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尽奇峰打草稿——胡达生山水画赏读

2011-12-18 来源:2011年《秦州文艺》创刊号 浏览量:

 

进入花甲之年的画家胡达生先生,仍坚持不懈地创作。最近赏读他的近作,就好像看到他的艺术人生,在欣赏一幅幅优美精湛的作品的同时,更体味到他每个时期的不同感悟,或每个不同感悟所引发的观念转变,都变成不同的画面效果留在了历史的画卷上。

第一次读胡达生先生的国画作品,是在上世纪末,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天水书画作品选集》,在这个集子中,收编胡达生先生的《春梦到月明》、《绿云一曲写山林》两幅精品画作,那时的他,任天水师专美术系主任,甘肃美术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胡达生先生天性爱画,1945年出生于天水“北宅子”,自幼受到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早年,他拜齐白石嫡传弟子韩不言先生门下,从此走上艰难的艺术之旅。其重传统、重功力,治学严谨的精神对胡达生先生的影响很大。他牢记韩不言重临摹和写生,要深入生活的教诲,由刻意遍习宋明以下各家各派,尤得力于元之吴镇、明之唐寅、清代“二石”与晚近黄宾虹等,后转入对笔墨气韵、线条骨法的细心体味,为以后的山水画创作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艺术技巧作为一种语言,作为一种介质,在审美领域内起着人们相互之间沟通和交流情感的作用,并展示着艺术家的个性,已是现代人的共识。在这一点上,中国山水画艺术也不例外。它源于自然,顺应历史,借助中华民族独一无二的艺术语言——笔墨,创造着优美的意境,以中国式特有的情韵彰显作者的艺术个性。这点,在唐五代以来的山水画中均已体现得很清楚,而明清后山水画的发展中则已表现得十分突出。可以说不论任何时代、任何画家,也不问具体作品的面貌,只要他画的是中国山水画,就不能没有笔墨,尤其是骨法用笔。没有骨法用笔则画面立不起来,不会有生动的气韵。胡达生先生曾说:“我生好玄想,复囿于情感。挥毫作画时往往不能自己,于是乎突出笔墨精神,突出形式美感,突出主观情境,突出不受自然拘束的创作习性,突出我的追求和创造,这构成了我艺术的基调。”

清代的蒋骥在《传神秘要》中说:“笔底深秀自然有气韵,此关系人之学问、品诣。人品高,学问深,下笔自然有书卷气,有书卷气即有气韵。”胡达生先生自幼受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读书做学问成为他一大嗜好,他博览群书,对孔孟、老庄、佛学、哲学、美学等典籍无不潜心研读,其书法、篆刻、美术史论及鉴定等方面均有相当造诣,其修养之深厚,知识之广博,为诸多同行画家难以企及。对自己的绘画艺术上,胡达生先生最大程度地去表现所描绘对象的内在精神,同时又在笔墨挥洒之间充分宣泄着自身的才识和情感,创作出大量气韵生动的作品。欣赏胡达生先生的山水画作品,会感到这些气韵虽经过几十年的岁月洗礼,但是那醇厚古朴、苍茫深邃的韵味依旧是那么充盈,依旧使人味之不已。这样高超的艺术造诣是和胡达生先生在诗词、书法、篆刻、鉴赏等诸多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密切相关的。

胡达生先生在多年的研习中,悟出了中国画的笔墨在表现上兼有两种功能:其一为再现外观世界的功能,也就是写实的功能。这一功能与其他种类绘画的写实功能本质上并无二致,是对我们周围人物、社会和大自然等形象的摹写。这是笔墨的初级功能,表象的功能。其二为表现内心世界的功能,也就是写心的功能。在这项功能中,作者通过笔下各种点、线、面即兴组合而成的节奏、旋律和墨韵效果自由自在地展现自己的才情、气质和艺术个性。展现充满生命律动的、活泼泼的艺术家自己。这是笔墨的高级功能,是内在的、本质的功能。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1/4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