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三国文化——辉煌灿烂

2010-12-28 来源: 浏览量:

 



   秦文化——秦文明之源
   天水秦文化是早期秦人入主中原前, 兼取西戎游牧文化和中原华夏文化之长,从而形成的一种带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地方文化。
   据《史记 秦本记》记载,商末周初,秦人先祖中谲“在西戎, 保西垂”,从而开始了秦人、秦族和秦文化的兴起,中谲后经14世,历时约300年,早期秦人在其历代先主的率领下,与西戎各族杂居,以保卫西周门户而求得承认和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秦人惨淡经营,几度荣衰,不惜失地亡君,终于由附庸而大夫,由大夫而诸侯,逐渐强大起来,被华夏文化所认同。在秦穆公时“由余谋伐戎王,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秦人在回归华夏文化的艰苦奋斗过程中,一方面积极从先进的中原华夏文化中吸收养料,促进了自身社会制度的进步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与此同时,又能在同戎人的频繁接触中,融西戎游牧文化中膘悍勇敢、长于骑射征伐的风格。秦人在兼取华夏与西戎文化之长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劲悍质朴、尚武重利,进取向上的文化性格,秦人之所以能够后来居上,铁骑东向迅速扫灭六国,取得统一中原的胜利,与吸收华夏与西戎文化精华,形成自己尚武进取的文化风格有很大关系。天水“羌戎文化”被秦文化征服后伴随秦人统一中国而汇入华夏文化的汪洋大海,也为华夏文化注入了富有活力与创造性的新鲜血液。天水应是中原发达秦文化的源头。

 
  伏羲文化——中华文明之曙光
   一、“羲皇故里”——天水
   我国古史传说时代的“三皇”中的伏羲,诞生于天水。伏羲为三皇之首,风姓,其母华胥氏。史载:“华胥于雷泽履大人迹,而生伏羲于成纪”即今秦安、秦城一带。后徙至陈仓(今陕西宝鸡),又都于陈(今河南淮阳),死后葬南郡,说明天水是名符其实的“羲皇故里”。
   二、人文初祖的杰出贡献与中华文明的曙光
   据《三皇本纪》记载:伏羲“有圣德,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旁观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于是始制嫁娶,以俪皮为礼。结网罟以教佃渔……,养牺牲于庖厨”。伏羲通过仰观俯察,了解自然万物,所画八卦是用8 个符号分别代表天、地、水、火、风、雷、山、泽,利用八卦进行占卜吉凶,希望得到神意的显示,正是这种对世界的初步认识和把握方式,孕育着中国哲学的萌芽。奠定了中国乃至东方文化思想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也是后来《周易》的思想基础。造书契即以符号来代替先民用结绳以记事;以俪皮为礼,改革了古代婚姻制度;结网罟、开始了原始畜牧业;同时伏羲与女娲共同发明琴瑟,创作乐曲,以用于礼仪、宗教、占卜、巫术等活动。此外,伏羲还立九部、设九佐,以龙纪官、号日龙师。禅于伯牛,钻木取火,教民熟食;制历法,定节气,消息祸福,以测吉凶;尝百药,制九针,以拯天疾,开创了中华最早的文明。


