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语文教材忽然走红 是继承还是破坏?(图文)

2011-01-12 来源: 浏览量:

 

疑点二

老课本可以替代新课本吗?

社会和媒体追捧这套70年前的“老课本”,很多学者,乃至网友都认为,这是对现行教材失望所致,“老课本”灵活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引起小学生学习的兴趣,而现行教材则相对“说教味浓”、“高高在上”、“内容空洞”,这两种不同的评价导致了人们对新老课本的不同态度。不过,也同样有很多学者认为,老课本未必真的能得“新”学生的欢心。

●专家声音

温儒敏:民国教材确实有很多东西值得今天的教材编写者学习,但那毕竟是70多年前的课本,适合那个时代孩子们的学习,如今社会发生很大变化,孩子们从小就要接受很多以往可能没有的新事物新知识,教材肯定要满足当今时代的需求,不能照搬这套教材的编法,毕竟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教育。

李河:民国的教材怎么样暂且不说,现在的教材,特别是人文科的教材,缺失教化、缺失灵魂的东西也确有其事。人们想要改变这种状态,寻找更好的替代品,也很正常。那么去哪里寻找呢?不排除可以回过头去找过去的东西,就好像穿衣服,一套很多年前的款式,可能过了很久之后又流行起来了,这也常见。不过同样的道理,旧的东西可能会被发掘,新的东西也需要去创造。改变现状,不仅找回过去这么一条路,还有很多方法。并且,民国的教材丝毫不动地拿过来,肯定有参考价值,但是有没有替代价值,这还需要多看,认真分析,仔细斟酌。

疑点三

民国教材是教材中的经典?

民国教材忽然蹿红,被认为是教材中的经典。有不少人认为阅读这一套教材,有利于学生国学素养和兴趣的培养,有家长将它当作孩子的国学启蒙读物。然而,事实可能并非如此。

●专家声音

叶兆言:把民国教材当作国学启蒙读物,当作传统文化的读本,显然是理解错了这套教材。这本书1932年出版,它跟五四运动、跟新文化运动一脉相传,本意是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把这套民国教材和国学联系起来,是“驴唇不对马嘴”。

李河:需要传承的经典,首先要经过群体性的选择,需要长时间沉淀,需要很多人去参与、阅读、研究,然后才能成为经典。事实上,现在我们对民国时代的东西了解还很少,做这一方面研究的人也不是很多。中国一百多年的现代教育史,有没有可能成为经典的教材?哪些会成为经典?都还在发现的过程之中,只有经过大量的对比、了解以及解读之后,才可能最终出现,而这,不仅需要很多人为此工作,而且还需要时间。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