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中华民族古老文明发祥地之一
秦安,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北部,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桃之乡,是闻名全国的小商品集散地。县辖5镇12乡,428个村委会,6个社区, 61.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7.4万人。总面积1601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84人/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05.1万亩,人均1.71亩。属陇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是苹果、桃、梨、花椒、蔬菜的最适宜生长地之一。境内交通便捷,信息畅通,产业兴旺,市场活跃,是全国科技进步工作先进县、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兴果富农”工程果业发展百强优质示范县、劳务输转工作先进县、“五五”普法中期先进县、平安建设先进县,全省乡镇企业十强县、经济林建设十强县、无公害水果基地示范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双拥模范县和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县。
秦安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汉辖成纪县,元置秦安县。相传是“始画八卦”、“抟土造人”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的诞生地,史称“羲里娲乡”;距今7800多年的大地湾遗址,佐证了华夏文明的发展史,为世界之奇观;飞将军李广、前秦王苻坚、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诗仙李白、文学家李翱、青绿山水创始人李思训、名相权德舆、明御史胡缵宗、陇上铁汉安维峻等历史名人灿若群星,为世人称颂;兴国寺、女娲庙、文庙、凤山建筑群、街亭古战场、可泉寺等文物古迹星罗棋布,为游人叹为观止。境内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省、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53处。美丽神奇的古老传说,蕴含深厚的文化遗存,折射了秦安历史文化的璀璨夺目,展现了秦安丰厚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独特的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三国文化品牌。
近年来,在省、市的正确领导下,历届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认真落实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作出的“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战略部署,按照“发展抓项目,改革抓创新,和谐抓民生,保证抓党建”的总体要求,围绕打造“中国西部小商品城”、“陇东南历史文化名城”和“全国林果产业基地县”优势品牌的工作目标,坚持“以商兴市、以市建城、以城带乡、工贸联动、城乡一体、协调发展”方针,积极实施项目拉动、商贸带动、产业推动、城乡联动、三产互动战略,大力发展以桃、苹果、花椒为主的林果业,以家庭规模饲养为主的畜牧养殖业,以小商品经营为主的商贸流通业,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的中小企业,以女娲文化、大地湾文化、三国文化等为主的文化旅游业,不断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高度重视科技、文化、教育、卫生事业,全方位扩大对外开放,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特别是去年以来,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保增长、扩内需、强基础、调结构、促和谐为主线,积极实施产业推动、商贸带动、旅游拉动、劳务促动“四轮驱动”战略和促农增收“六大工程”,强力推进基础设施、产业基地、优势品牌、专业市场、小城镇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六大建设,大力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壮大县域工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力推进依法行政,切实改善民生,推动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8年底,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2.14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7亿元,增长10.8%,第二产业4.9亿元,增长11.7%,第三产业10.24亿元,增长13.8%;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8280万元,同比增长17.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52亿元,同比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6000元,比上年净增48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203元,比上年净增408元。2009年,1--9月实现生产总值19.5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其中第一产业5.78亿元,同比增长11.4%,第二产业4.32亿元,同比增长13.9%,第三产业9.42亿元,同比增长15%;大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706万元,同比增长14.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9亿元,同比增长34.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093元,同比增长9.7;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731元,同比增长20.5%。
今日的秦安,是文明的摇篮,开放的窗口,投资的沃土,旅游的胜地。这里商机无限,潜力巨大;这里政策优惠,环境宽松。勤劳智慧、朴实诚信、热情好客的秦安人民真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寻根问祖,观光旅游,殷切期待有识之士参与建设,共谋发展。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