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上三国古战场亲访记

2011-08-04 来源: 浏览量:

天水自古就是都邑大郡。早在远古时期的伏羲时代因以设都,非子以此为邑,而且它又是著名的古战场。嬴秦之祖,为了立足西陲,自非子至文公百多年,长期与犬戎等民族互相开展征伐兼并与反征伐的战斗,最后才在陇上站稳了脚跟。由此向东发展,最后统一全国。西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刘秀带兵入陇,打跨了隗嚣,“得陇望蜀”消灭了最后一个割据势力,完成了统一大业。东汉末年,社会再次动荡,在各种势力鲸吞兼并后,出现了三国鼎立局面。刘备因得到诸葛亮辅佐,始有发展。后期诸葛亮誓师北伐,和他的继承人姜维在陇右一带创下了“六出祁山”和“九伐中原”的辉煌战绩,所有这些战迹现已成为人们旅游览胜凭吊古迹的好去处。
  天水三国时期古遗迹尚有多处,我幼年时期或因路途遥远或遗址残败,未能亲临,独列入“天水八景”的“诸葛军垒”,早慕其名,曾多次瞻仰膜拜,又因距我家仅数里之遥,常常专程光顾。记得早在上世纪五六十年前曾亲赴瞻仰它的风貌。我们为了瞻仰它,曾步行穿越天水五城,到东关校场门,跨过罗玉河上卧桥,在东校场之南郁郁葱葱绿树包围中的城东陈家磨处,见有一座高大石碑龛屹立在我们的面前,高约一丈有余,中间刻有五个阴刻的“汉诸葛军垒”斗方大字,笔画粗壮宏大,气度雄厚庄严,旁有一行落款为清乾隆年间字样,碑额外用两坡水双檐硬山顶,青砖砌成深龛,楣额坎沿其上下菱角牙子齐全,上部正脊上,砥吻龙饰生动古拙,其碑龛高大威严,朴实庄重,站于龛前令人肃然起敬。青砖碑龛后有圆锥台面,高一丈有余,黄土筑成正圆锥形,梯形土墩一座,经千余年日晒雨淋,风雪剥落残迹斑驳,却依然耸立在人们面前,为人们诉说着千余年的岁月沧桑。土墩四壁,夯筑土层,清晰可辨,其夯层约为10厘米以上,其间有夹棍眼痕迹,周围有苍松翠柏相护。正午太阳高照,而垒上没有投影,民间俗称“无影墩”。
  诸葛亮于蜀汉建兴九年(公元231年)春,再次出兵攻下祁山,始以木牛流马运输,为攻占上邽(即天水)曾筑有此墩,诸葛亮居下募城,司马懿居上募城,并与其对垒于此。据天水志所载:“诸葛亮军垒在城东二里路南,仅有纵横方丈垤。按三国志魏太和五年(公元231年)武侯攻天水,司马懿拒之对垒处。”天水民间传说,此垒即为诸葛亮鉴于蜀地士兵初来陇上,恐怕水土不服,所带之盐土食用所剩部分筑成。或说是蜀军至此稍事休息,倾倒鞋中沙土堆积而成。两种传说足见蜀军阵营庞大。实则从地理形势与环境来看,它是攻打上邽城的指挥台。军垒可为此墩正其名。清乾隆时期州人见于其垒环境破败,始立新碑龛使各地游客前来瞻仰膜拜。历代诗人曾留下不少诗章,民国时期罗家伦有诗赞曰:“一树横挡天水关,相传故垒仰攻难。渭河浪卷英雄去,剩有寒云自往还。”时至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再度残破不堪。1989年在原地附近始有修复,垒前重新树起张爱萍将军所书的“诸葛军垒”四个如椽大字,并附设其祭堂并准备以此为中心建设一小型公园供人瞻仰。当时有人建议将军垒附近新修马路命名为“军垒路”,同时将岷山路改名为校场路,以此勾起人们对天水三国文化的回忆。