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德访谈》 (四)——访谈天水市人大原副主任邓炎喜

2023-09-19 来源:天水明德书院 浏览量:


(天水市政协原副主席王振宇 题) 

 

 《明德访谈》 (四)

  受访人:天水市人大原副主任邓炎喜

  访谈人:天水明德书院刘亚丽

  地点:天水开放大学、明德书院

  时间:2023、8、8

  访谈主要内容:

  刘亚丽:尊敬的邓炎喜先生,首先欢迎您来到美丽的天水开放大学、明德书院!您做为我们天水市老领导,同时又对天水历史文化有着深入的研究、整理、挖掘、宣传又主编了数本有关天水历史文化方面的书籍,请您谈一谈有关方面的一些话题?

  邓炎喜:今天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天水明德书院,明德书院创建已经整整六年的时间了,刘亚丽书记刚才提出让我谈一下有关天水历史文化的一些话题,天水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非常深厚,有着八千年的文明史。像大地湾遗址,牧马滩木质地图等等,都是在全国很有名的!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历史文化,特别是天水这个地方,秦人的发祥地。有人说天水有五大文化,我想它是远远超过这个数字范围了。特别是近年来习总书记提出的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伟大的目标,就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明德书院在这方面我感觉到还是紧跟时代的,按照中央的指示精神,做了一些实实在在的工作,明德书院虽然是一所民办书院,但是通过各位同仁,杨天霖院长还有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市区两级有关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能够到开放大学来,就是非常可喜的。我今天来,也给我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非常好!

  刘亚丽:您做为《陇南书院》——与历史同行一书的主编,请您谈一谈有关陇南书院和编辑此书的一些话题?

  邓炎喜:2018年11月我们编写的《陇南书院与历史同行》的这本书籍,实际上是天水一中的一些新老校友共同编辑的。比如我就是1956年考入天水第一初级中学的,算是老校友,还有李晓波院长算是80年代从天水一中毕业的,算是新校友。虽然我作为主编,实际上也不是一个人的著作,他是浓缩了大家的智慧、阅历、知识。陇南书院从1876年创建,距现在已经140多年了,为什么要编《陇南书院与历史同行》呢?1996年是陇南书院创建120周年,当时天水一中举办了一个隆重的纪念天水一中建校120周年的纪念大会,我也有幸参加这个大会。后来130周年的时候,也举行了一个小型的活动。在2016年,也就是陇南书院创建140周年的时候,我们邀请了市上的有关领导,有关文化艺术界人士,和一些校友,在天水66号文化创意园举行了一次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有个重议就是编一部书籍,这算是初心吧!因为当时的中央已经提出了"要有文化自信"。我们年纪虽然大了,但一直生长在这一片土地上,从那样的小学读到那样的中学,感觉到还是有必要把这个学校的历史做一个疏理,就开始编纂了。这个内容呢,比较庞杂,也做了一些搜集和整理,当然最重要的原因,一是有我们的老校友天水师院的丁楠教授,他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后来我也回忆了一点自己想到的,从这个时候开始,就作为编写陇南书院的一个开头。另外,我们还有家藏的一幅创建陇南书院秦州巩秦街道董文涣的对联很有感触!就开始编写了这部《陇南书院与历史同行》。因为市政协也编过一本《陇南书院》,我们后来加了个副标题。从1876年一直延续到现在的天水市一中,特别是天水市一中现在麦积设立了分校,可见天水一中对这一段历史的重视!

  刘亚丽:您做为邓宝珊先生的亲人,请您谈一谈您对邓先生的印象及邓先生对甘肃、天水在文化方面一些贡献?

