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钰:走进汪川古堡

2019-10-26 来源:天水新时空 浏览量:

走进汪川古堡

  

王 钰


 

图片关键词

  这天,几个朋友约我去秦州区汪川镇参观北山上的一座古堡。

  说起古堡,在西北无不让人看到陡峭危耸的山头上建有古堡,凡每座古堡究竞修建在何时何朝代?却无人说清,但只知它是一种防御土匪的“城堡”。

  古堡,作为一种符号,也作为古代军事防御的一种工事。当然,古堡没有寺院、庙宇那样的华丽雄观,但它确确实实是一种防护匪患的“庇护所”,每座古堡,这是一个历史的见证,总会有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虽然今天沉寂在历史的喧嚣之中,但它象一位老人那样诉说着过去的灾难和恐怖。在那个时期的古堡,强攻与防御坚守的争夺战,今天可使人仿佛回到那呐喊、厮杀、惊天动地的艰苦战争的遐想之中,而今历史的影子已经无处可寻,可当人们坐车凭窗向那山头眺望之时,人们可会联想到远去的硝烟和厮杀声,更使人珍惜今天的和平稳定生活

图片关键词

  纵观古堡历史的溯源,周代为防御外来入侵,就建有连接的城墙和城垛的烽火台,秦始皇为了抵御塞外来侵,征调了大量的人力修筑长城,多少冤魂葬送在长城脚下,长城既成为人们唾骂秦始皇的“暴君”象征,又成为一项勤劳智慧中华民族的“灵魂”和“脊梁”。到了汉代,西北地区为了防御胡人入侵,朝庭下令修筑了一些“连城堡”。南宋时期,在天水、陇南的西、礼二县和徽、成、两当等地为抵御金人的入侵,甘肃的抗金名将吴磷、吴玠兄弟带领官兵修筑了“土堡”,汪川、宽川一带在山头就修筑了“十二连城”和“地纲”,成为一、二、三道防线,但终没阻挡住金人“铁蹄”践踏的蹂躏,吴玠兄弟俩也战死在沙场。

  据《明史》记载:因“靖难之役”,明代建文皇帝朱文炆丢了皇位,逃离都城南京,只得“逊国为僧,云游四海”,曾“西游重庆,东到天台,转入祥符,侨居西粤、两入荆楚之地”,朱文炆曾从西粤转到新田武当山避难,由于旅行仁政,深得人心。在新田又有得力部属,加之这里当时地处南蛮,是理想避难场所,朱文炆帝的部属,在武当山四周修建了龙潭堡、牯牛岗堡,白米寨堡、石古寨堡和飞龙堡,新室岭堡,大利堡、百万城堡、龙城堡和龙秀堡等古堡群,为建文帝朱文炆提供了一个安全避难场所。所以,古堡不仅是北方建筑,南方也大量修筑,不过南方修筑的以石块垒筑为主,北方筑堡以土层夯实为“板筑”。城堡墙具有一定的阔度和高度,有的古堡为长方形或正方形,堡上建有剪塔和土炮台,有的城堡依山而建,周围挖掘为悬危险耸,居高临下反击,有的城堡有条件的周围可挖掘为沟壕,并注满水环绕,由一道桥梁和狭小陡峭的小径来连接,在危险的时候,比如守不住的情况下,防卫的武力会让城堡里的人从后撤退。

  清代,西北人在山头上修城堡以成为一种风气,村民为了自己的安全,自愿出力和捐钱修筑。尤其在清同治年间,大量修筑城堡,有几个村合作起来修一个大堡的,有一个村修小堡的,或者有钱人家的富豪为自家修一个小堡的,成为“家堡”或“私堡”。每座“城堡”有城门、后门,有的只有前门,但没有后门,都在堡内挖一条地道逃生。

  汪川北山的城堡,距汪川镇街二、三里,山陡路窄,走进一座堡内,原来这叫大城堡,居住着十六户人家,村民很热情,盛情地招待我们吃了饭。问起古堡,他们说,这山上有三座城堡,大城、新城、后城。堡里堡外共有80多户人家,统称汪川乡汪川五队,也统称“大城村”。大城堡在清代同治年间为防匪患,大家修筑,所以叫“大城堡”,“后城堡”是一富豪人家所筑,是“私堡”,这家人姓王,称“王家堡”。“新城堡”是弟兄三人出钱、买劳力修建的一座“私堡”。

图片关键词

  大城堡里60多岁的村民安岁娃介绍,长辈给他们讲过,清同治年间,大城堡修筑时,有一富户姓汪,在秦州城或汪川镇有他家的商铺,主要经营四川水烟和山货,有成百的脚户,商字号为“兴盛东”,为修大城堡花费自家的铜钱和动员捐钱捐物(主要木料),或无偿投工投劳,并动员周围十几公里的乡民来背土,不愿无偿投劳的,凡从100多米外往山上背来一背斗土的发给一个麻钱,当时叫“闯麻钱”,一些乡民为挣麻钱便纷纷来背土,背土者在山道上行走如蚁蠕动。大城堡修好,大家推选“汪猴儿”为团总。率领村民抗击匪患,只要锣一敲响,说明土匪就来抢,村民蜂拥进堡防守反击,堡城门东西还修筑了炮楼,土匪在山下攻城时,就利用“狗娃土炮”回击。说起这“狗娃土炮”是自己土法制的,炮筒是从秦州城或从四川买来的,炮弹是将犁地的废旧铁铧砸碎,叫“生铁铧”,灌进炮筒,与火药点着时,就发射出去,杀伤力大。同时城墙上还有防备的碎石,毛灰等,毛灰是从土炕或灶堂里取出来的柴草灰,称“毛灰”,用碎布块将毛灰与碎石包好,马莲草浸泡了扎上,叫“毛灰球”,可投向对方,一碰即散,起到可迷雾敌人的作用。除炮楼外,还用竹子做成“土箭”,用柳木条弯曲做成弓,也可起到杀伤作用。一次土匪半夜来犯,城楼上放哨的一敲锣,人们从梦中爬起,点起火把,同仇敌忾,将土匪打的连滚带爬逃跑,事后,土匪给人说大城的城堡难攻啊。

