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名胜百景系列之七十:兴国寺

2011-08-03 来源: 浏览量:

葫芦河水水流东,元代遗宫应不同。

  般若书从进士笔,伽蓝馨自椒花风。

  西斜残壁空无竹,鸦聚高枝倘有松。

  一梦尽非前度事,隔墙疑见野桃红。

  上联:朔古金元,混含天地一派奇构,雄矣雄矣;

  下联:兴国般若,包容宇宙诸样祥瑞,善哉善哉。

  【艾 叶 李吉定】

天水名胜百景系列之七十

兴 国 寺

■文/安志宏图/高仕林

  兴国寺俗称“官寺”,坐落于秦安县城北街,是一组风格古朴,造型奇特,保存较为完好的古建筑群。

  据地方史志记载,兴国寺创建于唐代,至元代至顺年初具规模。明代因称“兴国梵宫”而被列为“秦安八景”之一,明嘉靖年间邑人胡缵宗题其寺额“兴国寺”,又书“般若”二字于大雄宝殿。其旧制如明万历四十三年(公元1615年)木刻题记载:“寺上有般若殿一座,雄镇如盘,左有伽蓝殿,右有菩萨殿,环铺如楔。中左有钟楼,中右有鼓楼,对峙如柱。门前有金刚殿,门侧有天王殿,护卫如队。”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兴国寺原有建筑多圮毁,仅存大门、钟楼、天王殿和主建筑般若殿。般若殿面阔三间,长11.7米,进深两间宽8米。单檐歇山顶上布灰简板瓦,正脊两面浮雕行龙和牡丹纹饰。两端置龙吻,二龙怒目卷尾,张口吞脊,姿态威猛。中央置琉璃兽面火珠,两侧按等距设走兽。大殿副阶用六檐柱分成5间,次间两根浑圆硕大。所有檐柱上端微向内倾,有较显著的柱侧角。梁架结构采用了元代首创的斜梁构件,殿内金柱采用减柱造,扩大了使用空间。

  新世纪初期,兴国寺进行了大规模改扩建。其规模和形制基本上保持原有风格。改扩建后的兴国寺,除般若殿外,另有伽蓝殿、菩萨殿、金刚殿、天王殿、钟鼓楼等。寺内殿宇雄壮,整体雄浑协调,红墙金瓦,熠熠生辉,保持着明显的元代建筑特征。它是甘肃省范围内时代最早、保存较好的木构建筑,是研究元代建筑艺术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科研和观赏价值。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