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直道甘泉境内方家河处发现两座千年古桥

2011-11-15 来源: 浏览量:

 秦直道最新重大发现——甘泉境内方家河处有两座千年古桥

  文图/徐伊丽

1317023506584.jpg

  2011年新年伊始,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的专家们在秦直道所途经的甘泉境内方家河处发现了古代交通环岛。这是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日前,笔者特意前往探查,认为此处交通环岛应该是不成立的,而是在方家河处应该有两座千年古桥。

  2011年4月20日,笔者与甘泉文联主席刘虎林等人一起前往秦直道方家河处,笔者经过认真分析,考古专家们发掘出来的文化层的确是向东南方向绕了一个约200米远的180度大弯,而后又回到方家河上现存的引桥桥墩处架桥过河。

  专家们发现的千年文化层不假,也很有说服力,但是经认真分析后便可发现其中的问题,秦直道为什么要在方家河村洛河处修交通环岛?这个交通环岛又有什么意义呢?直道在山顶上都能堑山堙谷地直行,在这一处应该平坦的路上修建交通环岛过河有些匪夷所思,即使是现在架桥过河也没必要修这么巨大的交通环岛,因为实在是没有什么作用,反而是累赘。

  要解释这么一个问题很简单,只能说在方家河处的洛河上曾经有两座千年古桥,这两座千年古桥一座是距今2223年的秦代古桥(秦直道桥),一座是距今约1600年的十六国时期赫连勃勃修建的圣马桥(圣人桥)。

  除了两座古桥在洛河上稍有差异以外,圣人条和秦直道的路线是一致的,也正好说明秦时修直道的确道未就,现在之所以延安以南的秦直道大部分路段都保存得很完整,证明赫连勃勃在秦直道原有的路基上加以修建过。因为,方家河周围的人都将秦直道叫“圣人条”,“条”是蒙语,蒙古人都喜欢把路称为条,住在这一带的人也把秦直道称为圣人条,这有两种解释:其一,这条路就是赫连勃勃在此基础上修建后重新命名的;其二,这里的居民就是当年游牧民族的后裔或者就是赫连勃勃统一大夏迁徙过来的匈奴人的后裔。或许,他们的祖先就是曾经住在统万城里的市廛百姓。由于大夏国是一个短暂的王国,所以当年的百姓随着国家的灭亡而流落到这里也有可能,再者,赫连勃勃的统万城离这里不远,这种推测是完全有可能的。赫连勃勃修筑统万城以后还在延安修建了一座丰林城(故址在延安李渠镇周家湾)。大夏建国以来,年年都有大规模的战争,生灵涂炭,人口稀少,田畴不毛。赫连勃勃的军事力量又长年保持在30万左右,仅其军需的供应和运输就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为了军队的调动和军粮的运输,赫连勃勃下令从统万城至长安(今西安,秦汉时期的都城)修筑一条宽30~40米的圣人道。这条圣人道的路线很符合现在我们所看到的延安境内的秦直道路线。再则,在内蒙古境内没有一个人将秦直道叫圣人条,这也证实了赫连勃勃修缮秦直道之说。

  那么,赫连勃勃在秦直道原有的路基上修缮秦直道,为什么在甘泉境内方家河处过洛河又要自己重新修桥呢?

  秦直道从动工到秦始皇驾崩,总共才两年半的时间,而全长“千八百里”的秦直道是“道未就”的,后来由于秦国的动乱以及很快灭亡,估计继续修秦直道的可能性不大。当时秦直道是可以“自九原抵甘泉直通之”,但工程绝对达不到精细、坚固的程度。在方家河处,我们看到洛河两边现存的引桥桥墩距离最少有300米以上,而现在方家河处洛河水面不过50米宽。证明当年洛河的水面至少应该比现在宽两三倍。而以当时的技术和时间来推算是不可能修建过水桥的只能修建浮桥,在秦代“车同轨”的“轨”都是用木头制的,浮桥也只能用木头来修建,当时应该是可以通行的。而四五百年以后,到十六国时期,这些浮桥应该早都腐烂不可用,可能考虑到桥基牢固问题,所以又重新修建浮桥。因为两座桥距离很近,专家们考古发现了同样的文化层,故而误以为秦直道在当年修建有交通环岛。

  笔者认为,交通环岛肯定有,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十字路口或者交叉路口,但是绝对不会在甘泉境内方家河处洛河两岸修建交通环岛,因为实在是劳民伤财,没有意义。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