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会三十年】杜松奇:伏羲文化旅游节成为天水的美丽名片
太昊伏羲祭典搭台、文化研究不断创新
伏羲文化旅游节成为天水的美丽名片
杜松奇
文化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灵魂,集中体现了国家和民族品格、文化的力量,深化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是团结人民、推动发展的精神支撑。华夏各民族共同创造、传承了伏羲文化。伏羲文化绵延博广、海纳百川,是千百年来哺育、滋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家园和营养宝库之一。
公祭活动古已有之,是感念祖先的一种形式。《左传》云:“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天水公祭伏羲历史悠久,自春秋时期始,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天水伏羲庙在明代就被确定为国祭,由礼部颁降《太昊庙祭文》,并责成甘肃巡按御史与秦州知州主持制礼作乐。民间的祭祀活动除特殊岁月一直绵绵不绝。1988年天水恢复政府主持的公祭活动,迄今30届(因汶川地震及恢复建设中断二届),前17届为市祭,从2005年开始升格为省祭,已进行12届。我作为伏羲节庆组委会常务副主任、主任主持了2005年和2006年两届节会的筹备组织工作。时间虽然过去了十五、六年,但回忆往事仍历历在目。
2005年伏羲公祭大典,不同于以往16届祭典。是由市祭改为省祭的首次公祭典礼。以伏羲公祭和天水建市二十周年庆祝活动为主体活动,还安排了第二届中华伏羲文化研讨会,海峡两岸文化联谊活动,西北区域旅游开发论坛,百家都市晚报“羲皇故里”采风、建市二十周年科技成果展、东部人才市场大型交流会,天水旅游推介会、经贸洽谈会、天水旅游商品展,庆祝建市二十周年焰火晚会、产品展示展销等40多项活动。这次公祭规格之高、规模之大、活动之多前所未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和国家有关部委领导、省上四大班子及各厅局领导和全省其它13个市州领导、港澳台同胞代表、研究伏羲的专家、天水友好城市、经济协作、文化交流城市代表和境内外新闻记者约10000人参加了公祭活动。省政协主席仲兆隆主持公祭大典,省政府常务副省长徐守盛恭读祭文。国内和港澳50多家主要媒体对节会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报道,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国际频道和新闻频道进行集中报道。7月3日公祭当天,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新闻频道播出了公祭伏羲的新闻消息,据统计,海内外媒体先后共发节会报道稿件130多篇,极大地提高了伏羲祭典和天水的知名度。
节庆文化活动突出了广泛性和群众性的特点,明星演唱会、秦腔名家演唱会,建市二十周年焰火晚会、各类艺术品展、体育赛事异彩粉呈,为广大市民呈现了丰盛的文化大餐。建市成就展、科技成果展、各类商品、名优产成果、地方名优新产品、天水地方风味餐饮展等琳琅满目,销售额过亿元。
2005年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暨庆天水市建市二十周年活动的成功举办,提升了天水的城市品位和知名度,扩大了伏羲文化的影响和认同,为招商引资、发展旅游业创造了舆论环境和社会条件,鼓舞了民气、增强了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信心和积极性。当年年底,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被国家节庆协会授予“国内最具发展潜力十大节会活动”称号。2006年初,天水市被节庆中华协作理事会吸收为理事单位。2006年4月在全国首届节庆产业评选活动中,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入选2005年度全国节庆50强,天水市与杭州、青岛、大连等城市一道荣膺2005年度十大节庆城市。
2006年中国天水伏羲文化旅游节于7月3日至5日隆重举办。本次节会以“弘扬伏羲文化、保护文化遗产、展示陇右文明、建设和谐天水”为宗旨,突出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陇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演),举办杜甫陇右诗(意)书画作品展、全国百名书画家作品展暨拍卖活动,中国美术家协会创作中心2006年工作会议暨全国百名书画家采风活动,天水市第二届大型集报精品暨“文革”藏品展,举办明星演唱会、秦腔名家演唱会,举办全国甲A女子篮球四强争霸赛、中国CBO业余篮球联赛、象棋名手赛和天水伏羲武术邀请赛,甘肃省学术年会,中国四大石窟羲皇故里旅游推介、丝绸之路区域旅游经济合作发展论坛,举行了人才交流、项目洽谈、劳务洽谈等一系列活动,全方位展示了天水装备、电子电器、劳务输出基地的优势,独特的旅游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公祭活动由省人民政府和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主办,天水市人民政府承办,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全国政协副主席周铁农参加了公祭活动。台湾两岸和平发展研究会、原住民代表和来自美国、英国、法国、挪威、西班牙、牙买加等国的80位外宾也参加了公祭活动。此前在深圳、北京人民大会堂、兰州分别召开了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新闻发布会,广泛邀请中央、港、澳、台等多方新闻媒体参加。中央电视台、甘肃省电视台对整个公祭活动进行了全程现场录制,多家媒体的200多名记者聚焦天水,共计发稿154篇,在海内外产生了巨大影响。节会期间,共举行重点招商引资项目签约仪式3场 ,签约项目120项,投资总额32亿元,引进资金30.5亿元。同时,积极吸收先进的办节理念,规范办节,市场化运作、以人为本、娱乐百姓、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让广大人民群众从中充分享受到节会带来的实惠和喜悦,让群众真切感受到节会给整个城市所带来的变化,形成了内外结合、全民参与、社会关注的良好局面,进一步扩大了节会影响力。
2006年4月初,我正在下乡调研,听北京朋友传来消息,甘肃省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市被零录。省有关部门指示我市上报的脊兽、道教音乐等三项都未入选,而河南周口伏羲祭祀却进入。我即连夜与文化局长苏定武等赶往北京,一下车直接去了文化部。才知道各省都对首批入选十分重视,除派人专程汇报,不少省市领导还直接与文化部沟通争取。但首批初选的500项,因北大某教授给中央分管领导写信要求从严筛选,中央领导批示对初选的再压缩。我们未初选上的更是无缘谈起。经多方奔走,先后给副部长、司长副司长反复沟通汇报,据理力争,终于答应将我们的伏羲公祭大典与河南周口的一起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继2002年12月在北京成立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后又一个重大成果,对天水将伏羲文化推向全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天水在恢复伏羲祭祀的同时就重视天水伏羲文化的发掘与研究。2001年设立了伏羲文化研究中心。2002年12月,在国务院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国家民政部批准,国家一级社团—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在北京成立。先后召开了四次国际性伏羲文化研讨会,加强对伏羲文化遗址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修复。经过几年的不懈努力,伏羲文化的研究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思路,产生了一批重要的学术成果。有力地支撑了公祭大典与羲皇故里地位的巩固与提升。2006年6月,太昊伏羲祭典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由国务院正式公布。至此,天水伏羲大典奠定了在全国各地祭祖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伏羲文化旅游节也成为天水独有的美丽名片。
最后,我用七年前出版的《伏羲文化研究》一书中的一段话作结:历史记载和研究表明,伏羲氏族发源于渭河上游的天水一带,繁衍生活于黄河中下游及中国的西北、中原、西南、东北等许多广大的地区。在全国很多地方都留下了伏羲氏族活动的足迹。伏羲不仅是汉族的人文始祖,而且是整个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各族人民对伏羲的崇敬和礼赞成为一种特色鲜明的文化现象,是民族凝聚力和感召力的不竭源泉,也是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强大支柱。作为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伏羲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精神特质,塑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面貌,是中华民族最为宝贵的品质之一,也是联系全球中华儿女的文化纽带和精神基因。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