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访天水东柯谷(漆应得)

2011-12-16 来源:甘肃日报 浏览量:

1319530112980.jpg

  天水东柯谷,是一个与杜甫结缘的地方。上大学时,讲唐朝文学的老师出了一本《杜甫陇右诗注析》,老师对杜甫的陇右诗也进行了精讲,从此便知道,一个伟大诗人和一个小地方的许多故事。过了20多年了,我在这地方工作,在天水杜甫研究会成立五周年之际,我访问了杜甫东柯谷遗迹。

  这是中秋时节,雨过天晴,天气爽朗,空气无比清新,随处是绿树,是丰草。天水甘泉镇的一位领导把我们领到一个叫柳河村的地方,说这就是东柯谷,再指向一片被围起来的土地,说这就是杜甫住过的地方。

  这被围墙圈起来的地里,几头牛在吃草,地上的草在丰沛的雨水后长得十分茂密,里面有一座一个庙宇样的土木房,前面是一个破败的柴门,那大概就是杜甫草堂,这一荒芜之地也许倒像当年。难道这就是杜甫一直想定居的地方?杜甫当年在《秦州杂诗》里这样写道:“传道东柯谷,深藏数十家。对门藤盖瓦,映竹水穿沙。瘦地翻宜粟,阳坡可种瓜。船人近相报,但恐失桃花。”这完全是对一个世外桃源的描述。在当时战乱的情形下,能够在此避世之乱,也是杜甫的美好理想。真正有这样一块地方,好好拾掇一下,还是很不错的。现在的破败只是因为没有好好开发。据说东柯草堂修建很早,清光绪三十三年《改建南郭寺东禅院为杜公祠记》载:“秦州东柯谷旧有杜工部草堂,同治毁于兵。”没有成规模的开发草堂文化,不了解这段历史的人也就不知道这里是一个伟大诗人的流寓地。

  柳河村因村北头有一棵八股槐也叫八股村。穿过村子,就见在居高临下的一个平台上,长着一棵古槐。古槐的几个枝干已经枯死,苍老的枝干伸向蓝天。传说杜甫曾在此吟诗,当地人称之为“子美树”,并当作神树敬奉。树下是一片苹果园,正是苹果熟了的时候。红红的花牛苹果把枝杆压得弯曲。在这儿取景照相,果园繁茂的苹果托着古槐,古槐映衬在蓝天下,红的果、绿的叶,蓝的天,古槐黑色的苍劲的遒枝,真是一幅美妙的画卷。

  杜甫到东柯谷是奔着他的从侄杜佐而来的。远在长安的他,在战乱中想找个僻静之地,于是才想到此,他时年47岁,清瘦且满面愁容。正是“无边落木萧萧下”的秋日,秋风时时扬起他那尖瘦下巴底下倔犟的胡须。显然踏上陇土,他是出于无奈,“满目生悲事,因人作远游”。就因他的侄子在天水。诗人迫于现实生计,携家眷奔向天水,一路上还打探着烽火,已感到在此停留有莫大的不安。如此一位伟大的诗人,他本应当有安居的生活环境,漂泊旅居绝不是他的愿望,他的愿望其实也不高,不就是“何时一茅屋,送老白云边”吗?天水其实是个好地方,有十分丰厚的文化底蕴,气候湿润,有“陇上江南”之称,是很适合文化人居住的。等到杜老在天水东柯谷的从侄家居住时,也感到这里环境幽静,如世外桃源,饱经战乱的诗人就很向往。杜甫的从侄杜佐何时迁居天水不得而知。从此,这儿却有了杜氏的一支血脉。在东柯近处的街子我们走访了杜氏的后人杜代娃。这是一个典型的农民,生有一女,又招了上门女婿,一个孙女学习好,屋墙上贴了许多三好学生的奖状。代娃年有60来岁,不善言谈。但说到杜甫,就很激动。他说以前有个家谱,在一张很破旧的纸上,数来有20来代人,后来他700元卖给了市上一个人。对此,他很遗憾。

  今天的天水留下的诗圣遗迹并不多,因他没有在东柯谷居住下来,诗人卜居的心愿没有实现。在东柯不远有个村叫西枝村,西枝在杜诗中是多次提及的。《西枝村寻置草堂地夜宿赞公土室二首》是两首长诗共二百字。赞公原为长安大云寺主持,与杜甫交好,是被放逐到秦州的西枝村的。杜甫这首诗所记述的就是探视赞公,赞公留宿夜话,在赞公陪同下,寻置草堂地,想长期在此居住下去,可惜愿望没能实现。我们走访了西枝村的书记,书记说这地方原来叫元店,后来又改为西枝。他领我们去看赞公的土室。原来就是三眼不大的窑洞,杜甫和赞公是否就在这里居住,一起赏月不得而知。可惜这儿也只有少数研究者到过,很少人知道它和杜甫有什么关系。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

Copyright © 2000 - 2020 0938net.com

版权所有 天水新时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