三国文化的军事遗迹在天水著名者尚有许多,我曾多次邀亲友光临礼县的祁山堡、盐关等地,因匆匆游览,未作深究参查。上个世纪末,因在天水参加全国第九届三国文化研讨会,故得以亲临木门道、铁堂峡等处写生,在收集绘画素材之余,便对三国诸葛亮、姜维北伐有所涉猎。蜀相诸葛亮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在其后半生中一心为“北伐中原”皆尽全力,始有“六出祁山”之举。故蜀建兴九年(公元231年)春,“亮率诸军攻祁山,戎阵整齐,赏罚肃而号令明,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应亮,关中响震。”以及占领上邽,射杀张郃之举。由此看来,诸葛亮的北伐对蜀汉与曹魏两国在战略上的地位非常重要。其所以为此,是因为祁山处于天水与武都郡之间,是北通凉漠,东去关陕和南下巴蜀、汉中的咽喉要地。占有祁山即可钳制陇上三郡,进可以攻,退可以守,故被诸葛亮选为北伐曹魏的陇上基地。蜀汉北伐中原的陇上基地祁山堡,坐落在礼县城东20公里的西汉水北岸,东北距天水市70公里,东与卤城(盐关)、历城(天水镇)相连。此地自天水镇直至永兴、长道为一马平川,在其中心突兀而起一丘锁住了去路,连山秀峰,罗峰竟峙,这就是祁山堡。据《水经注》载:“祁山在嶓冢之西七十里许,山上有城极为严固,诸葛亮攻祁山即斯城也。西汉水经其南,城南三里有亮故垒。”“垒之左右,犹丰茂宿草,盖亮所植也。”故清乾隆版《秦州志》载:“祁山,平地突起一峰,高数十丈,周围里许,四面搀削,上平如席,诸葛武侯六出祁山时驻师之所,上有武侯祠春秋祭。”我于1958年曾有造访,见祁山在群山环抱之中列于长道、永兴与盐关间的三岔路口,突兀屹立塞住了来往去路,形成绝妙的天然军事要塞,更在其上筑城布寨,其可谓天人合一的一大杰作。
  更何况在川道里一字排开九座土垒,高、长、阔一丈有余,为四方梯形,此即为“九重垒”又名“九堆土”。这就是《三国志》中的祁山九寨之处,其西北有诸葛上马石,东北一华里有点将台也称旗墩。列于山下,行成布阵和攻防战守的古战场,今已荡然无存。部分垣垒墙面虽有后代修补之遗迹,但大部分依然保持了汉魏时期的板筑夹棍作法。至于其山上武侯祠虽然始建于晋代以后,但当时我见到的是明清重建的遗物。现存庙宇为三院三殿共20间,系硬山木构建筑。被列入礼县八景之一的“祁山暮雨”。清初著名诗人宋琬在秦州任中咏诗《祁山武侯祠》云:“丞相当年六出师,空山伏腊有遗祠。三分帝业瞻乌日,二表臣心路马时。风起还疑挥白羽,霞明犹似见朱旗。
  一从龙卧今千载,魏阙吴宫几番离。”清翰林院编修吴西川诗云:“诸葛今何在,空留此垒高。有才超管乐,无命作萧曹,败失街亭战,哀哉陇右劳,还闻峡作阵,千载斗江涛。”在祁山堡以东的盐关镇,其地汉置盐官,因盛产食盐而驰名陇上,其所产之盐,可与漳县之盐媲美。诸葛亮率师伐魏,并占领囱城,在城内建有粮仓,以备北伐之需。这里汉水由东穿流而过,形成自天水镇、盐关、祁山和永兴一带的西汉水川道地带,土地肥沃,人口众多,至今盐关仍是西北最繁荣的牲畜场,惟盐已无人经营。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末这里古镇上依然是明清风格的古店街铺林立,盐井庙字碑文已成为研究此城历史的史料。(上)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