  邓炎喜:邓宝珊先生是大家熟知的天水人,他是我的叔父,第一次见到他是1952年,天兰铁路通车的时候,我有幸从天水乘第一辆火车到兰州,而且还参加了当时天兰铁路通车和国庆节的大会,那时我9岁。还有生活在陕西的邓诚诚大哥,他也是一块去了兰州,从那个时候就接触到了老先生。后来上大学期间就接触的越多了!邓宝珊先生是地地道道的天水人,祖籍应该是秦州区邓家门,也就是牡丹镇的邓家门,是爷爷把他带到天水市秦州区忠义巷的。他14岁就去了兰州参加了行军,然后又去了新疆,参加了伊犁起义,加入同盟会。后来的经历一些历史文献书上都有其介绍,我就不缀述了。对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在晚年的时候。他是1894年出生的,就是甲午战争的一年,后来新中国成立以后担任了甘肃省省长。他这一辈子都是在战乱中过来的,所以我学医他非常赞赏,他那时候有冠心病。他说:“一定要好好学习,以后为老百姓服务”。并多次给我说过这个话。那时候上兰州医学院每周都要去家里,我觉得他是一个很平实的天水人,还不是像别人说的叱咤风云的将军。接触过的人都觉得他是一位很平实的老人,无论在任何场合,像兰州的学生去邓家花园,他都非常高兴,端来水果招待。还请一些画家到邓家花园来作画。有一年就请了一位甘肃最知名的书画家范振绪先生,画了一张给"八一”建军节献礼的一个长卷,底稿就在现在的省博物馆,那个长卷是送到中央军事博物馆了。他作为省长,第一次来天水是1956年,除了其他方面的工作外,在地方领导的陪同下又去麦积山石窟,我也去了,我们先到甘泉镇,看了那两棵玉兰树,那时候的双玉兰树和现在的双玉兰树是一样的,就在一个小庙里面。那时我刚考上初中,我说:“这有啥看头”?他说:“这是宝贝,是几千年的古树”。后来又去了麦积山,印象非常深刻。那时候的麦积山石窟还是很破败的!当时我还记得有兰州军区文工团的人排队欢迎他。以后就是1953年吴作人带队来到天水麦积山进行勘察。最近我在一本郑振铎先生的日记里面找见了,郑振铎就是原来国家文物局局长。他作为省长,到北京去邀请郑振铎先生。后来郑先生又对炳灵寺,敦煌等地进行实地勘察。

  李晓波院长也是对邓宝珊将军生平有研究的热心者,南郭寺的邓宝珊将军纪念厅后来又完善为纪念馆,是我们原来市委统战部的老领导金勇先生一手促成的,主要是有他提案,才有邓小平亲笔题字的这个重要的事件。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的题字,可能要用其他的方式表达了。邓宝珊将军纪念馆在天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规模这么大又比较完整,在全国也是有影响的纪念馆。

  刘亚丽:您是我们天水明德书院的名誉院长,对书院工作支持很大,同时也参与见证了书院六年的发展,您对书院的工作和今后发展还有哪些建议和期许?

  邓炎喜:明德书院是在新的历史阶段下创建的,通过六年时间循序渐进的发展,并在市区两级的领导和有关人士,特别是一些文化工作者的大力支持才有今天的成绩。我只不过是一个分享明德书院成果的受益者,采访前他说我是一个文化学者,大家知道,我既没有搞过文史哲,又没有搞过书画创作、诗词创作,我仅仅是受这个文化氛围的影响加入到书院来的,书院名誉院长就更谈不上了,我没有做任何实质性的工作。但是明德书院从创建以来,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和时代是合拍的,除了书院作为一种历史上存在过的文化机构,在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按照习总书记说的,传统文化既要传承,又要创新,又要超越!我感觉到明德书院一直都是按照这个做的!像刘亚丽书记原来在市博物馆工作,后来到明德书院工作,在她分管的或有关方面都做的非常优秀,我们曾经在这里举办过一些活动。如我们共同学习1984年11月17日《人民日报》刊登的无产阶级老革命家李维汉、习仲勋、汪峰联合写的回忆邓宝珊先生的文章,因为这是一篇重要的会议文章,他对总结邓宝珊先生的生平都是非常有分量的,也是很有教育意义的。另外就是作为天水人,或者说是老天水人的家庭,都有一些文化方面的点点滴滴的东西,正好我有一本字帖小字《胆巴碑》,是元代赵孟頫写的,他的内容和大字《胆巴碑》是一样的,他的真迹在故宫博物院。是我在柴房把这个东西翻出来的,后来就拿到明德书院,邀请了天水一些知名的书画界人士,像周宇春主席、李靖院长,还有田峰先生,以及杨天霖院长、刘亚丽书记好多人都欣赏了,后来经过考证,是一幅清人的临品,当然这个有待考证了!我还有幸参加了书院的其它一些活动,如书画院郑睿先生的篆刻讲座,王振宇先生的书院文化讲座等等。现在就是需要不断的开拓更宽广的领域和更深层次的挖掘,既要传承,又要发扬。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明德书院是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的,而且我感觉到他是不断的有新的内容出现,让大家去分享!明德书院办院方向是正确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定能够在新的时代做出新的贡献。

  刘亚丽:谢谢邓主任今天能够接受我们的访谈!也非常感谢您长期以来对明德书院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最后祝您身体健康,吉祥如意!

  文字整理:刘亚丽

  策      划:天水明德书院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