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考古:触摸早秦文化的脉搏

2011-11-24 来源: 浏览量:

  

  考古发掘现场。记者 裴强 摄

  无论是考古发掘,还是描述议论,于后世,秦王朝是个永恒的话题。

  也就在2005年,一支由陕甘等地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在清水、张家川等地展开了早期秦文化的调查。4年后,考古调查的重点转移到清水县境内,从一个古城遗址开始,再一次去触摸那个远去了的伟大帝国的脉搏……

  李崖遗址

  进入冬季,于2009年间开始的清水李崖古城遗址的野外考古工作暂停了下来。

  清水县位于甘肃东南、天水西北,历史上是通关中过陇山的必经要道。

  从清水县城出发向西北步行1公里左右就到了李崖古城遗址的古城塬遗址。面积14万平方米的古城塬遗址地势平坦,视野开阔,遗址地表遗存的大量陶片和古城墙夯土层似乎都在悄无声息地诉说着这里的历史。2010年,这里被确定为魏晋时期清水县城遗址。

  古城塬发现之后,秦文化考古队的目标锁定在了李崖古城遗址。

  李崖是清水主要的周代遗址之一。拉网式调查是从40多公里的牛头河上游秦亭镇开始至红堡段,重点对地表遗存的陶片、断崖处暴露出的大量灰坑、红烧土及被盗墓葬等进行资料搜集、整理。历时两个月的调查发现,秦亭这一带地势狭窄,溪流两岸并没有发育较好的台地,只发现较少早期的陶片和文化堆积,设立秦邑的可能性不大。但李崖古城遗址所在地气候湿润,水草丰茂,作为当时的牧马区也是理想场所,应为牧马区,或也可能是秦时在交通要道上设置的驿站。这一切促使李崖古城遗址成了考古专家们重点调查的对象。

  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在李崖古城遗址从事为期共6个月的考古工作,截至目前已发掘遗址面积数千平方米,解剖城址20余米,清理墓葬近30座,出土陶鬲、陶罐等150余件,灰坑120个,各类标本1万多件。

  李崖古城遗址考古的最新发现公布于其野外考古工作暂停之时,由清水县文物局对外发布的消息称:据考古队领队、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副院长赵化成教授讲,确定李崖古城遗址就是秦非子封邑所在地。

  赢秦非子

  秦非子封邑是在周朝的第八代天子周孝王时期。

  关于封邑,《史记·秦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述:邑之秦,使复续赢氏祀,号曰秦赢。

  “秦是地名,赢是姓。秦赢说明赢族人从此以后有了新的族名。”中国古代史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历史文化学院硕士生导师雷紫翰副教授说,至于非子受封的“秦”邑在何方,司马迁的史文中没有明言。学界对此也各有说法。“仅就秦非子而言,他可算得上是赢族人中的一个代表人物,封邑也是他对赢族人的一个贡献,更重要的是封邑也意味着赢族人向当时的中原文明跨了一大步。邑,在古代就是城堡,代表的是地方政权。祀代表着准许赢族人重新开始祭祀他们的赢姓祖先。封邑让作为周王朝附庸的游牧部族赢族人开始转向农耕民族。从这一点上来看,秦非子是个转折点。”

  西北师范大学文史学院副院长韩高年教授同样认为,秦非子封邑使赢秦族开始定居生活,而这一转变导致原有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氏族社会迅速解体,赢秦人进入了阶级社会。“冷兵器时代,马匹在饱受猃狁侵扰的周王室来说是重要的军事保障。所以,为了解决西部边陲猃狁之患,周天子不得不‘求助’于赢秦人,周与赢秦族的关系越来越密切,时当周王室是天下共主,周天子统领着大大小小数百个诸侯国,其物质文明已经达到很高的水平,以礼乐教化为宗旨的精神文化也由中心向四夷扩散,形成了三晋、南楚、伊洛及西周都城镐京周边等几个相对繁荣的大的文化区域。在先进的周文化的影响下,赢秦族进入到一个迅速发展的阶段。”

  秦非子是靠着他们赢族人最擅长的养马技能获得了封邑。现在看来,那时候,秦非子他们这群偏处西垂的牧马人还不能预知,正是凭借这一身精湛的养马、驭马功夫,他们的后人才会在中央王朝崭露头角,逐渐走上政治大舞台,也因为有一身祖传的马上涉猎功夫,强大的秦军才会令中原人胆寒,横扫六国如卷席……

  养马能手秦非子是庶子出生。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