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武术之乡----武山县武术

2010-12-20 来源: 浏览量:

 

  县境古代为豲、羌部族活动地区。自秦汉、三国至唐、宋、明、清,战乱不断,形成县民尚武之风世代相沿,直至近代,村村有武术传授和练武的帮群。县人自古多有武界英才,三国庞德勇冠三军,号称白马将军。击羌氐、败袁谭、破白骑、斩()音、()开、射关羽、箭无虚发,累建奇功。宋代王君万、元朝汪惟永、清初王雄以及当代革命烈士郭化如、何处等均有出奇制胜的高强武艺。共和国和平建设时期,成立县、乡武术协会。组织县内外武术表演和比赛,发展成西北第一个武术之乡

 

 

 

    县内历来注重组织武术比赛和参赛活动,先后有50多人次参加过全国武术比赛,70多人次参加过省级比赛,取得了显著的成绩。1978年,县体委组队参加天水地区武术比赛,张飞鹏、丁保保同获男子全能第一名。高红获女子全能第一名。吕秉彦、骆响林、邓霞林获单项第一。1982年,县武术队参加全国武术交流大会,张飞鹏获优秀金牌奖。1983年和1984年连续两年,全省武术比赛均在县城举办,张飞鹏连获两届全能冠军。丁保保获单项冠军。

    1978年,县武术协会成立。以后各乡镇陆续成立武术协会。有14个村建立分会。全县成立37个武术队,7个武术馆、站、点,举办14期武术培训班,参加培训600()。组织习武13万余人()。每年都组织全县性武术表演。19851989年,春节武术表演队从洛门、四门、滩歌、马力到城关,巡回表演,每到一地,吸收当地武术爱好者参加表演,促进群众习武热潮。据不完全统计,全县习武人数达8万多人,占全县总人口的20%。现有业余武术队60支,个体武馆5个,培养和输送武术人才100人以上。目前,习练的主要武术门类有以下10类。
   
地方拳  有小红拳、大红拳、六合拳、八步转、燕青拳为主的拳种,以高楼王边荣、滩歌关老四、鸳鸯丁世雄、温泉黄舔为代表。 

 

1986年,县武术队参加全省武术比赛,郭士苟获全能冠军。19928月,组成武术代表队参加全国“武术之乡”比赛,14名队员中有11名得奖。12月,在重庆江北县召开的全国“武术之乡”命名表彰大会上,武山县被命名为西北地区第一个“全国武术之乡”。1993年以来,在国家体育部门举办的全国武术之乡比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2003年,第四届“庐山杯”全国武术之乡武术比赛中,我县获得了一等奖4个,二等奖2个,女子枪术第六名。在来自全国24个省、87个县的900多名选手中,武山县代表队取得了19名的成绩。同时,在开展武术活动中,在全县范围内积极挖掘整理县内武术遗产。70年代,在郭槐蓼阳挖掘出骠骑将军墓碑、春秋刀及有关资料,获省体委一等奖,奖龙泉宝剑一把。80年代在全国武术挖掘评展会上,获挖掘整理二等奖。

 


    梅花枪    民国初年,由临洮新田铺王把式传给东顺乡黄蒿坪张士贤流传县内。现以张吉征等为代表。
    八步拳  20
年代通渭义岗川刘汉章将长八步、短八步、倒八步、顺八步、梅录棍、斜身拍子棍、走棍传给陈家门魏锁定和高楼张世荣、城关刘家湾赵海荣流传县内,现以魏宗仁等为代表。

 


  

    形意拳  30年代由山西田绍九传给山丹车卓吾等,授徒不乏。
    通备拳  60
年代由张鸿谋将河北沧州马氏(凤图)劈卦拳、八极拳、翻子拳、十堂弹腿、壁卦刀,风魔棍、缠海鞭杆、蒲潭棍、进山棍鹞子、搜林棍、拦门镢、纽丝棍、三节棍、天启棍、奇枪、鸳鸯腿、鞭杆五阴七手十三法全套通备武艺传入家乡,弟子有任世昌等11人。
    查 拳  70
年代由洛门镇大柳树陈清从山东传来,授徒不乏。

 

  

 

    九节鞭  60年代由赵西武将河南少林寺真传九节鞭,滚刀、九节鞭加鞭、九节鞭加刀等套路传给张鸿谋,流入县内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