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州古巷系列之五:自治巷(图文)

2011-08-03 来源: 浏览量:

 

秦州古巷系列之五

自治巷

  自治巷,旧名下河里,和平巷。位于秦州区解放路中段以南。全长670米,宽5米,南北走向。这是秦州西关城内一条并不普通的巷道。当你走过这条古巷,定格的一切让你心生不少感慨。此巷的种种风景:古巷、古树、古民居,还有种种掌故传闻,都有各自的历史。在今天,我们很难在火柴盒式林立的水泥楼与种种躁动浮现的古巷中寻找到旧有的安闲与舒适。

  自治巷44号院,为近代甘肃民盟创始人之一,兰州市首任市长吴鸿斌先生的故居。这是一座典型的北方四合院,占地面积597平方米。院之东北角为精美典雅的悬山顶式一开间垂花门。门上覆以筒瓦,两端饰有兽头。栱板、栏板上雕刻的牡丹、蝙蝠等工艺让人叹为观止。枋额原悬《内阁中书》匾额一面,今已不存。

  院中主厅房五间,为清代建筑。坐西朝东,硬山顶单坡水结构。为三厅两厢式,天水人俗称“锁子厅”。院之南北建硬山顶单坡水挑檐房,南厢房两间,北厢房五间,均为民国建筑。东为倒座三开间,亦为硬山顶单坡水前出廊子的结构。除厢房外,其余建筑均为清代建造。来到这座四合院里,首先映入你眼帘的是东倒座房前那株盛开着雪白色的牡丹花;南北厢房前龙柏花香,弥漫小院,缕缕清香让你陶醉。在院子东西向中轴线上,那用渭河石铺就的半圆、圆形等种种图案,连同院内民居建筑上精美的雕花、幽幽的花香,使小院愈加安静、祥和、清雅、秀美。当你有幸闲坐这小院的时候,城市的喧嚣已然远去,因此,你就会想到生于斯院,长于斯院院的主人吴鸿斌先生。

  吴鸿斌(1902—1988年)回族,天水人。其青年时代就具有进步的思想。“五四”运动后赴北平求学期间,与葛霁云在南京组织“天水学会”,创办《新时代学刊》,宣传马列主义。1926年在北平法学院上学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组织及学运工作。1929年后在中共军委特科工作。1933年在兰州组建中共甘宁青特委并任特委书记。1936年“西安事变”时,任杨虎城将军的秘书,在西安推进回民抗日救亡运动。抗日战争爆发后,为我党的建设及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1945年在西北加入中国民主同盟,为甘肃的解放发挥了重要作用。新中国建立后,任兰州市第一任市长,甘肃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历任甘肃省政协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全国人大代表等职,为落实党的各项政策,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革命事迹,一如满院的龙柏花香,永远溢满秦州。

  清武进士张焕斗故居是这里另一处引人注目的古旧民居。张焕斗(1857—1938年),字敬褆,光绪十六年(1890年)武举人。其时有匪侵扰秦州,张焕斗组织州人击退匪众。光绪二十年(1895年),中武进士。入仕后累迁肃州游卫、侍卫,授广威将军四品衔。宣统元年(1909年),调任甘肃新编陆军二标管带,民国二年(1913年)辞官归里。建于清嘉庆二年(1797年)的57号院、建于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的59号院、建于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的61号院,这三组九院的清代建筑群,构成张焕斗故居的建筑群落。院皆坐落于巷道东侧,主要建筑皆座东朝西,东西向轴线上,三院大门均设在院西南角。59号院居中,称正院,两侧为57号和61号院。北侧57号院,叫新院,南侧61号院,叫南院。57号院沿东西轴线上座落着主厅房、虎座门和倒座房,南北建有厢房,以虎座门为界,按前3后4布置。虎座门今已不存;59号院,一进三院并带左侧附院。进入大门,首先为外院,亦叫序院,过第二道虎坐式垂花门,才到达中院,其布局颇具北京古民居遗风。序院在该民居院落组合中,按前低后高,前卑后尊的伦理等级布局。过了虎座门,再过5间过厅,便进入了后院,迎面为一规整高峻的两层土木结构楼房,上下均设廊檐,通透的栏杆,线条粗犷却不乏秀气。南北均设厢房。南侧的61号院落,据说建于清隆六十一年(1476年),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为一进两院格局。虎座门将院分为前后两院。东西主轴线上有主厅房、虎座门、倒坐房、南北均建有厢房。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