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见证和缩影——天水古民居

2012-04-03 来源: 浏览量:

    从天水市解放路一处高楼平台上放眼望去,天水市伏羲城、西关城的古民居呈四合院状,灰墙黛瓦、鳞次栉比,岁月的印迹和沧桑尽收眼底。近日,记者从天水市历史文化名城办公室了解到,天水历史建筑、古民居主要分布在秦州区枣园巷、大小巷道、三新巷、育生巷、澄源巷、自由路、自治巷等7条历史文化街区和士言巷、石家巷等处,总占地面积16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1.2万㎡。目前保存较好的有胡氏民居、张庆麟宅院、哈锐宅院等143处古民居院落,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名城委第一批挂牌保护院落42处。 

    据了解,天水目前尚存的明清民居街区和院落,是天水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宝贵资源,但许多古民居年久失修,岌岌可危。为了更好地将这些古街古居传承下去,天水市决定在4年内,对仅存的古民居进行抢救性保护和维修,以期恢复其“以旧复旧”的最佳状态。

    年久失修

    部分古民居“重病缠身”

    在巷道中间,一面朱红油漆裹面的院门气宇轩昂。红色的门楣上挂着“天水市保护古民居院落”的牌子和这里的门牌号:育生巷42号。

    据了解,这座院落为清代民居。

    走进大门,在左拐九十度的地方,精致的垂花二道门便在眼前。这是一座歇山顶式的门楼,整个门都呈现出木质的本色,门框、门头都是精美的手工雕饰。然而一进院子,里面的情形和之前气派的门饰有些格格不入。院内房屋因年久失修,部分已腐朽老化,一股荒凉凋敝的气息扑面而来。这是一个古代标准的四合院。房脊两端有残缺不全的兽头站立。

    据介绍,天水自古以来气候温润多雨,建筑多采用防雨性能比较好、结实耐久的筒砖、板瓦来封顶,从而有效地保护梁、柱、屋顶木等构件。屋顶上均饰以脊饰、瓦当等,正脊多捏为各式花卉水果等悬雕造型。记者发现,历经数百年沧桑,历史积淀和岁月剥蚀留给这院古民居的印痕随处可见。只见这个院落东边的房脊中间,板瓦、筒砖上现存各式悬雕造型。然而遗憾的是,如此精美绝伦的房饰在年轮的无情碾压下,屋脊现仅存中间部分。在院内南房的屋檐下,置放着两排从房脊上落下的筒砖悬雕,上面的葡萄、花卉等雕饰看起来形象逼真,栩栩如生。

    天水一名在古民居方面颇有研究的学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天水以前有古民居2000余座,古巷不下数百条,大都是官宦、富豪、名人、学士的故居,多建于明清两朝。令人遗憾的是,经过数百年的日晒雨淋及不可避免的人为破坏,现在存下来的只有200余座了,这些凝固的建筑史已成为天水这座历史名城的灵魂所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有些古居因屋顶、墙面破朽而陷入风雨飘零的尴尬境地,命运岌岌可危,前景令人担忧。”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