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杀鞑靼

2011-11-15 来源: 浏览量:

在《三十日晚上杀鞑靼》中,关于月饼的说法大同小异,但却把“杀鞑靼”的日子改为大年三十:

鞑靼是明代的一个民族,过去相传鞑靼非常坏,欺负压迫人们,而且每家都有一个鞑靼。每天别人去干活,鞑靼却呆在家里什么也不干。饭熟时人们第一个得让他吃,他吃过了别人才能吃……更让人气愤的是,每当家有婚事时……新娘娶回家中,他要先和新娘共寝……有一年,一个人想了一个办法。在八月十五中秋节,他在家蒸月饼时,在月饼中间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到:“在三十日晚上……谁把谁家的鞑靼杀了。”八月十五那天,他把有纸条的月饼提到了另一户人家。揭开月饼层这家人看后又传到了另一家……鞑靼一点儿也不知道……这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准备了一把锋利的刀子……行动起来……之后,每家都躺着一个血淋淋的尸首。有的人家甚至把他砍成了肉浆。这时人们的心情一下子轻松了许多。人们把鞑靼的尸首埋的埋、扔的扔。然后,把家里的血迹全部打扫干净,但是,家中还有一股浓浓的血腥味,这该怎麽办呢?人们知道醋可以消除一些怪味。人们就用这种方法试一试,人们找了一块小石头放在火炉中烧红,把烧红的石头放在舀饭勺中,然后,在石头上浇上醋之后便发出一种焦毛的味,顿时家中的血腥味彻底消失了。

在我们这里还流传着这种做法,每当大年三十日下午,人们就在山沟里找一块满意的形似鸡蛋大小的石头,然后,拿到家中,人们把这一间段叫做“请醋坛”(所谓醋坛就是指上文中提到的用醋坛浇着的石头)。到晚上,大约十点钟左右每家都先把“醋坛”烧在火炉里。然后,开始把每个屋里都打扫的干净,再做一个火把点燃后,在勺子中放一片黄纸,把醋坛放在上面,然后,点着火把,端着勺子和醋,每到一个屋里都要在醋坛上浇上醋,熏遍屋里屋外。最后把醋坛送到院外,把火把插在放醋坛的那个地方。放上一阵鞭炮,焚上几支香。整个过程叫做“打醋坛”。

而在《中秋话芋头》中,虽把“杀鞑靼”的日子又认定为八月十五,但“月饼”却变成了“芋头”:

南方人在中秋节祭月时使用芋头,据说是纪念元末汉人杀鞑子(指元朝统治者鞑靼人)的历史故事。当初汉人起义,推翻元朝蒙古人暴虐的统治,是在八月十五夜晚,汉人在杀鞑子起义后,便以其头祭月。后来当然不可能在每年中秋节用人头祭月,便用芋头来代替,至今还有些地方在中秋节吃芋头时把剥芋皮叫做剥鬼皮

岁月如梭!然而,“八月十五杀鞑靼”,已渗入民族的血液,这既包括汉,更包括蒙,亦“传染”满!

网上,曾有满族正红旗的富尔哈察贵古以“我奶奶给我讲的故事――‘八月十五杀鞑子’”为题发帖:

以前我们是主子,汉族农民是“奴才”。

那时候,我们吃穿不愁。可是后来清朝灭亡了的那一年中秋,汉人像以往给我们孝敬月饼,和以前一样好吃。可是我们不知道的是,汉人之间互相送礼的月饼里有一个字条“八月十五杀鞑子”,那天夜里汉人们手持镰刀、斧头什么的杀了我们一个措手不及。死了很多人,都是我们旗人,老人、小孩、女人都不放过。一杀杀了好几年,死了上万人。

后来我们都不敢说自己是满人了。以前除夕我们满人要挂旗,后来不挂了,怕汉人杀人。过了几年他们不杀了,可是我们也不挂了。有的是忘了,没有这个习惯了;有的还是不敢挂……

当然,随即有回帖指明:

“八月十五杀鞑子”说得是元朝末年,汉人趁中秋吃月饼杀蒙古人!

但同时亦有帖:

八月十五杀鞑子,据我了解也是元末汉人趁中秋吃月饼杀蒙古人。至今很多蒙古人都不过中秋,不吃月饼……满蒙的血缘关系和亲近程度是很高的……汉人眼中的“鞑子”,不仅包括蒙族人,也包括满人。

在此,富尔哈察贵古模糊了两个基本的历史史实:一是“满蒙的血缘关系和亲近程度是很高的”、即史书上的“满蒙一体”,始于明末女真人崛起于白山黑水,并凝聚于一个统一民族进而征服蒙古之后;二是“后来我们都不敢说自己是满人了”,如有可能,也应该是在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随后清光绪帝爱罗觉罗•溥仪逊位之后。为什么?有清一朝,满人是“皇家”!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