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钰:“三大族群”集源地与天水宝鸡

2019-10-26 来源: 浏览量:

“三大族群”集源地与天水宝鸡

  

 王 钰

  伏羲、神农、轩辕并称“三皇”。古称成纪的天水,可谓“三皇”的集源地,或者说与他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伏羲,又称庖牺氏,《帝王世纪》、《遁甲开山》、《古史考》、《路史》、《史记·补三皇本纪》、《后汉书·郡国志》、《元和郡县图志》等史料记载:“伏羲生于成纪”。成纪,即今天的天水一带。伏羲生于成纪,史学界已成为公认的事实。河南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新斌从地理学上考证:成纪在天水一带是毫无疑问的,因为在天水附近有“葫芦河”,为渭水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宁夏西吉县,向南流经秦安安伏、叶堡和兴国,即由宁夏西吉县、隆德县、经甘肃静宁、庄浪、秦安、在天水麦积区三阳川汇入渭河。“葫芦河”古称“瓦亭水”。之所以称为葫芦河,这与这条河两岸自古种植葫芦有关,“葫芦”,古人崇拜伏羲习惯的一种风俗。

  伏羲,作为远古时代在渔猎时期的原始氏族首领,“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故教民以猎”、“作结绳为网罟,以细以渔”。“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之焉”。伏羲氏在成纪发展为一支强大的族群,沿渭河东徒……所以,伏羲族群的发祥源点大多数学者说在天水。

  上承伏羲的神农、轩辕,史学界一部分专家学者也承认他们的族群源点也在天水。因此,一些学者称天水为三大族群的集源地。

  神农,又称炎帝,轩辕,又称黄帝。《国语·晋语》载:“昔少典娶于有蛟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这段记载明确告诉我们,炎帝、黄帝同为“少典之子”,具有同宗同祖的血缘关系。贾谊《新书·益壤》云:“黄帝者,炎帝之兄也”。《帝王世纪》曰:“炎帝神农氏,姜姓也”。《五帝德》引孔子曰:“黄帝,少典之子也,曰轩辕”。有学者认为:二帝为伏羲后裔。吉林师范大学教授庄福林在《缅怀华夏人初“三祖”暨中华祧祖》一文中说:“华胥氏处于母系族社会,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也就是说炎黄二帝的先祖是伏羲女娲,同样他们的啟源点也是在渭河流域,具体说在渭河上游的天水。

  炎黄是从少典氏族分出的两支族群,对于黄帝的出生地史料较多,眉目较清晰。如《水经·渭水注》曰:“南安姚瞻以为黄帝生于天水,在上邽城东七十里轩辕谷”。西晋皇甫谧《帝王世纪》曰:“黄帝生寿丘。长于姬水,因此为姓,居轩辕之丘。”“寿丘”,据《清一统志》卷二百十秦州:“寿山在州北一里,下有鲁谷水。”“鲁谷水在秦州城之北,秦州在秦人未西迁至此之前,乃为黄帝之裔,十二姓中姞姓鲁人所居,并因而得名。鲁人所在地叫鲁城,其北门有寿山,则为此寿山无疑,州东有轩辕谷,水出南山轩辕溪,这些轩辕谷、轩辕溪、寿山都在一起,正是黄帝轩辕氏的最早居地,东面不远有岐山、姬水。北邻清水县羌水,出羌谷,也即神农氏最早的居地。神农氏后东迁宝鸡姜水、姜城堡;黄帝轩辕氏也东迁至岐山的姬水。由此黄帝生于天水一带,其发祥地在天水。

