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 近 遗 址---文学作品
2010-12-28
来源:
浏览量:
站在“村落”中央,周围升腾起泥土和青草的馨香。我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图景:夕阳在山,暮云四合,峡谷绕烟,清水汤汤。树林里,先民们渔猎归来,孩子们互相追逐、逗闹;地坑里,火苗燃得正旺,野味四溢,人们围着篝火载歌载舞,尽情地享受收获的喜悦……
“茅屋”很小,须弯腰慢入,走进去,一股泥土的气息扑鼻钻嗓,这是一种难得的清郁之气,不像秽土腐草令人作呕,更不像雨后的土腥让人作痛绝化学肥料之想。地穴不大,近门口地上有一地坑,这是先民们用它来生火以御寒警兽的,地坑里生了火,人们就“高枕无忧”了;地坑周围,地上的木柱却早已枯朽不见,地上清扫得很净,原始土层清晰可辨。我极力在大脑中勾画当初先民们的“住房”条件:矮挤,潮漉,风灌雨注,熏烟腥臭……
走出地穴,置身荒园。我想,清水河谷,是先民们聚居生息的家园,是中华远古文明的发祥地。这方圣土,多少次,为着游山览胜,我都与之擦肩而过,就是不肯停留驻足,不屑谒拜参解,这种舍近求远的教训难道不是一种固陋和偏见吗?
宫殿遗址
我们参观的终点是原始宫殿遗址。
宫殿遗址在清水河谷北山的二级地上,爬上坡地,纵目四望,清水河纡回东逝,小镇、公路隐进山凹,没有车辆喧鸣,没有高楼耸立,整个河谷显得宁静、肃穆。坡地四周,没有林木的遮掩,没有其它建筑的铺饰,一切尽谢人工斧痕,块块麦地星罗棋布,偌大的平地之上,突兀着一座会堂式的现代化建筑,这里面,保存着令人震撼的原始宫殿遗址。
走进展馆,一座颓圯的宫殿遗址毫无遮拦的裸呈在我们眼前。
遗址仅是一座土木建筑的基址,四周的围墙已全部坍塌不存,只剩墙基,可辨其结构轮廓,根墙的木柱眼紧密的排列着,让人联想到先民们建筑设计的智慧。
“宫殿”分三室:主室、侧室和后室,门口朝北。主室正中有一较大的土坑,里边生了火,可以“做饭”、取暖、防兽。左右两边正中各有一个土桩,解说的人告诉我们,这就是当年的“屋柱”,为了防止木柱被大火烤着,先民们就在木柱外涂了一层又一层的泥巴。时至今日,木柱早已腐朽,留下了这土坯,这样的圆形土坯在后墙还有九个,只是它们更细瘦了点儿。“宫殿”的地面是用料疆石和砂石铺成的,光滑,坚硬,据解说的人讲,经测定,这种地面的耐压度不亚于现代的水泥混凝土地面,这不能不让人佩服先民们的聪明智慧。
岁月远逝,这里留下了唯一的生命印迹——一丛芦苇,层层败枯的枝干上,几片油油的叶子演绎着久远的生命的绚丽,缺少雨水的滋润,缺少阳光的沐浴,也许历经了几谢几荣,但能够生生不息到今天,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但我想,是先民们的血汁滋养了它们,历千年风雨的淘洗,仍这般绚烂多姿。这真是一种让人怦然心动的真实生命。这样想着,耳畔不知不觉喧腾起先民们厚重的呼吸。
是的,斗转星移,多少厚土林木化为风烟而荡然无存,唯有这方圣土依然真实完好的保留到今天,这上面一定凝聚了先民们的血脉,贮留了先民们的体温,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其实就是生命的源头。
走出会堂,站在门口,我想,这里曾经是一个聚落的中央广场,这里一定上演过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故事,这里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朝圣归去,依然是一路风尘。遗址,民居,纯朴而自信的秦安人远远的被留在身后,但在我的心里,清水河谷是一方圣土,是令人魂牵梦萦的人类的故乡,那里,掩埋着一个美丽的神话,沉睡着浩荡渺远的历史风烟。
再见了,遗址!你在我的心头会永远定格成一种苍老而鲜活的风景。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