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首耕耘笔墨间——画家刘强
有人说,世界上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而作为画家,则更是善于发现事物中所存在的美,并为之所打动,从而激发艺术的灵感。刘强就是这样一位画家。他的作品,多取材自身边所见。凭窗远眺,眼前起伏的山峦便走进了他的画中;去郊外写生,路边随处可见的农舍、麦垛在他看来也是极佳的素材;甚至家里的两枚红柿、几颗干果,也被他一一“请”入了画中。
近几年来,随着作品不断入选各项大展,刘强如一匹闯入画坛的“黑马”,在受到肯定的同时而渐为人所知。他说,也许自己命中注定与书画有缘吧,兜兜转转几个来回,依旧放不下对书画的挚爱。
刘强自小便在绘画方面表现出了过人的天赋,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绘画愈加痴迷。从初二开始,他在高登宝、王克勤两位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正规的绘画技法学习。就在他憧憬着能够在大学里继续他心爱的绘画学习时,父母却对他的理想坚决地投了反对票,理由是文科类院校较之理科的考取难度大,并且就业渠道狭窄,更何况他的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如果考不上大学岂不可惜。懂事听话的刘强便选择了理科,并考入兰州一所高校。大学毕业后,在天水一家工厂上班的刘强有了收入,生活稳定后便开始圆自己的艺术之梦——去天水师院美术系进修。工作之余,写字、作画就是他最好的休闲方式了。
也许是因为自己并非出身于专业院校吧,且因工作性质与书画界来往甚少,刘强原先一直对自己的作品缺乏客观、准确的认识,也不知道自己绘画水平究竟如何,反倒是为了给画面题字而一直练习的书法却早为人知了。不太自信的刘强每逢接到书画展览的邀请,总是送去书法作品,而将绘画作品束之高阁。
2001年,他终于鼓起勇气,参加全市青年画展,送去的两张作品全部入选,并得到了业内人士的好评,这给了刘强极大鼓舞。此后,他开始积极参加各种画展。2002年,他举办了自己的水墨小品画展,以率真、质朴的画风赢得了赞誉。在2005年-2007年的三年时间里,他的书画作品多次入选省内专业大展,成为省书协、省美协会员,并被推选为市青年书画家协会副主席。
书画创作中,一旦形成固有程式,往往会出现“陈陈相因,闭门造车”的现象,如圉于此,便会固步自封,无力打破僵局。“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在短短几年内取得不凡成绩的刘强不愿拘泥于古法,他要寻求突破,不断挑战自我。擅长水墨画的他又将目光投向了焦墨画,这是在全国都甚少有人涉足的一种国画技法。坚持“艺术贵在创新”这一理念,又有深厚的书法功底作为后盾,刘强开始了焦墨画的探索与学习。
焦墨,即枯笔、竭笔,用干笔蘸浓墨,也可以说是最干的浓墨。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院长张仃始创焦墨山水,在经过几年的学习研究之后,刘强独创性地用焦墨来绘制花卉,其中,经霜的荷花是他最爱表现的题材之一。他说,是枯荷那顽强的生命力打动了他,感染了他,激发了他的创作欲望。他的焦墨作品,包括山水、花卉等题材,画面重视线条力度质感苍劲,笔法中带有书法功底,显露出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刘强说,艺术作品要打动别人,先要打动自己,而要达到“打动”,则需要作者本人具备丰富的艺术语言、独特而敏锐的艺术视角、深厚的艺术功力,还要将几者完美结合。为此,年轻的他不断地学习、探索。在历代绘画大家中,他最为推崇的是有“人民艺术家”称号的齐白石,即便名满天下,仍在不断地求新求变;大画家李可染“一手伸向传统,一手伸向生活”的经验之谈也使他颇受启迪,他认为,传统是遗传基因,而生活则是后天营养,只有将两者结合起来,才能创作出有生命力的作品。
他的作品取材自写生素材,崇尚自然的他在作品中融入了自己的感悟,还有对天水——他生于斯、长于斯的这一方山水最为真切的炽热情怀。
心有灵犀任笔锋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