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为人先筑富路 青山作证创辉煌——武山县龙台乡社会发展侧记

2012-09-26 来源: 浏览量:

  敢为人先筑富路 青山作证创辉煌

  ———武山县龙台乡社会发展侧记

  武文宣

  初秋时节,龙台西河两岸风景如画。记者沿乡村公路前行,一条条崭新的水泥路通向山村农舍,一幅幅农村公路建设的火热场面令人振奋。干支相连、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建设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了深刻变化。这是武山县龙台乡经济社会工作全面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的一个缩影,书写了该乡近年来稳步发展的一段宏伟壮丽的时代篇章,赢得了老百姓的真心赞誉和支持!

  跟着“书记”寻访“新村”

  2012年9月17日早上11点,阳光灿烂。记者一行驱车行驶在龙台乡至沿安乡九棵树村这条通乡道路上,去参加青山村的一个特色野猪养殖场的奠基仪式。

  该乡乡长郭红海给记者介绍道,前些年,沿安乡与该乡历来道路狭窄不能通车。该乡主要领导多次实地察看、调研,与沿安乡政府沟通、协商,自筹资金启动了城沿路青山至沿安九树村段建设工程。这条宽4.5米,长7公里道路的修建完工,使城沿公路全线贯通,龙台、沿安两乡群众出行更加方便,同时缩短了县城到沿安乡的路程,为城沿公路下一步的硬化奠定了基础。

  在龙台乡青山村黑沟门,今年30岁刚过的青山村民魏小宝投资搞起了特种野猪养殖场。他曾是一名货运老板,先后在兰州,青海搞货运生意,看到家乡发展旅游经济的前景后,他筹资70余万,流转土地20亩,引进野猪种猪2头,优质仔猪200头,在家门口正在如火如茶的建设自己的特种野猪养殖业场。

  采访中,他告诉记者:“虽然自己在外面创业挣了些钱,但是父老乡亲的日子还没真正好起来,这回一定要把野猪养好,带动更多乡亲们致富!”而现在,他正是瞅准了家乡的靠山吃山的创业资源,决定在政府的扶植下在家门口大干一把!

  龙台乡党委副书记王红兰说,下阶段卢书记亲自承诺要给魏小宝优先贷笔双联贷款,让该养殖场将进一步加大投资规模,扩大养殖种类,以野猪、鹿、驴、鱼为主,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发展多元化养殖业。龙台乡特种野猪养殖场的发展,对于打造该乡特色养殖业品牌,加块养殖业的发展,增加群众收入,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位有才干的村支书拯救了一个村,由此可见,用对一个人对于干事业是多么重要。”

  9月17日下午,龙台乡党委书记卢芳在董庄村检查工作时握着村支书董东茂的手动情地说。当听董东茂说起这个马铃薯原原种无土栽培繁育项目当前发展势头良好时,卢芳书记非常高兴,她鼓励董东茂他们胆子再大一些,争取在2013年要扩大生产。同时,要求有关部门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共同努力把马铃薯原原种无土栽培繁育基地打造成冷水鱼之后的又一张“龙台名片”。

  这是龙台乡党委书记卢芳在乡村工作调研时发生的感人一幕。龙台乡党委、政府把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作为工作的根本,成立了以乡党委班子为中心的一个干部包一个村的思路来开展工作。

  龙台乡董庄村位于小陇山林场边缘地带,植被覆盖良好。近年来,该村突出资源优势,利用充足的西河水资源,大力发展冷水鱼养殖,已成为该村的特色产业。为着实加快全乡新农村建设步伐,2012年该党委、政府以董庄新村后续建设管理为抓手,加大投资力度,着力打造高标准新农村。先后投入资金50万元,硬化宽5米的村内道路1公里;投资20万元,新修护村堤防600米;投资1.5万元在金水湾冷水鱼养殖场至董庄新村道路两侧铺设U型槽1.5公里;投资30万元,在董庄新村修建300平方米停车场一处,公厕两间,修建100平方米花园3处,栽植行道树云杉350株,安装铝塑钢护栏300米,铺设彩砖300多平方米,使新村面貌焕然一新,极大地改善了人居环境。

  龙台乡乡长郭郭红海告诉记者,为了加强董庄村综合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严格按照规范化建设标准,投资2万多元,对村级阵地和计划生育工作室统一进行了装修布置,配备了办公桌,会议桌20套,投影仪一套,彻底改善了村“两委”办公条件,提高办事效益,方便了群众办事。

  在龙台董庄村,村民强娃告诉记者,我们村现在发展是比较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我们借助政府开发上河峪风景区的春风,让马铃薯原原种无土栽培这个科技含量高,生产收益好,市场前景广阔的项目在龙台发展壮大起来。

  董庄村村支书董东茂说:我们村30多户新农村已经竣工入住,群众很满意。总投资约270多万,完成了三通一平。后面很多工作还要做,这个节骨眼上,俺们干部不带头,谁带头啊?不这么干就没进展啦!我们村的党员干部埋头苦干、战斗力强。切实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支部的核心作用。

  如果把乡镇工作当作一场攻坚战的话,那么,这场战役培育和弘扬了龙台乡领导班子“团结奋进、不畏艰难、吃苦耐劳、实干攻坚”的精神;不仅提升了执政为民的理念,还鼓舞了干劲、激发了斗志,成为打胜这场攻坚战的精神支柱!

  阳屲村位于龙台乡北部,经济收入主要靠劳务输出,2011年人均纯收入为3300元。该村生产生活条件较差,交通不便,信息闭塞是制约全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多年来,吃水难、行路难一直是阳屲村的两个大难题,自该乡党委换届以来,多次深入阳屲村,彻底解决了这两个老难题。2011年8月份经乡村两级共同努力,启动实施了人饮工程,到去年底,从7公里外的万丈坪成功将水引至村内,并建成100立方米蓄水池1处。2012年又新修13个“民心泉”,彻底解决了全村群众的吃水难问题。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