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与成纪——古成纪 “三迁”论述(王钰)

2019-10-26 来源: 浏览量:

伏羲与成纪
——古成纪 “三迁”论述

●  王 钰
 

 

图片关键词


     一、伏羲生于成纪
       史料记载伏羲诞生成纪的最多:《后汉书?郡用志》23页)“成纪古帝庖牺氏,所生之地。”《遁甲开山图》:“伏羲生成纪,徒治阵仓。”《晋书?地理志?卷14》:“昔庖牺代生于成纪,而为天子,都于陈。”北魏·郦道元《水经注?之渭水?卷八》记载更为详细;“瓦亭水有南,经成纪县东,历长厉川之谓之长厉水,右与成纪水合,水导源,西北党亭川,东流出破峡,津流遂断,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羲所生之处也,汉以为天水郡县,之莽之阿阳郡治也。”唐?司马贞《补史记?三皇本纪》:“太皞庖氏,风姓,代火煫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履大人迹于雷泽而生庖牺于成纪。”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卷39》:“成纪……伏羲母华胥,履大人迹,生伏羲于成纪,即此也。”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卷150》曰:“成纪……古庖牺氏所生之地,”宋?郑樵《通志?本记》、《古今图书集成141卷引》:“伏羲生于成纪,作于陈。”宋·欧阳忞《舆地广记?卷15》“成纪县,庖羲氏生于此。”宋代,罗泌《路史?后记》”伏羲生于仇夷,长于成纪。”明·李贽《史纲评要?三皇五帝纪?太昊庖羲氏?卷1》:“帝生于成纪,以木德之,改风姓。”清,昊秉权《纲鉴易知录》:“太昊之母居于华胥之渚,生帝于成纪,以木德而王,改风姓。”
       诸多史料可证,伏羲生于成纪无可置疑,但问题的是成纪处于古时的何处?
       二、历史上的“成纪”与史料中的“成纪”...

图片关键词

  

     成纪得名和伏羲诞生地有关,但古籍中的成纪在何处?
       从大的方面来说,“陇西成纪”是中国西北部古时候范围较大的地域,颜师古在《汉书》注释说:“陇坻曰陇阪即今之陇山此也,郡在陇山之西,故曰陇西。”以六盘山为主峰的山脉叫陇山,以南部分的渭河中上游和西汉水一带区称:“陇西”。三国时史学家韦昭注言:“成纪县属天水。”后是在卷109《李将军列传》中:“李将军广者,陇西成纪人也,其先曰李信,秦时为将,逐得太子丹者也,故槐里,徒成纪。”《史记正义》注:“成纪,秦州县。都指成纪为天水郡的县名。品味‘李信秦时徒成纪’的记述,则秦时已有成纪县,汉时沿袭不改。东起陇山渭河,西抵渭水源头,北达庄浪、静宁的水洛河(也称:瓦亭水)、葫芦河、渭河等流域,南达可至西汉水仇池山一带(包括嘉陵江以北地域),地域相当辽阔。同时,也有人认为:陇西郡初设置时治所在狄道(今甘肃省临洮县城南),辖境历史上屡有增缩,最初辖陇山以西的甘肃西面大片地区及今青海省的一部分。大约过了500年,到三国曹魏时移治襄武(今陇西县东南),又过了350年;到隋开皇初废郡,置渭州唐天宝年间(公元742年至公元756年),唐至德年间(公元757年至公元761年)又曾改渭州为陇西郡,历时30多年,又其名渭州。 
  兰州大学历史系教授汪受宽说:“查诸多史料,‘成纪’之名,先秦诸书无‘成纪’地名,成纪地名最早见于《史记》中,有‘黄龙见成纪’的记载,从此才出现了 ‘成纪’” 。
       通过以上情况来看,陇西郡和陇西成纪,这真是个“历史地域概念问题,”也是个历史文化“概念问题,”笔者认为:只能看名称是个大概念问题,不能让现在的行政区域地名对号入座。
       从小范围来说,成纪故城是陇西成纪的一个“圆点”,辐射周边地域。“成纪”这个地域名词,从“历史文化”大的概念演变为实体性的地方治所,这个治所属于“陇西郡”,成为历史上常说的“陇西成纪。”其实,“成纪”的出现最早属于汉代初。
       那么,“陇西成纪”,即“成纪”,成为历史上的一个故城,置位究竟于何处?是史学界一个很有疑问的问题。
     〈一〉、历史上的“成纪”
 