  龙城天水----龙的家乡
   相传在七千年左右,帝太昊伏羲氏生于成纪(甘肃天水)常年活动在中原地区,以木德王建都于宛丘(河南淮阳)。 伏羲智勇双全、力大无比在中原地区征服了许多部落,他集中了当时人们喜爱的几种动物特征创造了马的头、蛇的身、鸡的爪待许多动物的综合体,自称“龙师”并将龙作为华夏族的族徽——图腾,为此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 伏羲的另一功绩在于,他正姓氏,自姓为风,;制嫁娶,男婚女嫁;做网罟,教民渔猎;画八卦,代替结绳;造琴瑟,功成作乐;定官职,分理海内……从此,我们的先人从荒蛮转入了早期文明。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龙成为了一种文化。在中华儿女的心中,占有不可取代的地位。龙这一虚幻的神物,盘旋人们心中已有几千年之久。
   中国龙起源于距今八千年的新石器时代。人们出于对大自然的崇拜与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在心中构造了一种拥有马头、鹿角、蛇身、鱼鳞、鹰爪、鱼尾等特征的神兽,并赋予它翻云赋雨,兴风作浪的神力,这就是龙。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频繁出现,它成为了开天辟地的神,帮助黄帝统一了中国,又力保大禹治水,为千千万万人民造福。
   在封建时代,龙象征着皇权、神权,是不可侵犯的威严,而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龙更成为一种吉祥物,飞入寻常百姓的生活。人们舞龙、赛龙舟,在灯谜、对联、图画中,龙成为了不朽的主题。
   作为龙的传人,我们应该将流传千年的龙文化发扬光大,弘扬一种浩穷天宇的民族之气。
   龙,集日月之精华,汇天地之灵气,具百兽之形,兼包容四海、吐纳百川之胸襟。在这新的时代,被赋予了新的生命。它将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还将代表中华民族的精神,成为新世纪的中华魂。为什么说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人类是由女娲捏黄土造出来的。女娲创造了人类,那么女娲她自己又是谁创造的呢?按普遍的说法,女娲最早应是奉蛇为图腾的民族创造出来的。
   什么是图腾呢?图腾(totem)是原始社会氏族的一种标志。图腾信仰是一种非常原始的信仰。而蛇图腾的色彩在女娲、伏羲等的形象上能明显地看出。蛇图腾分布很广,现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南部和西南部。在几千年的不断迁徙中,各民族的文化互相交融,蛇图腾传遍了长江南北,在台湾的高山族、海南的黎族中都有蛇图腾的遗迹或习俗。在奉蛇为图腾的地区,人们一般认为蛇是龙的原形,龙是蛇的神性显示。所以在江苏、浙江、安徽一带称家蛇为苍龙、天龙、家龙等等,在广东、广西、福建等地有些民族自称龙种、龙人、龙户;并建蛇庙,祭祀蛇神。
   由此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而且有深厚的历史渊源。龙是中国人的象征,中华民族骄傲地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


  
   一.三国历史的重要载体
   东汉末年,魏、蜀、吴三国割据称雄,因天水战略地位的重要,一些杰出的帝王将相、军事首领在这里演出了一幕幕威武雄壮的历史话剧。它象一首史诗,赋于了天水经久不息的神秘魅力,为后人烙下了不朽的辉煌图案。诸葛亮六出祁山、失街亭、天水关、收姜维等世人有口皆碑,如数家珍的故事,都发生在天水。祁山堡、街亭、诸葛军垒、木门道、姜维墓等遗存烁然具在,昭示着文明。三国文化是天水历史厚重的一页,也是天水历史极富盛名之所在。
   二.诸葛武侯点军之祁山堡
   祁山堡是三国时蜀国臣相诸葛亮统帅三军,挥师北上,进攻曹魏的扎营之地。位于天水市西75公里。因诸葛亮“六出祁山”而闻名于世。公元228年,诸葛亮第一次率师出祁山伐魏,占领祁山后,天水、南安、安定三郡立既叛魏降蜀,关中响震,因街亭一战,蜀军溃败,退还汉中,之后诸葛亮六出祁山,都无功而返。杜甫为此曾发出“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感叹。后人为纪念这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在堡内建诸葛武侯祠,有20余间房,殿内有孔明、关羽等人塑像,有壁画、匾额、楹联、碑刻数十方,形态生动、字迹劲秀,概述了诸葛亮毕生事迹和功业。
   三.诸葛亮千虑一失之街亭
   街亭位于天水市秦城区东北100公里处的陇城镇,是历史上一重要的军事关隘。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魏派大将军张邯率军西援抗蜀,双方争夺的焦点即街亭。但因镇守街亭的马谡自以为是,结果街亭失守,造成蜀军退守无据的局面,诸葛亮被迫退回汉中,杀马谡以谢天下,自己也自贬三级以示惩处,这里至今还有“乱骨堆”、“大营”、“常营”、“万人坟”等战争遗存,并有弩机、马刺等遗物出土。此外在天水的三国遗存还有木门道、诸葛军垒、名将姜维墓冢等遗迹无一不是三国文化的昭示。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