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的身世、婚姻与家庭》(一)

2011-01-26 来源: 浏览量:
 
李白长子伯禽没有实现乃父振兴家业的期愿,也没有如李华所预言的"必将大其名"。伯禽只做过小官,"贞元五年(789),李伯(白)子伯禽充嘉兴监徐浦下场籴盐官。场界有蔡侍郎庙,伯禽因谒庙,顾见庙中神女数人,中有美丽者,因戏言日:'娶妇得如此,足矣。'遂沥酒祝语之。......数日而卒。"
 
元和十二年(817),宣歙池州观察使范传正,因其父范伦和李白是至交,且出于对李白的崇敬和仰慕,乃为李白迂神。并"访公子之孙,欲申慰荐。乃获孙女二人,一为陈云之室,一为刘劝之妻,皆编户氓也。因召至郡庭,相见与语。衣服村落,形容朴野,而进退闲雅,应刘详谛,且祖德如在,儒风宛然,问其所以,则日:'父伯禽,以贞元八年(792),不禄而卒。有兄一人,出游一十二年,不知所在。'"刘忆萱先生和管士光先生认为,所谓谒庙之言,并不可信0:aS]两述相比,时间相差=三年。故应以范传正碑文记述为是。从之。由此可知,李白子李伯禽这一支脉,伯禽死后,有子云游,不知所终。两个女儿分别嫁给农夫,"救死而已"。到会昌三年(843),在裴敬的碑文中,则记云:"二孙女不拜墓已五六年矣。"也就是说,彼时李白的两个孙女或老迈或已死,故这一支脉已经没有直系后代了。李白庶生子颇黎--天然在穆棱关北生活得怎么样,历史却没有留下可资一阅的记述,但不管怎么说,李白从颇黎--天然这一支脉上看,可能还有后人,不过那他们可就真正是现代意义上的山东人"了。那么,《旧唐书·李白传》中之所言,"李白为山东人",是不是和此有关呢?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话题,或可待考。
 
现将李白一家几代人的情况列成谱系表,示之如:
 
 
三、李白的婚姻
 
李白于开元十五年(727),在安陆同许圉师的孙女许氏夫人成婚。许氏夫人出身名门,有很高的文化修养。据宋长白《柳亭诗话》记云:
 
李白尝作《长相思》乐府一章,末日:"不信妾肠断,归来看取明镜前。"其妇从旁观之日:"君不闻武后诗乎:'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太自爽然若失。此即所谓相门女也。具此才情,故常与寻真、腾空为侣.第不知娇女平阳,能继林风否?
 
按,李白《长相思》(月色欲尽花含烟),黄锡硅系年为。"开元二十三年春,自在安陆白兆山岩作"。[50]詹镶先生此诗未系年。安旗先生系此诗为开元卜七年,并按云:"宋氏之语,虽不足信,然此诗风格确属早期,姑系于此。"比较起来,似黄锡硅系年更确,从之。宋长白的这段记述,既是记述许氏夫人,何能提寻真、腾空?提寻真、腾空应为宗氏夫人,故知宋长白的记述不类。但"丈人"为李白插言事,也许并非讹传,换言之,许氏夫人大概是一位通诗的大家闺秀。
 
许氏夫人名字不详。有人撰文称许氏丈人名为许宗璞,[521末注出处,似泥。姑存疑,待考。
 
"酒隐安陆,蹉跎十年"。李白和许氏夫人结婚后,在安陆度过了一段读书求仕的生活,于开元二十五年初移居东鲁。移居东鲁后,许夫人又生下儿子伯禽,小名明月奴。按郭沫若先生之《李白与杜甫年表》,许夫人殆卒于丌元二十八年(740),时年李白四十岁,"春游南阳,旋返东鲁",李白旋返东鲁的原因,也可能即因许夫人逝世,也未可知。安旗、薛天纬之《李白年谱》,亦系许夫人于本年去世。信是。天宝七载,李白有《送扬燕之东鲁》(卷十七)诗,诗中有云:"一辞金华殿,蹭蹬长江边。二子鲁门东,别来已经年。......"又,天宝九载,李白有《寄东鲁二稚子》(卷十三)诗,诗中有云:"此树我所种,别来向三年。桃今与楼齐,我行尚未旋。娇女字平阳,折花依桃边。......名伯禽,与姐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从这两首诗看,平阳与伯禽形如"孤儿",鲁一妇人在否,也未可知,但彼时李白还没有颇黎这个儿子大概不错。魏万访李白为天宝十三载,安史之乱前。李白《送千屋山人魏万还千屋》诗,系年即天宝十三载。魏万于安史之乱后,李白诗稿失而复得时。为上元末(761),他沉吟累年不下一字,后集成,魏打撰《李翰林集序》称,白曾"次合于鲁一妇人,生子日颇黎"。这就是说,在天宝十三载时,李白已有了次子颇黎,而合干鲁一妇人,显然要比此更早些。
 
李白续弦宗氏夫人,按郭沫若先生的研究,其时问为天宝三载(744)。时李白从长安赐金放还,在洛阳遇杜甫、高适,后游梁宋,其间似无暇与宗氏结婚,故郭沫若先生说"恐未当"(安旗、薛天纬《李白年普》,天宝八载语)。安旗、薛天纬先生认为,白天宝九载后,"宗氏多次出现在李白诗中"。换言之,李白和宗氏夫人结婚的时间,最晚当为天宝九载。又,李白天宝十三载记有鲁一妇人及其所生子颇黎。两相比较,按常理李白娶宗氏丈人后不可能再纳妾。也就是说,从李白天宝九载同宗氏夫人结婚,到天宝十三载魏万看到或听到李白有庶生子颇黎。其间仅四年,李白断无在和名门女宗氏结婚后不久,即和另位鲁一妇人昂七早牟日盯冢屉与蜡姻[]相合而生子的可能性。由此推之,李白"次合于鲁一妇人"(纳妾),肯定在天宝九载眦前,即娶宗氏夫人前。而此之次序.魏万所述之顺序亦合。
 
许氏卒后,李白先是"合于刘氏"。"合"的含义不同于"娶"。"娶"为明媒正"娶",一般指纳正室嫡妻的程序口娶。唐贞观初,令州县官以礼督民嫁娶,亲戚邻里,互相资助,使男女之无家室者,均得其偶。《唐会要》卷八十三云:"宜令有司,所在劝勉,其庶人男女无室家者,并仰州县官人聘纳,皆任其同类相求,小得抑取。"。--故李白丧妻以后,即使自己不想再聘一继室,也是不可能的。官律要求庶人(李白除待诏翰林外,一直为庶人)"小得抑取"。唐律叉规定,"男二十,女十五已上,及丧妻违制之后,孀妻服纪已除,并须申以婚媾,令其好命-这个"令"字,就是魏万序文中,所云"女既嫁斋卒,又命于刘"中的"畲"字。由此可推知。李白所"台"之刘氏,大概是乡亲邻里友人,按官律"互相资助"办成的。'唐律还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婚姻及时.鳏寡数少,量准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原来其中还有这许多委曲缘由.看来即使李白想不"令",也由不得他了。没有鳏寡是作为唐时地方官员的政绩进行考核的,所以这里难免投有勉强的成分在其中.刘氏合后又和李白诀别,大概就属于这一种乱点鸳鸯谱罢。义唐制,女子不授田,结婚不加赋,娶妻者得内助之山,无租调之累,故民乐于婚嫁。......刺史好合,以为谋最。"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