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大地湾奇迹之七:世界上最早的旱作农作物之一——黍

2010-12-27 来源: 浏览量:

人类诞生以来的数百万年间,一直以采摘野生植物、捕杀动物为食物来源,这种向大自然无穷地索取的生活方式又称“攫取型”经济。直至新石器时代,情况才有了转变,人类开始试图运用多年观察积累的经验,将野生植物培育成可以年复一年连续再生产的人工栽培作物,将某些易于驯服且繁殖较快的动物驯化为家畜,以提供更多的较稳定的食物来源,这就促使农业和畜牧业应运而生。在大地湾编号为H398的近圆形灰坑中,发现了一批炭化、黍(糜子)颗粒及茎杆植物种子,经中科院植物研究所鉴定,属禾本科的黍和十字花科的油菜。这是一项惊人的发现!它不仅在我国出土的同类标本中时代最早,并且与国际上时代最早的希腊出土标本年代相当,国际农史界通常认为中国黍源于外国,大地湾的发现纠正了这种谬误,确认了我国西北是黍的原产地之一,这是中国先民对人类的一大贡献。黍俗称糜谷,是西北地区至今仍然广泛种植的一种常见作物。原始先民经过多少代人的观察和实验,最先将陇西黄土高原上生长的野生黍培育成第一个农作物品种,从而使甘肃东部成为我国原始农业的起源地之一。它表明我们的祖先在距今七、八千年间,就已开始了五谷之首的黍的种植。(五谷在古代有不同的说法,一般指稻、黍、稷、麦、豆五种粮食作物)。过去所知仅见西安半坡所出土的炭化粟粒为最早,而大地湾的发现,把我国的谷物种植史又提前了近千年。 我们可以设想:七、八千年前的大地湾,在茂密的原始森林和草原的包围中,大地湾先民在清水河畔一带开垦出一处处田地,播撒下黍、粟和油菜等种子。春天来临时,油菜花开,香气袭人;秋季是成熟的季节、是收获的季节,站在半山腰的宫殿后面,向山下望去,一片片金灿灿的糜、谷,低垂着脑袋,随风摆动,这是何等壮丽的景象!
 
    黍栽培史
    黍,又称黄米、糜子、夏小米,有糯质和非糯质之别,糯质黍多作以醇酒,非糯质黍,称为穄,以食用为主。原产中国北方,是古代黄河流域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现已出土的黍的遗存以山西万荣荆村和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最早,距今已有六七千年。在农业的早期阶段,耕作技术较低,黍以其生育期短、耐瘠、耐旱,与杂草的竞争力强等优点而受到重视。黍和禾(粟)的分布地区相同,生长习性、栽培要求也相似。所以古农书中多以种禾法以概之。唯于种植安排上有所不同,以其独特的与杂草竞争能力,故《齐民要术》等把它作为新开荒地的先锋作物。
 
大地湾农业文化与炎黄文化的关系
    大地湾作为新石器时代的代表,其主要内涵是农业文化。首先,这里有近8000年前的窑穴与粮食。1980年,在编号为F374号房子内的一窑穴中,发现了存有碳化的粮食颗粒,经鉴定分别是黍和油菜籽。这是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粮食作物,表明距今七、八千年前或更早时期,以大地湾为中心的清水河河谷和陇山两侧的黄土高原,是中国农业文化的起源地之一。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