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鞭杆舞
斜坡村是座落于秦岭山脉深处的一个小山村。这里的人们世代靠天吃饭,以务农为业,过着简单、封闭而自足的生活。在约3000年前,这里曾是商周至春秋时期秦人先祖生活的主要地区之一。秦人先祖非子因在天水放马滩及秦岭山脉一带为周王室牧马有功,被封为周的“附庸”,“号曰秦嬴”,天水因而成为秦人历史的开端和秦王朝建国的起点。悠久的历史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天水至今仍保存着许多秦早期文化的遗风,而已经流传了不知多少年的秦州鞭杆舞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种。
秦州鞭杆舞相传是秦人在长期放马畜牧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民间舞蹈。鞭杆舞通常为四人一组,最多时可有32人或64人同时舞蹈,蔚为壮观。舞者分为男女角色,动作各异,但现在流传下来的鞭杆舞的所有角色都由男人充当。舞者每人手执一根二尺四寸的鞭杆,鞭杆一头有缨,杆上有铜铃,舞动之时铃声悠扬悦耳,仿佛牧马人正挥动马鞭,在绿意盎然的草场上放牧着成群的骏马。
秦州鞭杆舞的舞蹈动作以养马时的放牧动作和一部分武术动作为基础融合而成。这说明当时秦人在放牧养马的同时,也利用手中的鞭杆作为武器攻击敌人。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秦州鞭杆舞是当时秦人亦牧亦兵,利用天水这个远离战火的“西垂之地”休养生息,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壮大的真实写照。因此秦州鞭杆舞比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很多民间舞蹈要古朴和复杂的多,它需要舞者有强壮的身体和良好的武术基础,这样才能更好地表现鞭杆舞剽悍、刚烈、粗犷而充满激情的独特韵味。
秦州鞭杆舞属于民间社火的一种,只在每年春节时才由斜坡村村民们自发组织表演,以此表达他们祈福迎祥、期盼来年庄稼丰收、生活幸福的美好愿望。跳鞭杆舞时会有专人负责演唱,唱的曲子多为秧歌或小曲,曲调类似于道情,悠扬婉转,细腻动人,而唱词则大多讲述民间传说或神话故事。现在斜坡村的鞭杆舞常用的曲子是“八度神仙”,这首曲子据说已经传唱了好几百年。
在天水,秦州鞭杆舞只在地处深山、交通不便的秦岭乡斜坡村才得以完整地承传,这仿佛是历史对这个世代贫困的西部小山村格外的眷顾。几千年来,通过口口相传和家传、村传而不外传这样最古老的方式,斜坡村人长久地保持着对秦州鞭杆舞的热爱和承传。
还是一样原始的动作,还是一样古老的曲调,还是一样如火的激情......多少年了,每到春节,斜坡人都会跳起鞭杆舞,卸去一年的艰辛和负累,让备受生活磨砺的身心在舞蹈中经受一次洗礼。这洗礼是如此的纯净,仿佛山野间那一片片在冬天也依然充满生机的绿色,让他们忘记痛苦和艰辛,重拾生命的力量和生活的勇气......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