  至于炎帝神农,目前,炎帝起源何处的问题,各地纷争,现归纳有八种说法:一是陕西宝鸡说;二是山西说;三是河南说;四是甘肃说;五是山东说;六是四川说;七是湖北说;八是湖南说。以上八种说法,各据有理,但近年来争端最激烈的是陕西宝鸡与甘肃天水。湖南炎黄文化研究所所长何光岳先生于1995年8月宣布:“中国历史上确有炎帝、黄帝其人,渭水流域的中上游是炎黄文化的发祥地。”宝鸡学者说:“炎帝生于姜水,姜水,是指今宝鸡市渭水之南的清姜河,在宝鸡县南七里”等,而天水学者说,姜水在渭河流域上游天水。孰是孰非难以辩清。当然,远古时期的族群活动区域不能以现在的行政区域来硬性划分,不必太拘泥。但从一些资料分析研究可给人得到较深的啟发。

  最近,笔者翻阅了一些史料和当代史学界一些专家学者的文章,天水属渭水上游,应该说是炎黄发祥的啟源地。《竹书纪年》曰:炎帝“育于姜水,故以姜为姓”。《帝王世纪》:“炎帝神农氏,姜姓也”。因此,姜水为炎帝神农氏的早期居地,古籍中得到较多的认同。“姜”为“姜”,“姜”从女,从羊,即象征女性羊群之间。姜姓实际上反映出炎帝本是我国远古以“羊”为图腾氏族或部落的。《后汉书·西羌传》云:姜为“西羌之本。姜姓之别,其实姜姓本羌,以种为姓,神农盖羌种耳。”《风俗通》曰:“羌,本西戎者也”。“西戎”,兰州大学教授范三畏在《旷古逸史》说:“西戎是华夏族前的主体,而西戎之族氐与羌中,黄帝属于氐、炎帝属于姜,炎黄毗邻而居,这与《汉书》所载为氐姜杂居是一致的。”“姜水即漾水,西汉水上游,神农炎帝兴起于此,黄帝族发祥地寿丘,即今西汉水上源之地”。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教授在考证《山海经》中也说:“炎帝姜姓生活在姜水,即漾水,(西汉水上游一带),姜、漾、羌皆从羊,常羊山,也与羊有关,炎帝是羌人之祖,羌人为“西方牧羊人也”。天水学者李子伟先生在《炎帝的神话传说探微》一文中说:“炎黄二帝都发祥于甘肃东部(即天水)、陕西西部的渭水中上游一带。”“天水的北边有羌水、羌谷、三皇沟、轩辕洞……西边有伏羲演画八卦的卦台山,南边有黄帝出生的寿丘与‘三皇嘴’,向东则有轩辕谷、轩辕溪,还有位于麦积山附近的街子神农山,流传着有炎帝神农的种种美丽民间传说,再向东则是布满炎黄部族足迹的关中大地与神农衣架,而神秘的秦岭把谓水、汉水隔在两边……”天水学者王彦俊先生在《试论神农氏族文化》一文中说:“经考证出土的‘鲵鱼瓶’、‘人头型罐’、‘灰陶双鞍口罐’等遗物,说明神农炎帝族群不仅兴起于天水一带,同时有一支沿漾水东迁入汉江流域,再沿长江东迁入两湖、江浙一带。至少有一支自天水翻陇山或沿渭水东迁至陕西岐山、扶风、宝鸡等入关中地区,东进中原,故才有当今的陕西岐山、扶风间的岐河、姜水和宝鸡‘清姜河’的神农生地的传说……所以,神农氏族群文化发端兴起于甘肃天水一带。”天水学者周祖昌先生在《华夏文明之源——天水》一文中说:“古‘姬水’,即古‘氐水’,即今天水市清水县的大祗水和小祗水。据《尚书·禹贡》载的‘嶓冢导漾东流为汉嶓冢,即今天水市西南的齐寿山’,‘漾水’即西汉水的上游,发源于齐寿山,‘羊’与‘漾’音同互通,是西汉水上游的水名。原甘南博物馆馆长李振翼先生在《炎帝生地寻源考》中说:“黄帝出生在天水市南七十里的齐寿山一带(古称嶓冢山),上邽(今秦州区)城北一里有寿丘故地,炎帝出生地,亦是他们的初期活动地域……姜姓,是西方牧羊人羌人之远古始祖,他们生活在羌水之畔,发源于天水南部的齐寿山南边的西汉水古称漾水,均意为牧羊于其水之畔,清水县牛头河的西北小支流红河,在古代曾被称为羌水。无论是羌、姜还是洋或漾,它们的文字结构,都是由羊字与人、水、‘羊’字头和‘养’字有关,其意相合,必有其源,它说明这些西方牧羊人最早曾在漾水、羌水之畔放牧和圈养羊群之所在地,即证‘炎帝生于姜水’之说”。这与西北师范大学赵逵夫先生的观点基本一致的。