图片关键词

       公元前279年,秦昭襄王二十八年设“陇西郡”,郡县制在辖区确立。汉初时,“成纪”县随之出现。一直延续到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从陇西、北地二郡析置出“天水郡”。从此“天水”名称出现,“成纪”属天水郡所辖。
       三国曹魏曹丕(魏文帝)初年(公元220年)设秦州,从此有“秦州”出现,南北朝时所废,但北魏时,成纪被废置,又到北周被恢复。隋唐时,实行州县二级制,“秦州”又沿用“成纪”属秦州所辖。元代时秦州所辖成纪、秦安、清水,明代“秦州”所辖秦安,清水、礼县,“成纪”又不复存在,清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秦州升为隶州,直隶甘肃省,辖秦安、清水、两当、徽县、礼县5县,从此“成纪”一词再无出现。
    〈二〉、史料中的“成纪”所置位置。

图片关键词

      成纪者,成一纪之元也。传说,华胥氏因怀伏羲十二年,所以,秦汉时期把伏羲出生的地方称“成纪”,古人把伏羲因孕十二年而为一纪,所以称“成纪”。《尚书·毕命》曰;“十二年曰纪。”《大宋重修广韵》载:“纪,十二年曰纪。”东晋王嘉《拾遗记》;“神母游其上……即因有娠,历十二年而生庖牺。”宋代罗泌的《路史》写道:“太昊伏羲氏母华胥,居于华胥之渚……因孕十有二岁,生于仇池,长于起城(成纪)。”《左传》中有:“太皞氏(伏羲氏)以龙纪,为成纪。”
     “成纪”,既然是伏羲的诞生之地,那么史学界是怎样认为的呢?
      有两种说法:
      一种认为:成纪故城在静宁之说;一种认为在天水市秦安县之说。
    〈1〉、静宁之说

图片关键词

       郦道元《水经注·渭水·卷8》:“瓦亭水(笔者注:天水秦安葫芦河流入渭河,葫芦河以上静宁治平古时一带称“瓦亭水”),又南径阿阳县故城东……瓦亭水又南,经成纪县东,历长离川,谓之长离水。又与成纪水合,水导源西北当亭川,东流出石峡,津流遂断,故渎东经成纪域,故帝太皞庖羲所生之处也……瓦亭水又西南与略阳川水合,……(略阳:指今秦安的莲花、五营、陇城镇一带),川水又西径略阳故城北。……瓦亭水又西南出显亲峡(秦安叶堡一带),……瓦亭水又西南径显县故城东南,汉封大鸿胪窦固为候国。” 郦道元的《水经注》很显然可见最初的成纪在“成纪”水流域,即今静宁的治平川的瓦亭水。至今当地人或一些学者称静宁治平川河域为“瓦亭水”。
      “瓦亭水”即今称葫芦河,成纪水发之源于通渭县,流经新店、治平、李店、仁大等4乡汇入葫芦河的治平河。现在静宁乡刘家河村东南的古城遗址,正是郦道元在《水经注》里所说的成纪故城。”“西汉初,在今静宁县境南部置“成纪”县。而成纪故城之所在。”(引自静宁县志)。
      《太平寰宇记》载:“成纪……古帝庖羲所生之地,瓦亭水源出县东的‘瓦亭山’。”这里的“瓦亭山”是指汉成纪故城位置与郦道元所注的一致。
      《旧唐书?地理志》载;“成纪,汉县,属天水郡,旧治小坑川,唐开元二十二年移治敬(注:‘敬’应为‘显’)亲州……。”《资治通鉴》胡三省注曰;“成纪县自汉以东属天水郡,旧治小坑川,唐并显亲入成纪县,移成纪县治入显亲州。”静宁之说认为:“这里说的“小坑川”,就是静宁县的李店、治平川之间。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成纪县便治由静宁的李店﹑治平川迁到秦安显亲川了。
 

