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献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校长的角色地位是由学校的性质决定的。校长受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委托管理一所学校,具有国家干部的性质,应该具备行政领导干部的基本素质。但是校长从事的学校领导工作是政治和业务相互关联的。既要正确把握办学方向,规划办学目标,领导教育、教学改革,又要懂得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懂得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还要懂得知识分子政策及特点,善于引导全体教师教书育人,因此校长应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学校建设发展的经营公关能力。总之,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好校长应是长宽高均合乎国家人才要求的典范。长,就是学有专长,能成为一个好的教育专家和教育者;宽,就是心胸宽广,严于律己,象天平公正无私先用公道衡量自己衡量别人;高,就是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要高,勤廉为学校和学生象圆规找准自己角色的立足点和将肩负的任务圆满完成。只有不断致力于培养和造就这样的校长人才队伍,提高执政能力才不是空话。
2) 正确估价中小学校长队伍的现状
这几年来教育行政部门在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使这支队伍起了相当的变化:目前在岗的中小学校长基本上熟悉教育、教学业务,有些还是这方面的优秀教师;省、市、县三级举办了多层多类校长培训班,校长队伍的教育理论、管理水平已有了相应提高,所有学校管理工作明显改进;各校均开展了教育教学环节的改革,促进了教育新理念的正确运用;校长队伍整体治学严谨,作风正派,求真务实,正由事务型向研究型学者型转化,在办特色学校的认识上有了新突破。但调查反映前中小学校长队伍中较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学校管理流于一般。大多数学校有较明确的常规管理要求,学校工作也能正常运转,但往往停留在制订各项规章制度局限于工作秩序上,且对这些规章制度的落实也显乏力,谈不上目标高远,孜孜以求,还难以形成具有特色的优良校风与校规。二是教育理论功底较薄弱,教育思想不够活跃。现在中小学对常规的任务能勤勤恳恳地完成,而结合学校实际,结合地方经济建设需要,进行开创性工作则不够。这是教育改革既要深化又难以深化的主要障碍之一。如果校长队伍不解决这些问题,就谈不到办一流学校,出一流质量。综上所述,我们认为今后需要在更高层次上规划中小学校长队伍建设工作,把它单独立项,专题研究,严肃应对,高格以求并列入教育事业创新计划,因此,教育行政部门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建立更完善的机制。
3) 制订队伍建设目标
目标是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有没有目标,目标定得是否科学,都直接影响到管理工作的成败。校长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也是如此。
校长成长的几个阶段,规划校长队伍建设目标必须关注校长的成长过程。这个过程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适应阶段。刚走上校长岗位,对校长工作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了解情况,适应环境,完成自己的角色转换。进而要逐步了解全校教育、教学的工作情况,在实际管理工作中逐步积累经验,提高治校治学能力,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这个阶段大约需要一年时间。
(2)逐步成熟阶段。校长初步适应学校管理工作之后,需要在较长时间的实践中使自己的经验逐步成熟起来,成为称职的校长。一个成熟的校长应该是具有创造性工作能力的学校管理者,熟悉教育、教学规律的教育行家,懂得知识分子政策的好领导。这个阶段所需时间的长短,要视校长本人的不同素质而定,有的约2-3年,有的可能更长一些。
(3)个性化发展阶段。个性化的校长必须有自己正确而独特的教育思想,无论是办学思想,办学路子,都呈现明显的个性特色,有优良的办学传统,有较好的教育、心理方面的理论素养,有教育科研能力,在同类学校中有较大的影响,并能带出自己的接班人,这类校长称得上是“优秀校长”。一般地说一个校长从适应阶段到个性化发展阶段,成为优秀校长,约需5年左右的时间。
4) 形成和完善三个机制
⑴选拔机制
选拔标准要紧扣党的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选拔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选拔对象为政治坚定,有开拓精神,改革意识较强,并有局部管理经验的学校中层干部(包括有突出成绩的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为了不拘一格选拔人才,应尽可能广开选拔渠道,建立校长后备队伍的“梯级队”。一是在岗校长要慧眼识珠,“举贤择能”进行推荐(校长能否选准苗子,培养接班人,宜作为考察校长工作实绩的内容之一);二是通过社会招聘,广揽人才;也不妨在教师中公开招考,经筛选后进行培训,作为校长后备力量,根据实际需要择优上岗。三是有条件的学校可设校长助理一职,带岗培养挂职锻炼,使其尽快适应校长工作。无论采取何种选拔形式,被选拔对象必须由组织人事部门考核。并形成一种科学机制,有了这种机制,不仅能十里挑一,而且能百里挑一,使优秀管理人才脱颖而出。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