  不管怎样的说法,天水的学者由此得出,炎黄早期的啟源点应在天水一带。伏羲、神农、轩辕三大族群早期以渭水流域为根据地,之后各时期的各个部族东迁分散中原一带。正如当代学者张新斌先生说:“三大‘人文始祖’从早期文明族群的贡献而言,是当之无愧的。三大族群活动最为集中在谓河上游的天水东部和宝鸡西部,可以说天水是中华民族与中华文化的地域原点。”陕西学者张宝通说:“我国古代最早的人文史祖是华胥氏,当时是母系氏族,华胥氏在西安蓝田,蓝田有华胥陵,华胥氏生女娲和伏羲,开始由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女娲在临潼,传说女娲补天的五彩石形成骊山,伏羲在天水,天水历史上曾属陕西辖。之后的炎帝出在宝鸡姜水,活动在天台山,宝鸡有炎帝陵,黄帝出生在武功姬水(漆水),在西安阎良荆山铸鼎,建立部落联盟,这里被称作中华原,其死后葬于皇陵桥……”“中华文明传承主要在渭河流域。”

  从秦人起源于东而兴起西,今天的甘肃天水和宝鸡一代是秦人早期发展壮大的地方,是秦统一天下的根据地。当秦人在天水附近成为诸侯国之后,秦人便告别昔日的西垂,很快越过陇山进入关中,统一了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大帝国。

  所以,天水——宝鸡在中国历史上是不可分割的,其山水相连、文化一脉相承。今天,如何开发利用这块土地,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一、整合资源,天水、宝鸡“联姻”,挖掘整理古文化。

  天水与宝鸡是华夏文明的古老摇篮,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和主体,所以,历史文化的传承,需要打破行政界线,挖掘整合资源,组织专家学者实地考察古文化遗址,进行科学论证,以渭河中上游文化为核心,创新发展新格局,着重围绕“三皇文化,”农耕和民俗文化,唐代大诗人杜甫从陕西翻陇坂,以陇右行文化,道教文化,民俗民风文化等研究开发利用,破除“本位主义”思想,两地打破行政区域界限,文化是没有行政界线的,以文化为龙头,携手“联姻”,以炎帝、神农为轴心、为核心、为灵魂,将神农的农耕发展起源在渭水中上游为再现手段,以文化旅游为载体,以文化产业为支撑,保持传承和创新发展体系,打造农耕起源文化在天水、宝鸡的文化品牌。比如天水神农山为传说在此采药、尝百草、发明“耜耒”等留下足迹,与宝鸡在农耕发展壮大的关系研究和创建文化产业基地。

  二、创新发展示范区,构建“三大族群”文化框架

  创新发展示范区,构建“三大族群”起源点的文化基地,制定出台示范建设总体规划,启动实施示范区建设重点项目3-5年之内,有步骤、有规划地逐步形成示范区基础框架,使大多数“三大族群”活动区域进行文化保护和开挖,将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弘扬和开发利用。比如:天水神农山、大龙王山、齐寿山、嶓冢山、寿山、轩辕谷、轩辕溪等与宝鸡的古文化遗址进行挖掘保护和示范园区建设,征用神农山等名山土地,实行生态保护开发,与宝鸡接轨,打造祭祖神农、轩辕圣地,建设中药种植示范园和生态养生疗养基地,双方接通一条“神农文化”绿色通道,从天水至宝鸡沿渭水而下,建设传承园区和文化民俗村。民俗生态文化建设和发展,根据两地各村的原始生态民俗文化差异,实行抢救性挖掘、整理、保护、开发利用,特别是对年事已高的民间艺人进行传承性的保护,或给予政策性的补贴,建立传承人讲习所和“说古今”场所,使传统文化不要丢失。实行以城带乡帮扶,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创办城乡一体化建设的示范区,构建一整套“三大族群”渭水中上游文化的大框架。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升“三大族群”文化内涵。