图片关键词

       这也说明最初的成纪在静宁治平川,唐开元中期迁到“显亲”了(秦安)。
       当代一些学者和资料也认为:成纪“始置于静宁治平川一带。中国科学院的院士,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潭其骧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集》所标的两汉,三国时期的成纪县,就在今静宁南河即治平河南岸,约东经105°35’北纬35°18’,正是静宁治平与李店之间的位置。兰州大学地理系教授魏晋贤《关于成纪的通信》说:“成纪作为县名,历西汉、东汉、三国、两晋、十六国以至隋唐的大部分时间,均在静宁,名称也未改动过。”又说:“古成纪在静宁治平这个结论,久为学人的共识。”

图片关键词

        1999年新版的《辞海》标注的几位历史人物的祖籍也说古成纪在静宁:“李广,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李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2431页)。“唐高祖李渊,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西南)”(3581页)。兰州大学地理系教授冯绳武在《甘肃地理概论》中:“葫芦河南支流南河(古名成纪水或当亭川),谷地在治平乡与李店交界处的刘家河与五方河二村间(南距李店二里),南岸二级台地上,有治平古城(即:治平成纪,东距大地湾28公里),长方形、东南二面已被河水冲毁。西北两面尚残存各200米与300米的城垣,厚12米。附近有战国至秦代的墓葬及陶片、板瓦、筒瓦与瓦当等遗物。《水经注》云:‘长离水(葫芦河旧名)右与成纪水合、水导源西北当亭川,东流出破石峡(今名鞍子出峡)津流遂断,故渎东经成纪县。故帝太皞庖羲所生之处也,’汉代以为天水县,王莽之阿阳郡治也。”冯绳武老师对静宁“治平成纪”做了详细考证,态度很坚决,说明古成纪问题。在他的《概论》(26页)再次说明:“作为县治的成纪,据考从汉至唐,曾迁移过三次;始建治平成纪,在今静宁县西南的治平川,郦道元《水经注》称此地为故帝太皞庖牺所生之处也。”冯老承认古城纪有三迁,但“从汉至唐”成纪在治平的成纪无疑也。

