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甘谷脊兽:层层屋宇之上的人间世俗情态

2016-09-08 来源:兰州晨报 浏览量:

  中国古建大都为土木结构,屋脊是由木材上覆盖瓦片构成的。檐角最前端的瓦片因处于最前沿的位置,要承受上端整条垂脊的瓦片向下的一个“推力”;同时,如毫无保护措施也易被大风吹落。因此,人们用瓦钉来固定住檐角最前端的瓦片。所以,脊兽最初的功能是为了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后来脊兽发展出了装饰功能,在对钉帽的美化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各种动物形象,并有严格的等级意义。

  当然,还有一说,古代的宫殿多为木质结构,易燃,因此檐角上使用了传说能避火的小动物。这些美观实用的小兽端坐檐角,为古建筑增添了美感,使古建筑更加雄伟壮观,富丽堂皇,充满艺术魅力。梁思成评价道:“使本来极无趣笨拙的实际部分,成为整个建筑物美丽的冠冕。”

  它们按类别分为跑兽、垂兽、“仙人”及鸱吻,合称“脊兽”。

  顺着张启云手指的方向看去,村子里的青莲寺的屋脊上,跑兽、垂兽、鸱吻等脊兽一应俱全。张启云说,屋脊的中正脊上安放吻兽或望兽,垂脊上安放垂兽,戗脊上安放戗兽,另在屋脊边缘处安放仙人走兽。汉族古建筑上的跑兽最多有十个,分布在房屋两端的分散戗脊上,由下至上的顺序依次是: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狎鱼、獬豸、斗牛、行什。

  说罢,张启云转身进了一户人家,挥手招呼记者跟上一道进去。

  甘谷脊兽工艺,从它的诞生开始,就带着奇幻的神话色彩,又有世俗的人间情态

  现在的永安村,主要生产的是传统古建脊兽、宗教建筑脊兽和民用砖瓦。

  进了院子,一堆堆脊兽依次摆放在院子里,专门为脊兽搭建的凉棚占据了小院的四分之三。主人家应声出来,一个精瘦的汉子。凉棚下是正在阴干的脊兽配件,看得出来,这是一个龙首的配件。胡须、眼睛等等,每一个配件上都有编号,等待阴干以后,按照编号再一一安装好。即使是同样的一个部位,因为是纯手工捏制,所以每个成品多少都有些不同,因而所有统一编号的配件都是专属于同一个脊兽。

  他把我们迎进了屋内。说是住屋,还不如说是脊兽制作的作坊。两排莲花脊兽正在等待细雕,主人拿起工具,两手并用,上下翻飞,眼睛专注地盯着手中的刻刀。不一会,莲花的花蕊、花瓣、枝蔓就一一出现在眼前。

  甘谷脊兽制作技艺流程主要为:选土,即选取当地优质红壤土,和成细腻坚柔的红胶泥,不脆断、不开裂;泡土,将碾碎的红壤土放入水池浸泡半月左右,使其出碱,疏松土性;晒泥,将浸泡的泥挖出来晾晒,增强其柔韧性;制坯,用晾晒后的泥制作脊兽的基座和大样。在此基础上,通过捏、塑、镂、刻、绘等手法进行精细的深加工,成型后,放工棚下阴干,干后,装窑煅烧,熟后出窑,脊兽呈青瓦色。如是琉璃脊兽,着色、上釉后还要进行二次煅烧。

  在这户人家看到的,正是通过捏、塑、镂、刻、绘等手法进行精细深加工以及成型后阴干的流程。

  在村子里走了一大圈,大大小小的窑炉密密麻麻地在农家院的房前屋后站立着,像是一个个谷堆,又带着经年高温煅烧过后的黑色痕迹。

  村子里的窑炉,大多都没有在烧制。问张启云,这是何故?原来,在整个制作过程中,最难掌握的就是烧窑的火候,窑温一般控制在900℃至1000 ℃。正值炎夏,要是在这个温度旁边劳作,是非常辛苦和难以忍受的。再加上,夏季本来温度高,烧制过后的脊兽存在容易断裂的问题。

  刚好,空闲着的窑炉可以让记者有机会走进去,看看这历练脊兽的“熔炉”。窑炉内,一片黑黢黢。从明晃晃的室外进入,眼睛一时还未适应。摸索着走到最中间,这是一个像蒙古包一样的圆形砖窑。地上堆放着脊兽,抬头看,窑顶逐渐向内收缩,最后在正中间,空着一个圆形的孔,这是用于出气和调节内外温度的。

  高温煅烧的窑炉,窑顶像是暗夜里的天空,出气孔像是一轮月亮,悬挂在正中。神秘,而又深邃。像是隐藏着从封窑到开窑这期间的所有秘密。

  在日头渐渐西沉时,我们要告别永安村,告别这些熔炉中历练出来的脊兽。转身再看,张启云抚摸着他心爱的脊兽,像是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目光中满是爱意与坚定。

  屋脊如同人体的脊梁骨。

  这项带着鲜明地方特色及浓郁西北乡土气息的脊兽工艺,从它的诞生开始,就带着奇幻的神话色彩,又有世俗的人间情态。

  文/图兰州晨报记者周言文 刘小雷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