  国务院批准的《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将渭河中上游区域定位为彰显华夏文明的历史文化基地,因渭河是黄河最大支流,中华文明传承的主要是渭水中上游,天水——宝鸡存在着古老的文化底蕴,从华胥氏到伏羲、女娲,从炎帝、神农、黄帝到尧、舜、禹,再到周、秦、汉、唐,中华文化传承的主脉都在渭河流域。因此,中华民族圣祖起源点也在这一带,创建古老文明的精神家园,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升我们的文化内涵,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通过发展历史文化旅游,辐射四面八方,吸引国内外游客观光、投资、旅游开发。尤其创建农耕和民俗文化的资源示范区。两地应组成“普查小组”,整合资源,对民间民俗、原始劳动农耕等进行普查。挖掘整理,分类建立档案室、博物馆、档案馆,对农村现存有的“水磨房”等民间传统农耕文化进行修缮保护的同时,借助媒体宣传,对民间的传说故事、黑社火、小曲、歌谣、山歌、花儿、饮食文化、中医偏方等进行整理的同时,成熟一片,保护一片,成熟一块,保护一块,利用网络、报纸、广播、电视、舞台等多种形式,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渭水中上游的文化遗产,带动文化产业的发展。比如,联手编制电影、电视专题片、创办《渭水上游》刊物等,以引起国内外人们的关注,打造名片。一部《大秦帝国》能引起效应,那么在民间的文化遗产上更应强化宣传力度。

  天水、宝鸡位处于中国的“西北角”,当年范长江对渭水流域记录了重要的一笔,外地人到天水、宝鸡来寻求古文化文明,寻求“三大族源”的原始点和寻求文化亮点,寻求文化、生态自然。人文、生活习惯的差异,探索“三大族群”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精髓以及他的灵魂,这些,扩大国内外影响和效果在于宣传。

  天水、宝鸡是“三大族群 ”集源地,其核心价值是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家园,作为一种纽带,让外来参观者,吃,没有吃过的,看,没有看过的,游,没有玩过的。让国人,让“洋人”看看,见见,想想这里的人是怎样生存在这块古老神奇的地方的,“三大族群”集团是怎样起源发展起来的?现在这里的人们是怎样在发展之中的?


 

作者简介:

         王钰(笔名:覆盆子),甘肃天水市人,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供职于甘肃天水监狱。

  近年,出版文集《笔走大墙内外》、长篇纪实小说《25号监舍》、中篇报告文学《难忘的岁月》、发表中篇小说《九花》,主编《神农山与神农文化》,发表论文《青少年纹身初探》、《大学生犯罪心理与矫治对策》、《伏羲、人类监狱发展史的肇启者》等十多篇,论文代表作《敦煌出土的伏羲、女娲砖雕图小考》、《用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教育改造罪犯尝試》、《以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教育改造罪犯“道德观”》分别被司法部、中国监狱学会、天水市社科联等评为“金剑文化工程”优秀文章二等奖和优秀成果二等奖,司法部颁发银盘一个,10多家社科单位收编《文库》、《丛书》。

  其散文代表作《祭父》、《祭灶》、《难忘的龙南》等分别发表在《散文世界》,《东方散文》、《中华散文竞赛大观第三卷》中,并获得中国散文大赛优秀奖。

  现为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甘肃省作家协会、天水市作协会员等。天水杜甫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13919669529    QQ:1945054412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