为这个奖,务农一年的高凯被选拔为民办教师,后来转干,再后来被调到了兰州,现在他是甘肃省文学院副院长。也是刚刚诞生的“甘肃诗歌八骏”之一。
入选“甘肃诗歌八骏”,让高凯有了一个角色的转换,他自己笑称这样的转换有些“尴尬”。圈里人都知道,高凯是备受文坛关注的“甘肃小说八骏”这一文学品牌的“牧马人”和幕后推手。
所谓的“尴尬”,只是一句戏谑之言,在“甘肃诗歌八骏”设置的成果量化计分、诗歌影响力、评委观察加分等种种选拔“门槛”面前,在15位候选者中,高凯的成绩排名第二,无可争议地挺进了“八骏”之列。
最主要的是,“八骏”是高凯自己想要的,他说他要给自己找一个台阶下来——回到诗人自身。“对于我来说,从连续三届共八年的‘小说八骏’幕后创意人和推手到此刻入选‘诗歌八骏’,跑到前台,角色转换,甘苦自知。这八年里,我其实都在台上。”
在诗坛,一个诗人的影响力,应该不在于成果量化等硬邦邦的指标上。像高凯,在没有“八骏”头衔之前,他就以其独特的诗歌风格立足甘肃以及中国诗坛。前不久,高凯的诗歌《村小:生字课》被收入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的全国高等师范学院通用教材;三年前,高凯凭借组诗 《陇东:遍地乡愁》摘得首届“闻一多诗歌奖”,并获中国新诗百年来最高奖金10万元。
陇东诗群代表
“甘肃诗歌八骏”评委、甘肃作协名誉主席、著名诗人高平将甘肃诗人群体分为兰州、陇东、天水、河西、甘南等几个板块,如果按所处地域而言,高凯无疑是兰州板块的代表,而远在庆阳油田的第广龙就是陇东板块的代表。
第广龙是“诗歌八骏”中第一位参加“青春诗会”的。
“‘青春诗会’是《诗刊》多年坚持的优秀品牌,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诗刊》就发起了每年在全国范围内选拔10个诗人进行集中推荐的活动,写诗的人都以上‘青春诗会’为荣。”第广龙说,甘肃前后共有22名诗人参加了青春诗会。
同是60后,第广龙走上诗歌创作的经历和高凯差不多,都少不了受到那样一个充斥着浓浓文学气味的时代的影响。“我上中学就开始喜欢诗歌,也写了不少。18岁的时候,我在家乡平凉的一个诗歌朗诵会上朗诵了我的处女作——《我最平常》,坐在下面的诗人老乡随后就把我的诗要去在《飞天》上发表了。只是这本《飞天》我一直没有见到。1983年,我出差去陕北吴起,晚上在街上走,在街头一家小商店里,看到一个营业员拿了一本《飞天》就着油灯在看,正是发表我诗歌的那一期,就说好话要了过来。”
在今年5月一个月中,第广龙竟然写了30多首诗,这连他自己也感到不可思议,“人说诗歌是属于青年的,我都快奔五的人了,还在写,还能这样高产,这只能说明我对诗歌是真的热爱。”第广龙说现在写诗和过去不同了,18岁的时候他会写出“我可以伟大”这样的诗句,现在不会了,现在诗歌归于常态,不那么热闹,也难以借此轰动出名。现在他写诗会进入一种没有世俗欲望的平和状态,只写自己愿意写的,只想着写出自己满意的。
青年诗人
和高凯、第广龙这些成长于那个文学兴盛时期的60后不同,“诗歌八骏”中最年轻的离离在她生活的周围是很少有人读诗的,是几乎听不到和诗歌有关的声音的。所以,离离说当她面对诗歌的时候“内心是很惭愧的”。
离离写诗完全出于偶然。“2005年夏天,我在某个论坛看到一些诗歌,那些文字仿佛击中了我体内某些沉睡很久的东西。当我像他们用分行的形式把自己内心的东西表现出来,有位朋友夸赞道:文笔不错,可以贴到论坛试试。也许那就是我诗歌写作的开始吧。”随后的两三年里,离离说她的写作主要集中于网络各大文学论坛,像榕树下、红袖等。
离离喜欢那些朴素的、来自内心的、感人的,并有一定担当和积极指引的诗歌。但她从没想过诗歌会把自己带到哪里,或者自己会将诗歌写到什么程度。离离不是专业诗人,她有一份中学外语老师的固定职业,现在她觉得自己能安静地写诗,是因为一份爱——喜欢自己的儿子在朗诵完她的诗歌之后说:“妈妈,我爱你。”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