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怡:跨越世纪的美丽

2017-01-12 来源: 浏览量:

  

  2016中华文化人物提名嘉宾:

  秦怡 表演艺术家

  她身上延续了旧上海女人的知性与风情,却抛弃了十里洋场的所有风尘与轻浮。周恩来总理曾盛赞她是全中国最美的女性,施瓦辛格曾扬言她是自己最崇拜的中国影星。著名剧作家吴祖光也曾为其题诗“云散风流火化尘,翩翩影落杳难寻,无端说道秦娘美,惆怅中宵忆海伦。”诗中的“秦娘、海伦”便是2016年度中华文化人物提名嘉宾,秦怡。

  如今94岁高龄的她,依然被人赞叹是“跨越世纪的美丽”,也被感慨“为何美人不迟暮”。是啊,旧上海的那些大明星、大美人,都一一定格在故纸堆里了,人间只留秦怡。而且,在经历疾病、家庭变故、丧子之痛等种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磨难后,她还活得那么美丽,那么正能量。

  从影近80年,总想再为中国电影做点什么

  1922年,秦怡出生于上海一个大家庭,伯父是家中权威、观念封建。16岁时,秦怡离家奔赴抗日前线,却因缘际会踏上舞台,与文艺结下一世情缘。随后,岁月慷慨给予了这位美人辉煌夺目的艺术成就。上世纪40年代,甫登话剧舞台的秦怡,就已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演员之一。在抗战大后方重庆影剧舞台上,她与白杨、舒绣文、张瑞芳并称为“四大名旦”。1945年,抗战胜利后秦怡在上海走上大银幕,先拍由吴永刚编导的《忠义之家》,由陈鲤庭编导的《遥远的爱》成为她的成名作。新中国成立后,秦怡事业如日中天,《女篮五号》《青春之歌》《铁道游击队》《林则徐》《雷雨》……上世纪80年代,战胜肠癌后的秦怡还主演了电视剧《上海屋檐下》,再显深厚的表演功力。

  几十年后,担任过无数主角的秦怡出了本笔会文集,取名《跑龙套》。她说,自己曾看过一部苏联电影,里面有个跑龙套的演员演得非常好,“过去几十年了,还在我的脑子里。”秦怡说,“我并不是想把‘跑龙套’提到很高的地位上,只是感到,一场戏里哪怕是一个倒茶递水的小小角色,只要认真地全身心投入了,它就能有较大的作用。

  对待演出,秦怡有一种执着与认真。她是一名真正的演员,无论是什么角色,总爱在脑子里想了又想。这份认真,换来事业的成功。合作电影《女篮五号》的导演谢晋曾回忆,”我那会儿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导演,可人家秦怡早就是大明星了。但是她很尊重我。当时拍摄条件不够好,秦怡主动跟大家一块睡通铺房间。没有一点大明星架子。“

  即便已经步入高龄,秦怡也没有放弃努力。花甲之年的她又接拍了《青山夕照》和《雷雨》两部电影。2015年,她还亲赴高海拔的青藏高原,拍摄自己创作的电影剧本《青海湖畔》。这是一个在建造青藏铁路大背景下工程师和气象专家的故事,取材中有真人真事,大部分是编写的。秦怡是老派人,为写剧本,四处奔波、了解生活、笔耕至深夜。从影近80年,秦怡说自己总想再为中国电影做点什么,”不管拍不拍得成,我先把它写出来,我想,感人的故事总是有人看的。“

  一生最出色的角色是母亲

  舞台、银幕上倾倒众人的秦怡,生活中却承受着不为人知的辛酸与痛苦。她重感情,家庭的重担一力支撑。有”电影皇帝“之誉的丈夫金焰常年卧病在床,唯一的儿子十多岁即罹患精神疾病并且终身未愈。秦怡唤儿子为”小弟“,这是老上海家庭对老幺的昵称。她曾回忆,”我拍《雷雨》时最苦了。“儿子住院,她在拍戏间隙带着装满儿子换洗衣服和爱吃的食品的背包,挤公共汽车到医院探望,喂儿子服药、吃饭,瞅着儿子狼吞虎咽的模样。”倒两路公交汽车去医院,身上的汗把衣服淌透了,就听见有人在背后说,‘你看你看,那不是秦怡吗?’另一个回说,‘不可能,秦怡怎么可能坐公交车!’“

  有人曾问小弟,妈妈是什么?他说,我妈妈就是”做啊做做啊做“。”我这一生的事情,我觉得都不如小弟的这六个字形容得好。“秦怡说。几十年间,秦怡对患病的儿子倾注了她全部的爱。面对病中小弟狂躁的拳头,她唯一的要求是”不要打妈妈脸,因为明天要拍戏“。有女士曾请教秦怡青春常驻的秘诀,秦怡说:“努力工作。在家里上上下下、粗粗细细的活儿都干,给儿子洗头洗澡,衣食住行。”听的人目瞪口呆,熟悉秦怡的人却知道,这就是她的真实生活。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