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文化—伏羲庙(图文)

2010-12-27 来源: 浏览量:

  鼓楼依旧,而鼓早已不知去向。依据采访所知,原来鼓楼的鼓很大很响,民国33年中国戏剧学社戴涯话剧团来天水演出话剧《雷雨》,还曾借用这面鼓伴奏雷声。
6、碑亭.碑廊
  原在先天殿西侧。创建时间不详,乾隆《直隶秦新志.建置>提及庙内有"碑亭"据此疑创建于明代.清嘉庆十年至十二年(公元1805~1807年)间重建,时有碑亭6所,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间改建为碑廓一列,共5间.1955年,天水师范搬入伏羲庙后,占用碑廊,将碑碣放翻另置.1990年,天水市政府投资在仪门内侧东西新建碑廊两列,共10间.卷棚顶,砖混结构,所有碑碣都得以安置。
7、第三院太.极殿
 第三院处先天殿后,内中主建筑为太极殿。有侧门和中院。后院相院。
 太极殿又称退殿、寝殿、寝宫‘在第三院后部正中,依“前宫后寝”惯例而建。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创建,时榜书“太极”。清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嘉庆十年至十二年(公元1805~1807年)间、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公元1885~1887年)屡经重修,始成今制面阔5间计17.7米,进深3间计9.38米,单檐歇山顶下正面装饰不及先天殿华丽,但尽间龙凤呈祥雕刻,鲜明生动,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殿内设神龛,供伏羲圣像,比先天殿像略小而形体相似。不设顶棚,较先天蓼简陋。近年来出看版的有关伏羲庙的书籍中多言太极殿配祀神农,实为莫大误解,先天殿是伏羲的殿,太极殿何而能成神农的寝呢?且殿名太极,太极又与神农何涉?
8、后院
  又称第四个院,处太极殿后墙和伏羲城北城之间。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年),院内设置见易亭、水池、桥亭等,并植有花木,经嘉靖十年(公元1531年)整修,成为风景幽美的园林。明胡缵宗有《与赵太史易亭小坐》诗,正是在此院中吟作的。以后逐渐废弃。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秦州知州李宏主持重修伏羲庙时,院中的亭、池、桥不复见,亦未恢复,于是逐渐就有了陵寝之称。民国时人称“后陵”,认为是归葬伏羲的地方。院内杂草丛生,大蛇屡见,人迹罕至。民国28年(公元1939年),第三十临界时教养院进驻之后,在院内修建工房等。1995年天水师范学校迁入之后,又在这片地上修建教室等。1970年后归部队使用至今。

9、来鹤亭
  在先天殿西,自成院落。亭院之东墙即庙之西墙。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秦州知州李宏主持重修伏羲庙,忽有白鹤飞临庙柏,古人视鹤为福寿吉祥的象征,为此建来鹤亭以资纪念。重修重情况不详。光绪二十年(公元1900年),“陇南文宗”任其昌行生去世,学人私溢“文介公”,辟来鹤亭为生祠堂,于是亭亦被称为任文介公祠,哈锐有联“黛色参天有老柏;黄花满地建新祠”即指此。民国10年(公元1921年),亭院内设存古学社和陇南十四县县志编纂局。时任承允、哈二先生主讲学社,传道授业。冯国瑞、胡楚白、赵尧臣等皆为小学教员,听讲就试,后皆成学者,尤以冯国瑞最为出众。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