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汪氏起源

2011-06-09 来源: 浏览量:
元时翁观部有改汪姓者。

三、有争议的“六桂堂”汪氏。

唐末五代,京兆翁氏35世祖何公随父轩公入闽,卜居莆田福兴里竹啸庄,传至39代乾度公(898-951),官拜闽国补阔郎中,娶妻林氏,生有六子。而翁乾度堂叔翁承赞是闽国王审知朝中宰相。五代后晋太祖天福年间闽国被南塘和吴越瓜分而亡,翁乾度为避国乱,携眷归隐莆田竹啸庄,并将六子依次改为洪、江、翁、方、龚、汪六姓。公元960年,赵匡鹿建立北宋王朝。乾度六子于宋初三次科举先后中进士,即“三科六进士”,并跻身仕途。长子处原,分姓洪;次子处恭,分姓江;三子处易,留本姓翁;四子处朴,分姓方;五子处廉,分姓龚;六子处休,分姓汪,雍熙二年与二兄同榜进士,官拜朝散郎、韶州通判。当朝六兄弟齐荣,显赫一时,被誉为“六桂联辉”。翁氏分姓实为权谊之计,不久便复为翁姓。

翁氏六桂传至江南诸省市,并向海外发展。旅居台澎等地区及东南亚各国的洪、江、翁、方、龚、汪六姓侨胞为求生存和发展,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起,根据历史上的翁氏分姓之说和此六姓皆源于姬姓的事实纷纷组织起来,成立“六桂堂”机构。中国闽南侨乡在海外侨亲推动下,于四十年代也相应建立“六桂堂”组织。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菲律宾六桂堂为寻根溯源,首先倡导六姓二年一度召开世界六桂恳亲大会。这个倡议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六桂堂的响应。自1991年至今,已先后在菲律宾马尼拉、台湾高雄、新加坡、马来西亚吉隆坡、泰国里谷、美国洛衫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泉州市等地召开过七次恳亲联谊大会。这就是世界“六桂堂”的由来。

四、无从考证和无须考证的两种说法。

出自赢姓,秦国支庶之后,见《姓考》。据《希姓录》所载,汉置汪陶县(今山西山阴东),居者或以为氏。第一种说法无从考证;第二种说法纯属臆断,无须考证。

五、 “陇西汪”是姬姓汪的一支。

1、陇西汪氏和其他所有汪氏宗谱都记载陇西汪出自姬姓汪。

 

据《汪氏通宗世谱》记载,以及徽州、桐城(源于徽州、江西)等地汪氏宗

谱载:鲁国姬姓汪氏传至31代有汪文和迁居徽州,再传至44世汪华,唐初封越国公,其三子名汪达,“字德远,以征贺鲁、龟兹、高昌功袭封上柱国、越国公,享年五十有七,卒葬白渠府北二十里,陕西巩昌派,宋元追封忠应侯,历封崇善衍佑王。”达公次子处惠,袭父爵镇陕西巩昌,遂家于盐川(今漳县),历宋至金,相传为汪古族,迨元至汪世显以武功拜巩昌便宜都总帅,卒赠太师、上柱国,谥义武,追封陇佑王。参考如下资料:


①范墉撰汪钊墓志:其先徽州府歙县人。始祖有曰华者,子达袭爵,移镇陕西巩昌,遂家于盐川,即今漳县是也。历宋暨金,相传为汪古族都总管。

②汪忠让公神道碑:公王姓,由大父彦忠世汪古族,故汪姓。

③王鹤《忠烈神道碑》以为迁本姬姓,世掌汪骨族,因以为氏,即鲁后之说也。

④漳、陇两志:惟汪氏之先,漳、陇两志均谓出于鲁成公子黑肱之后,唐越国公达之后。

⑤杨灸《义武神道碑》以为系出徽州,即越公之说也。

第一条明确指出是汪华三子之后;第二条所说‘王姓”无据,因不知其先祖历史而想当然而来;第三条因果倒置;第四、五条同第一条说法一致。由此可知,汪世显家族确实是汪华第三子汪达之后。桐城《三安汪氏宗谱》记载得非常明确,汪达公衍“陕西巩昌派”,南方各省的家谱几乎都有这样的记载,而许多学者不去查看汪氏家谱资料,却热衷于推测、想像,以上五条资料的说法基本一致,有人偏说相互矛盾,实则是对汪氏家族史的一无所知。

2、汪古族不等于汪世显家族。

据史料记载,“汪古”,又称“雍古”、“旺古”,最早属于活动在阴山以东的回鸽人。金南宋时(即1127-1142年间),已称汪古部人,生活在今内蒙古的乌兰察布盟地区。汪古部落长期驻守在蒙古通金地带。在蒙古统一北方各部过程中,汪古部落归附蒙古政权,并辅助蒙古人击败了金、宋王朝。阿刺兀恩是蒙古统一时期汪古部落的头领之一。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元朝时,授开国有功者95千户,其中汪古部落占有5千户。从建元朝到元朝灭亡,期间汪古人被封为北平王、高唐王、愉王、赵王。在朝中任重要职位的多数是汪姓。如功绩赫赫世代显贵的汪世显家族,汪世显,最初在金朝为官,展立战功,官至镇远军节度史,巩昌便宜总帅(在今兰州天水),归顺元朝后,对收复汉中成都有功,官拜便宜总帅,掌管秦、巩等二十余州之军事,1320年加封陇右王。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