  我们听了安岁娃老人的讲述,便走上城堡,往下俯视,地势却是陡峭高险,汪川山川一目了然,真是一块山水宝地。这里的城堡基本保存完好,村民说文革时破四旧,有小部分挖掉了,但大部分还保存较好,城墙宽有二米多,墙高约有15米,是一座长方形城堡,长约有130多米,宽约有80多米,粗大的木头(如枕木)橫架着,几根木柱支撑着枕木,木头已陈旧不堪,看样子已是经历了历史的“考验”,而至今“顽强”地还给人们的进出城堡发挥着它的“力量”。堡大门是由二道门组成,宽2米多,属正方形,门槛厚4寸,榆木做成,门槛用铁皮包上,用“土钉”紧紧砸钉,由于时间的磨损,铁皮已留有破烂的痕迹,可“土钉”至今尚在。城大门有偏斜,一问才知是修堡门时是为了讲究风水“字向”。

  当我们走进“后城堡”,这堡内只居住着八、九户人家,据村民说,这家先祖有一人在清代考取了贡生,人们称他“贡爷”,后又参考,当了省城的大官,什么官儿不知,但当时土匪不骚扰此城,因为省城有大官的缘故,土匪怕惹不起,所以几乎没有侵犯。进入堡内不远,果真见有一座垂花门,虽破旧不堪,但垂花门基本还保存,只是垂柱上的垂花不见了,门虽旧,但还不减当年富丽堂皇,达官贵人居住的那种风貌,使人想到在这山高偏远的地方,还确实能见到垂花门。“垂花门”,笔者在秦州城西关所见了好几处垂花门,但城里的垂花门并不奇怪,可在这里让人就感慨多了。

  穿过垂花门,在大院又看见一座五间的古宅,屋顶上脊兽势欲腾飞,气派不小,在屋檐下,笔者搭手一观,屋檐上的“蚂蚱头”(也称“耍头”),显明存在,是“单云纹”。再与廊檐上的柱钉石一看,这是一座清代中期的建筑,那透花栏板木雕细腻,刀功深刻,保存完好,只是“雀替”被人搬掉了。

  这座民宅,虽然修建在古堡里,但蕴含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悠久的历史在这古堡里得到体现,走进屋里,满屋的是古旧家具,桌上放有一副“帽合”,这“帽合”是清代考取有功名或做官人放置“顶戴花翎”的用具,这说明这家人的祖先真的不是一般人家。现在的主人名叫王应辉,今年28岁,问起祖先之事,他说自己也说不清,只是有一本家谱,麻纸线装的,记载了先人的功德,但想到对自己用途不大,几年前便焚烧了,大家说真是太可惜了。王应辉还说他家还有几块木牌,是祖先的牌位,也准备烧掉,说时拿出来让大家观看,原来这几块牌位是清代逝去的先祖之位,我们没有找到此家人做官的依据,但从这家的古建筑和“帽合”来看,让人成为一个谜。

  离开古堡,挥手告别村民,使我们感到在这大年初四采歌而走古堡,别有一番意趣,成为一种比呆在城里而过年的一种享受,村民们的纯朴憨厚,为人厚道,好客的热情给人一种感动,村民要我们写文章时,顺便说,这里的路难走,能否引起有关政府部门的重视,修一条便民的水泥道,让祖祖辈辈、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人给一条行路不难的“温暖”。

  站在山下眺望,气势宏伟的古堡啊!虽然你过去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岂绝非是一种浪费,而象征着古代劳动人民的一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力量,过去的战争、复仇、凶杀、恐怖,而今已成为浪漫历史的千古绝唱。让战争、硝烟、厮杀远去吧!人民永远安定、和谐、幸福!

  再见吧!古堡,再见吧,汪川大城!明日的辉煌更是你们盼望的黎明曙光!


 

  

作者简介:

         王钰(笔名:覆盆子),甘肃天水市人,毕业于兰州大学历史系,供职于甘肃天水监狱。

  近年,出版文集《笔走大墙内外》、长篇纪实小说《25号监舍》、中篇报告文学《难忘的岁月》、发表中篇小说《九花》,主编《神农山与神农文化》,发表论文《青少年纹身初探》、《大学生犯罪心理与矫治对策》、《伏羲、人类监狱发展史的肇启者》等十多篇,论文代表作《敦煌出土的伏羲、女娲砖雕图小考》、《用诸葛亮的战略思想教育改造罪犯尝試》、《以儒释道的思想精华教育改造罪犯“道德观”》分别被司法部、中国监狱学会、天水市社科联等评为“金剑文化工程”优秀文章二等奖和优秀成果二等奖,司法部颁发银盘一个,10多家社科单位收编《文库》、《丛书》。

  其散文代表作《祭父》、《祭灶》、《难忘的龙南》等分别发表在《散文世界》,《东方散文》、《中华散文竞赛大观第三卷》中,并获得中国散文大赛优秀奖。

  现为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会、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甘肃省作家协会、天水市作协会员等。天水杜甫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13919669529    QQ:1945054412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