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民谈“伏羲氏族文化的内涵”(图文)
伏羲氏族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源头。伏羲氏族文化的产生、形成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不断积累和发展中,集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大成,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文化体系。
伏羲氏族时期,大体经历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早中期到晚前期。这一时期的社会关系性质是由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并延伸了很长的一段时期。其社会生产是在氏族、部落、部落联盟首领统帅下的氏族成员集体劳动生产形式。出现了初步的社会生产分工,创造发明了许多物质的、精神的成果。
伏羲氏族之所以形成了自己的氏族文化,创造了许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其文化的核心是学习、创新、创造。
伏羲氏及其氏族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即人的生存需求为社会第一需求,主动学习先人和其他氏族所创造的一切先进东西,根据他们自身的生产和生活需要,进行改造、改进和提高。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主要采取了兼容并蓄、自我创新发展的手段,而非战争掠夺的手段。也就是说,从中华文明产生时就体现了我们中华民族宽容、包容的优秀品德。
物质文明成就
结网罟,兴渔猎。
据史书记载,伏羲氏是渔猎工具的发明者。网罟的发明,使撒网捕鱼成为可能,极大地改善了人们靠采集自然果实和集体围猎而不敷食用的状况。
豢育牺牲,发展牧业。
伏羲氏教先民对猎获之死兽因不易储存而首先食用,对活兽进行豢养驯化,使之成为家畜,逐步开始了圈养牲畜。这是原始畜牧业的一大革命,也是对人类社会生产发展的一大贡献。这同时也标志着我国原始畜牧业的开始。
作历度,兴农业。
伏羲氏族通过长期劳动实践,逐步对自然界的一些变化规律有了认识。特别是他们在进行农牧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发现,日出月落,月出日落的循环变化,气候的变化,温度的变化都是有规律的。而这些变化着的物象对他们开展农牧业生产产生着重要影响。对于大自然这些不断变化着的现象,早期他们是被动地接受。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不断地进行观察思考,逐渐地掌握了这些变化的规律,逐步总结出了简单的历法。
钻木取火,养蚕化布,建造屋庐,进化生活。
人类从动物中分离出来后,随着生产生活的实践,逐渐对火有了新的认识;人类早期夏衣用树叶遮体或裸体,冬衣用皮革御寒。伴随原始锄耕农业的兴起,促进了纺织业的较快发展,麻布的出现,可以遮体御寒,既轻柔,又保暖,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又提高了一大步;从居住条件看,旧石器时期,原始先民为躲避猛兽吞噬和风寒暑热雨淋等大自然灾害的侵袭,一般都群居山林树上或背风、向阳、临水的天然洞穴之中。随着原始锄耕农业的形成,人们开始趋于半定居或定居生活。在聚落址内大量营建房舍或“因丘林掘穴而处”。屋舍建造的大发展与先民生活居室质量的逐步提高,使原始先民的整体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