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川 (二)

2012-01-19 来源: 浏览量:

  五龙山与卦台山遥遥相峙,相传伏羲当年在画卦台画卦时,听大风台的风声,观大风台的地形,点画出东南符三,也是八卦中的“巽”用来象征风,表示无孔不入。

  将军上五龙,山色增光辉。解放后,人民解放军七军二十一师驻渭南参修天兰铁路,1952年军长独臂将军彭绍辉来渭南视察,专程步登五龙山,拜谒风督庙,并戏抽一签为“困龙得水”上上签,彭将军莞尔一笑,风趣的说:人民就是水么?现在全国解放了,人民拥护共产党,真是如鱼得水啊?

  “文革”时全部拆毁,改革开放后,政通人和,修茸庙址,请陕西师大教授,世界文化名人霍松林先生题匾书联,从而更高地提高了五龙山的知名度。

  风伯---风师《搜神集》中云:箕风扬沙故知风师奇也。蚩尤作兵伐乱,黄帝清风伯雨师纵大风雨以败蚩尤。周礼云:风伯者箕星也,箕主簸扬能致风气。易曰:巽为长,长者们,故曰风伯。

  2004年4月1日《天水日报》载李舜臣先生文章《神秘的风都庙》文中说:蜚廉就是风伯,他是秦人祖先之一,伯益的后代。

 

  奔走如飞,称“飞毛腿”是商纣忠臣,武王灭纣后,蜚廉为表忠心,即在山西霍太山设坛祭奠,掘土筑坛时,挖出一口石棺刻有铭文“上天会蜚廉不要参与殷商祸乱,特赐石棺以兴其族”蜚廉读后大彻大悟,就隐居霍太山并得一子季胜,归顺西周,他又“飞廉”行走如飞,迅似疾风,死后被封风神。以上两种说法,各有千秋。

 

  4、 石佛寺石佛

 

  石佛寺原位于石佛镇之东南处,寺内石佛相传很早以前,葫芦河水涨,冲没两岸庄稼,水落后河岸摊着一尊石质佛像,身高二米许,魏早期作品,受印度外来影响,长腿细腰,服饰是贴纱,浑朴厚重,古奥雄健,袒胸露肩,肃穆娟秀,工琢精湛,乡人即在当地立寺敬焉。定命为石佛寺,该镇地名随为石佛镇,流传百代。“大跃进”时古寺名刹被沧桑没,石佛被弃之荒郊,头臂碰掉,被农民架为溪流小桥。幸有石佛小学校长裴敬恩先生发现,命学生抬回校园偷偷保存,使这稀世文物免于丢失。原寺旧址,被单位和民宅占用,无法重建,只得与罗汉山下的娘娘庙合建一处,不几年,牌坊高耸,殿宇彩新,石佛补上首臂,恢复原貌,接受着信男善女的朝拜。

 

 

 

  5、 演营寺

 

  演营寺处地,正位于三阳川中心,中滩乡四合村之西,寺院建造在一园形土堡之上,占地面积十余亩,堡南门,进堡首先见到的是约五米的砖塔,塔左右各有古槐一株,即称“两槐抱一塔”。塔后即有戏楼一座,再向北通左右两寺门即进寺院,院内有四下四隅八卦形殿宇八座,中央一座小殿,共计九座,均系明代建筑,内塑神像89尊,都形神兼备,造诣很高,寺宇名为佛寺实为佛道两教混合,是三阳川最大的寺观。

  演营寺原名灵源寺。相传随代著名高僧慧远和尚,俗信李,甘肃敦煌人,与四合村李姓同宗,因幼丧父,便到泽州东山寺削发为僧,著有《大乘义章》到处讲经传法,路过来四合村认族,捐银百两建修灵源寺。后因唐代女将樊梨花屯兵樊家城,常在此地演营布阵,遂改名演营寺,为纪念阵亡将士在寺外修建砖塔。院内有古槐四棵,葱劲苍茏,高约三十米,树围三米,风雨千年,共谕“三柏九座殿,两槐抱一塔”可惜在动乱中全部拆除,只剩四柏,原址改为四合村小学。

  改革开放后,四合村贤达李森林先生任庆阳专员时心系桑梓,情愫故里,敦促地方政府搬迁校址,恢复寺貌,群众集资由雷世和、陈自爱等到热心筹谋,不数年面貌全新,巳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土城堡寨

  国筑长城,省州县府都建有城池。村民百姓自修土堡村寨御防侵挠,保卫其生命财产之安全,大与小其作用同等到,三阳川的土堡可算得星罗棋布,占天水县辖区439个土堡的十分之一。最有名的有17座,有的一村一堡,有的是数村一堡,多选在距庄近的高峰险咀之上,易守难攻之处。川区村庄也建有许多堡寨。面积大者百余亩,小者十几亩,堡墙厚度二至三米,高为六至九米,都有坚实的堡门,有其窑洞,土草瓦房,城头上有炮眼、垛墙,备有石头砖块等俗称“滚木檑石”。如遇匪患,庄头,耆老便呜罗报惊,命村民迅速入堡避难,堡门用土填实。老弱妇孺蜗居在土窑草房内,壮年人手执刀矛士炮等兵器守卫城上准备迎敌,直待匪患宁息,始敢回家。

  三阳川的土堡古寨历史久远,卦台山土堡早称三角城是三国时姜维所建,樊家城在唐代就有,宋代设三阳寨,下设14堡。有些文献记载:明洪武时(1368至1398)20年间修补,新筑土堡最多,最迟者,导流山的渭滨堡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正阳圭后的塌堡子建于清宣统元年。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