图片关键词

       兰州大学教授、甘肃省政府文史馆馆员汪受宽在他的《“伏羲之宇”天水是中华文明孕育地》一文中第三个问题“汉晋人所言伏羲出生地成纪至今甘肃静宁。”“说到成纪县的位置,牵涉到瓦亭水、渭水、长离水和成纪水。瓦亭水又名苦水即今葫芦河,发源于宁夏西吉县与海原县交界处的月亮山南麓,向南流经西去,静宁、庄浪、秦安、在天水麦积区三阳川与渭河交汇,是渭河上游一大支流。长离水系瓦亭水经长离川以后的别名。成纪水因成纪县得名,即今静宁县西南境的治平河,又名南河,东经成纪县城,在仁大乡境与葫芦河合。由上成纪为汉代天水郡的属县,成纪县治在瓦亭水(今葫芦河)之西,又在成纪水(今治平河﹑南河)之西。”汪教授从水系流向和流经作了介绍,从而得出与史为乐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第961页)“成纪县,西汉置,属天水郡,治在的今甘肃静宁县西南,南河西岸。”一样的结论。
       笔者读过候立文《西汉文帝四年木牍文物考辩》一文,大概意思为:2004年3月,静宁县威戎镇党家塬汉墓中出土一批秦汉简牍,其中两件木牍,确切记载了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六月和十月发生在陇西成纪的妇女失踪案。此案惊动了当时的汉国丞相,陇西郡守武启及成纪县令。事件的缘由及交涉,见诸武启写给义渠右王(义渠:今甘肃庆阳西南)太子的简牍信札。追查的结果,见诸记录李缓、吕登,译赵临次等证人证言的另一简牍文物。两件文物简牍的出土及破译。候立文先生认为这是秦汉时期的陇西成纪县治今静宁县的直接佐证,略无阙疑。
       <2>天水秦安之说
   战国列御寇在《列子》中写道:华胥氏之国,在弇州之西,台州之北……有学者研究得出结论:认为华胥国之地,是在天水秦安大地湾一带。唐代地理学家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中说:“成纪汉旧县,东南至州(秦州)一百里。”这一 百多里就是秦安叶堡乡一带。北宋中叶王存主编的《元丰九域志》载:“成纪城在显亲州,故城北三十里。”
       唐·李贤《后汉书·隗嚣传·卷13》云“成纪,县名,故城在今秦州陇城县西北。”陇城:指的是秦安陇城镇,陇城县西北是今秦安叶堡乡金城村一带。
    《大清一统志》曰;“成纪故城在今秦州秦安县北。”这个秦安县北究竟在什么位置?给人一种语焉不详之意,但可以承认在秦安县北面境内。清代地理学者汪士铎《汉志释地略》云:“成纪,秦安北。”
      清乾隆年间编纂的《直隶秦州新志》云:“太皞庖羲氏,风姓,代煫人氏继天而王,母曰华胥氏……今其生处或秦州之三阳川,或云秦安陇城一带。”承认在秦州渭水的三阳川或渭河以北的秦安陇城一带。清光绪年间编纂的《秦州直隶州新志》卷十三,所表述伏羲生于成纪的秦安陇城西北与乾隆版志基本相同。
       1939年至1992年先后7次印行的商务馆版出版的《辞源》,对“成纪”注释为:“秦安,本汉城纪县也。”1965年在甘肃天水秦安叶堡乡杨家村现葬于唐中宗景龙三年(公元709年)的墓葬,墓中刻字砖有;“州(秦州)成纪县安乐乡安乐里”字样。这块砖墓字,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年),成纪从治平移置在显亲(秦安叶堡),也就是说唐玄宗李隆基时的开元二十二的(734年),在唐中宗景龙三年(709年)之后,说明出土的这块砖墓字“秦州成纪安乐乡,”还要早25年,在唐开元二十二年以前这里就已经存在“成纪了”,按理说李志甫、王存的“成纪”在显亲叶堡是对的。
        清乾隆《御批历代通鉴辑贤》云:“伏羲生于成纪,”注曰“成纪故域,在今甘肃秦州的秦安县北。”
       三、古成纪“三迁”,   说来说去“成纪”还属于“天水”

图片关键词

     “成纪”,是古时的县名,在历史上的不同时期是指不同地点,历经了“三迁”,即:陇西成纪、天水成纪、秦州成纪。
       汉初时已有“成纪”,“成纪”属于陇西郡所辖,称谓“陇西成纪”(但有学者认为:秦置陇西郡,成纪县境属之。可设置时间不见具体记载。)一直延续到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从陇西郡析置出“天水郡”(郡治在今通渭县东边境与现在天水接壤)。从此,有“天水成纪”。成纪故城县治在治平川刘河村,历经新莽、西晋、南北朝、隋初均在此地,“成纪县”的行政区域已属“天水郡”所辖。隋中期和唐虽属“陇右牧”,但时间不长。唐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治平一带发生大地震,成纪城被毁,县治所在地由治平迁至显亲川(今秦安叶堡),称谓“显亲成纪”,到北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由“显亲成纪”又迁移到秦州,称“秦州成纪”。《秦州直隶州志》:“宋初,移成纪入州,”“成纪入州”。到元代(公元1304年)置建“静宁州”,“静宁”二字才出现;“静宁”取平静安宁之意,到宋、金战争时,成为“静边寨”,从此,治平治所之地与天水境内分离。民国二年(1913年)改为“静宁县”。也就是说,治平的所管辖区域在元代以前一直属陇西郡、天水郡的管辖之地,在陇西郡还没析置天水郡之前,治平也属于陇西郡孕育着天水郡之中,天水郡诞生之后,堂而皇之登上“天水郡成纪”,所属“天水”,“静宁”才是元代以后的事。
        “显亲成纪”明代嘉靖所编的《秦安志》记载:秦安阳兀川河地掘得一砖,砖块上刻有“成纪”字样,这一证据说明明“显亲成纪”在秦安是存在的。

