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人文历史(图文)

2010-12-27 来源: 浏览量:


  
十一、小 曲
  小曲是秦安最早形成、并具有浓厚地方特色的民间传统艺术。据载,秦安小曲始于明而盛行于清,各种曲调有40余种。 解放后,秦安小曲得到了创新和发展。1979年成功地排演了大型传统剧目《梁山伯与祝英台》,使秦安小曲搬上了舞台,并多次在兰州、天水等地演出。
  
十二、武 术
  秦安的民间武术活动历史久远。西汉著名的飞将军李广是秦安历史上从事武术的杰出代表。他能骑善射,武艺高强。相传李广18岁从军之前,一天晚上误将一尊石雕大老虎当成真虎射了一箭,第二天天亮后,人们发现石雕老虎已被李广射倒,射出的箭扎进石虎的喉咙里,只有箭尾的羽毛留在外边。唐朝诗人卢纶在《塞下曲》中写道“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生动地描写了李广箭法和功力。祖籍陇西成纪(即今秦安县)的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非常喜爱舞剑,他曾拜唐初舞剑名人裴[日文]为师,后苦练出高超剑法。到了明朝,秦安县习武之风更加盛行,县内先后有9人考取武进士功名。清朝又有3人取得武进士功名,考中武举人的达117人。清乾隆年间(1736—1795),有一少林寺和尚因从事反清复明活动,被清廷捕获关在秦州(即天水)监狱,后越狱出逃。和尚逃至秦安县时,因病伤和饥饿晕倒在村边的高梁地里,被途经此地的高五太爷遇见,便将和尚扶回家中,尽力相救,和尚绝境逢生,为报答高五太爷,和尚将少林绝技壳子棍传授给高五太爷弟兄,壳子棍包括少林单头棍法45壳子和双头棍法21壳子。此后,壳子棍经高氏代代相传,在县内以至西北地区享有盛誉。
  到民国时期,县内武术已形成许多门派。民国18年春,秦安拳师李世熊、路德昌在天水参加了由爱国将领吉鸿昌师长举办的“陇南武术比赛大会”,李世熊荣获散手比赛第二名。
  解放后,传统的武术运动又有新的发展。每逢冬春农闲季节,民间拳师自发组织,公开带徒,习武强身,使武术在广大农村得以普及。壳子棍被作为甘肃名棍相继在武术杂志《武林》、《中华武术》上介绍,闻名全国。
  以上便是底蕴深厚的古代秦安文化点滴。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