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考古发现先秦三处古城 轰动全国

2011-06-30 来源: 浏览量:

1231072851406.jpg

  玻璃随葬品

  鸾亭山为汉代祭祀遗址

  鸾亭山汉代祭祀遗址的发现是早期秦文化考古中的又一个重要成果。遗址由海拔1700米的鸾亭山山顶的祭祀台和山腰的东西夯土台组成。山顶祭祀台平面形状为东西长、南北短的椭圆形,面积约2500平方米。遗址包括圆坛和其下面的台地两部分。鸾亭山遗址钻探面积共1万余平方米,发现遗迹20处。在东西夯土台周围钻探共发现墓葬81座,灰坑21座,夯土遗址7处,其中墓葬多为战国—汉代,钻探出的81座墓葬中有79座被盗。

  通过这次发掘可知鸾亭山遗址在周代就有人类居住、活动过,到了汉代成为一个专门的祭祀场所。从遗址所处的位置、祭坛的形制、玉器的组合和规格来看,鸾亭山山顶在汉代是一处祭天的地点。礼县为秦汉时的西县之所在,同时也是秦文化的发祥地。西本秦襄公始建,秦代“祠如其故,上不亲往”(《汉书·郊祀志》),西汉时继续沿用,因此,鸾亭山山顶祭祀遗址应即汉代的西。至于周代的西应该就在它附近。出土的玉器组合完整,为研究汉代郊祀用玉及相关礼制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学资料。

  西山遗址发掘面积2000余平方米,发掘出大量史前和两周时期的灰坑、墓葬以及部分陶窑、灶坑、动物坑、房址、夯土墙及建筑遗迹。此次发掘两周时期的遗迹,以东周时期的为主,有灰坑183座、墓葬43座、动物坑10座、灶5座、房址1座、带陶水管道的夯土建筑基址1处、有附属建筑遗迹的夯土墙一段。此次发掘在墓地周围还发现了马坑7座、牛坑1座、狗及其他动物坑3座,其中K408埋有马4匹,排列有序。

  史前时期的遗迹有灰坑64座、墓葬3座、陶窑8座、房址7座,其中发现的3座齐家文化早期墓葬中出土的陶器有别于以前所认识的齐家文化,是研究齐家文化的新资料。

  首次揭露早期秦人聚落遗存

  本次发掘,第一次揭露出大规模的早期秦人的聚落遗存。带陶水管道的夯土建筑遗迹、城墙等遗迹,显示了西山遗址具有较高的等级,有可能是西周和东周时期秦人的一处中心聚落遗址。该遗址的发现,对于探讨早期秦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

  另外,西山遗址史前遗存的发现,有望建立起甘肃东南部地区史前文化的序列;相当于中原龙山时代早期遗存的发现,对于甘肃东部、宁夏、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史前文化面貌与交流提供了新材料。

  通过调查、钻探和发掘,基本了解了大堡子山遗址的布局和结构。对认识大堡子城址的性质,确认秦公大墓的墓主和研究当时的祭祀及礼乐制度、铜器铸造工艺提供了极为珍贵的材料。同时,也为大堡子山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张家川桃园坪墓地的发掘是早期秦文化考古中的又一亮点。2006年共发掘被盗掘的墓葬3座。随葬品中发现的鎏金铜鼎、鎏金铜壶及银杯、玻璃杯、铜茧形壶等是研究战国时期冶金工艺的重要资料,对研究中西文化交流有着重要的作用。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北京大学和西北大学五家跨单位、多学科联合开展考古工作的模式在全国尚属首例。这种工作模式,集合了优势科研力量,对于做好跨地域考古学文化研究、解决重大学术问题、提升考古学研究水平,进而推动考古学科更快更好地向前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说早期秦文化调查研究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有关文物考古专家告诉记者,通过3年来的考古调查、发掘工作,礼县及其周边地区在早期秦文化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已毋庸置疑。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