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戏曲史话之十四:张凤云和她的豫剧社
随着宝天铁路的通车,天水向东去的大门打开了,交通方便了,河南、西安、宝鸡的市民大量来天水,他们或做生意,或者定居,这样一来,在天水就有了许多来自河南、陕西等地的外来人口,他们随之也将他们的地方戏剧带到了天水。根据有关资料来看,豫剧界的一些大师级演员,有很多人都曾来天水演出过,比如崔兰田、张凤云、张锦凤、韩全有、陈季诊等著名的豫剧表演艺术家,都曾经长期在天水剧坛演出,为天剧坛带来了清新之风和一种新的剧种,丰富了天水剧坛。
《张凤云豫剧团》演出时间为1947年至1952年,演出时间较长。该团的主要演员有:张凤云,女,主攻正旦,代表剧目有《卖苗郎》里的正旦,《麻风女》中的麻风女,《洛阳桥中的正旦,《桃花庵》中的正旦。张锦凤,女,主攻小生、须生,代表剧目有《蝴蝶杯》中的田玉川,《大辕门》中的杨延景,《西厢记》里的张生,《天河配》中的牛郎。韩全有,主攻花脸,此人为豫剧界有名的黑头,也是少有的花脸,代表剧目有《铡美案》中的包文正、《阴阳河》中的判官,《鱼腹山》中的刘宗敏。马金娥,女,主攻小旦,在《游龟山》中演胡凤莲、《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演祝英台。张凤琴,主攻小旦,代表剧目有《抱瑟琶》中的公主、《凌云志》中的小旦、《秦雪梅吊孝》中的秦雪梅。董吉祥主攻武生,其代表剧目有《花蝴蝶》中的花蝴蝶、《杨八姐盗刀》中的焦关普、《石秀杀嫂》中的石秀。马兰香,女,主攻化旦、小旦,代表剧目有《蝴蝶杯》中的胡凤莲,《天河配》中的织女,《抬花轿》中的正旦,
该团的主要演出剧目有:《抱瑟琶》、《凌云志》、《西厢记》、《诸葛亮吊孝》、《洛阳桥》、《三上轿》、《桃花庵》、《秦雪梅吊孝》、《抬花轿》、《天河配》、《阴阳河》、《梁山伯与祝英台》、《鱼腹山》、《铡八王》、《龙凤呈祥》等。
《张凤云豫剧团》主要演出地点为秦州区大南门剧场(即现在的秦州区青年南路)、后来该团又在城壕剧场(即原天水市红旗剧院、现华西大厦),再后来他们还到过麦积区、武山县等地演出。《张凤云豫剧团》在天水的演出时间较长,从解放前一直演到1952年,因而天水人对他们的演出剧目、演员阵容都有比较深的了解,在天水是比较有影响的豫剧班社之一,该团中值得一提的是团长张凤云,他是豫剧著名的表演艺术家,他曾经和豫剧大师常香玉、名家崔兰田、宋淑云、马双枝等一块同台演出,她是在1947年春天来天水的,当时的班主是王国斌,最早在民工纪念堂(即现在的天水市儿童乐园)演出。他们在天水演出的第一场戏是《桃花庵》,从唱腔、扮相等方面征服了天水观众,故而一炮走红,深受戏迷朋友的欢迎,从此,天水人也受看河南戏了,后来他们又陆续演出了他们的拿手好戏《贬马记》、《罗焕跪楼》、《三上轿》等。
1949年天水解放,1950年代初他离开天水到了西安,1951年天水派专人到西安,代表政府第二次接他来天水,当时他和他妹妹张凤琴、丈夫陈学文又应邀来天水,其时和他一块来天水的还有许树云、黄少林、刘文祥、陈志刚等人。当时民主选举陈学文担任团长,又组建了《群艺豫剧社》。当时的主要演出任务是慰问解放军和前线作战下来的战士,除排演历史剧外,还排演了《白毛女》、《血泪仇》、《糖衣炮弹》等新编剧目,有力地配合了土改、三反、五反运动,后来他们又到兰州、定西、甘谷、秦安等地演出,张凤云一直到1954年才去了陕西狮吼剧团工作,他担任过陕西省政协委员,1987后,《天水市戏曲志》编辑部主任彭健先生曾专程去河南采访过他,他还表示“希望有一天能重新来天水,为天水人民献艺”。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