图片关键词

      “成纪”史学界,习惯称谓“陇西成纪”,这可能与“李将军广也,陇西成纪人也”,或“李白,祖籍陇西成纪”等史料有关,在置析天水郡,“成纪”成为天水郡的一个县名,但人们还是习称“陇西成纪”的这种称谓法。同时,成纪、天水、陇西三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清楚。
         2016年6月由天水伏羲文化研究编的《伏羲文化70问》有一段详细记载。“成纪被汉武帝元鼎之年列为县,成为一级行政机构 ,使得成纪地方因纪念伏羲人文始祖而正式得名。西汉下直至魏晋,成纪仍属天水郡(东汉属汉阳郡,由天水郡改),相沿如故,东晋十六国时期,军阀分裂割据,郡县变动无常,“成纪”地位一度下降,至北魏终废止,此时又设置成纪县,周闵帝元年,隋开国杨坚被封为成纪县公,隋朝建立后罢略阳郡(今陇城镇一带),成纪复归秦州辖,是在显亲基础上建立的,所以可以称“显亲成纪”,北宋太祖(961年),秦州治所由成纪再迁上邽镇(今天水市城区),成纪县依旧在原治所。太平兴国初年,成纪县治所“三迁”至上邽镇倚秦州附部,可称‘秦州成纪’。”

图片关键词

       “成纪”之所以成为天水之成纪,是不能拿今天的行政区域划分和历史的上的行政地域来对号入座的,虽经历治平、显亲、秦州的地点关系变迁,但“成纪”地名未变,都离不开“天水境内”,今天“静宁治平”,也是古时天水境内一个辖区,无论陇西郡、天水郡,但治平地点还在那里,是属于天水境内的范畴。“静宁”的出现才在元代,是最迟的。所以“治平、显亲、秦州”古成纪的“三迁”,说来说去还是离不开“天水”二字,是离不开“天水”境内的。
         伏羲生于成纪,成纪为天水是对的。                                                                                                                                                                                                                                                                                                
   
   
 作者简介:
     王 钰(笔名:覆盆子),甘肃天水市人,毕业于兰州大历史系。
     近年,出版文集《笔走大墙内外》、长篇纪实小说《25号监舍》、中篇报告文学《难忘的岁月》、发表中篇小说《九花》,主编《神农山与神农文化》,发表论文《青少年纹身初探》、《大学生犯罪心理与矫治对策》、《伏羲、人类监狱发展史的肇启者》等十多篇,论文代表作《敦煌出土的伏羲、女娲砖雕图小考》、《用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教育改造罪犯尝試》、《以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教育改造罪犯“道德观”》分别被司法部、中国监狱学会、天水市社科联等评为“金剑文化工程”优秀文章二等奖和优秀成果二等奖,司法部颁发银盘一个,10多家社科单位收编《文库》、《丛书》。
     其散文代表作《祭父》、《祭灶》、《难忘的龙南》等分别发表在《散文世界》,《东方散文》、《中华散文竞赛大观第三卷》中,并获得中国散文大赛优秀奖。
  现为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甘肃省作家协会、天水市作协会员等。天水杜甫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电话:13919669529       QQ邮箱:1945054412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