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文化—伏羲是医药针灸的始祖
晋代,在今甘肃省灵台县朝那镇出了一位杰出的人物,那便是名称玄晏先生,字士安的皇甫谧(215—282),玄宴先生自青年时代,即勤于学习,以著述为务,对经史各家均有研究。著有《帝王世纪》、《高士传》、《逸世传》、《列女传》、《玄晏春秋》等,表现了他在文学和史学方面的渊博知识和才华。在42—46岁时,玄宴先生不幸患风痹,致肢体不遂,因而潜心钻研医学,手不释卷,以求医治;魏晋当局曾几次请他出仕,他坚辞不就,一心致力于医学。他吸取了《素问》、《针经》、《明堂孔穴针灸治要》三部古典名著的有关针灸内容;总结了秦汉三国以来针灸成就,并结合自己的临证经验,写成了《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针灸甲乙经或甲乙经)为世界上现存最早的针灸专书。因之被世界宗之为针灸学成书之父,而载誉全球。
玄宴先生在其史说名著《帝王世纪》中全面总结了伏羲对中国医药学的贡献,他说:“伏牺画卦,所以六气、六俯、五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有象;百病之理,得以有类,乃尝百药而制九针,以拯夭枉焉。”
画卦取象奠定了中医药学理论基础
中医的理论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而阴阳五行学说又是在伏羲画卦取象而演易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
《易·系辞下》说:“古者包牺氏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周易》八卦是以乾坤二卦为基础的,乾坤,实际上就是阴阳。正如《周易·系辞下》所说“子曰:乾坤其易之门邪,乾,阳物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周易·系辞下》又说:“一阴一阳之谓道。”之后,《黄帝内经》则在伏羲画卦取象的基础上,创造性的真正系统地将阴阳五行学说引入了中国医药学的各个方面,以阴阳五行学说分析人体五藏、六俯的生理、病理,进行辨证施治,论述六气、四时、水火升降之变化,审因用药,使“易与医通”用易理的辨证思维方法指导中医药的各个方面,为中国医药的发展奠定了正确方向和理论基础,并且成了中医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之,精通医道的大师玄宴先生说:“伏牺画卦,所以六气、六俯、五藏、五行、阴阳、四时、水火升降、得以取象,百病之理,得以有类。”伏羲画卦取象奠定了中医药的理论基础。这是伏羲对医药学的最大贡献。
尝 百 药
玄宴先生说“伏牺……乃尝百药”,开创了药物研究的先河。用口尝 药,辨别植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是先民识别药用植物的朴素而有效的方法,人的味觉十分敏感,对辨别酸、咸、甘、苦、辛五种味道,寒、热、温、凉四种性能,有很高的灵敏度。所以,先用口尝及服用品尝,自身体会药效,鉴定有毒无毒,是先民们研究药物行之有效的直觉方法。这一方法在古代曾被普遍使用,如《史记纲鉴》载:“神农尝百草,始有医药。”《淮南子·修务训》也说:“神农……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通鉴外记》说:“氏有疾病,未知药石,炎帝始味草木之滋,尝一日而遇七十毒。”《帝王世纪》又有“帝使歧伯,尝味草木,典主医药,经方、本草、素问之书咸出焉。”这些先圣“尝百草”、“尝味草木”、“尝味百药”的记述,生动地反映了先民们认识药物的实践过程。
原始社会初期,生产力极其低下,人们不知“树艺五谷”,只有共同采集,成群出猎,共同消费得来的食物,过着一种“饥即求食,饱即弃余”(《白虎通·号》)的生活。就在他们采集野果、种籽和挖取植物根茎的过程中,由于饥不择食,自然会误食某些有毒的植物,因而发生呕吐、腹泻,甚至昏迷、死亡等情况。如误食了大黄会引起腹泻,吃了瓜蒂、黎芦会导致呕吐。当然,有时也会因偶然吃了某些植物,使原有的呕吐或腹泻减轻甚至消除。人们正是经过无数次这样地尝试和长期的经验积累,才逐渐认识了哪些植物对人体有害,哪些植物对人体有益,并进而有意识地加以利用。这样便积累了一些植物药知识。之后,伏羲、神农、岐伯、炎帝等先后总结了这些原始知识,又通过自尝实践,才使药用植物学初显端倪。
一般认为伏羲氏为早期畜牧业时期的代表,神农氏可视为原始农业时期的代表,伏羲氏早于神农、岐伯、炎帝等先圣而开尝百药之先河,可谓尝药之始祖。
制 九 针
玄宴先生认为:“伏牺……制九针,以拯夭枉焉。”伏羲还是一位精通针灸的先圣人。
何谓九针?《黄帝内经·灵枢·九针十二原》说:
“九针之名,各不同形:一曰馋针,长一寸六分;二曰圆针,长一寸六分;三曰钅是 针,长三寸半;四曰锋针,长一寸六分;五曰铍针,长四寸,广二分半;六曰圆利针,长一寸六分;七曰毫针,长三寸六分;八曰长针,长七寸;九曰大针,长四寸。”
“馋针者,头大末锐,去泻阳气。圆针者,针如卵形,揩摩分间,不得伤肌肉,以泻分气。钅是 针者,锋如黍栗之锐,主按脉勿陷,以致其气。锋针者,刃三隅,以发痼疾。铍针者,末如剑锋,以取大脓。圆利针者,大如氂,且圆且锐,中身微大,以取暴气。毫针者,尖如蚊 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长针者,锋利身薄,可以取痹。大针者,尖如挺,其锋微圆,以泻机关之水也。”
九针其实就是九种功能不同的针具,现代有根据伏羲九针制成的用品,仍为国内外针灸学家所采用。
1972年山东省微山县两城山出土了四块雕刻针灸行医图的汉代画像石,刻着一位半鸟半人的神物,手握粗针刺向坐在地上的病人,被认为这是最早的针刺画,笔者认为画中的半人半鸟人可能就是伏羲,因有古籍记载,传说伏羲就是一位蛇身人首或鸟身人首的神人。
天水伏羲庙一直流传着一种用剪成的纸人在正月初九伏羲诞辰日挂于树干上以艾灸或香点纸人的传统,这几天患病的人,什么部位有病,就艾灸或香点纸人的什么部位,头痛艾灸于纸人的头,腰痛艾灸于纸人的腰……。据当地百姓反映确有一定疗效,初九那天常有数十万人出动,贴挂纸人灸病者络绎不绝,纸人贴卦于树周围的竹屏上,形成了一道世界上独有的风景线。从科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典型的传统心理治疗,一来以纸人代人接受艾灸治疗,可以起了暗示治疗;二来有医圣伏羲的保佑,可以起到安慰作用,所以对某些病人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因此,这不是封建迷信或唯心主义。医起源巫,这一世界独有的纸人艾灸法,还可以认为是针灸发展史上的证明伏羲创造艾灸法的一个佐证。《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沦》说:“故灸芮者,亦从北方来。”由此也可以认为艾灸当属居住在北方天水地方的伏羲氏族所创造。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