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是地方学研究的着力点

2010-12-27 来源: 浏览量:

2005年“第三届全球化论坛——世界文化多样性”通过了《杭州声明》,强调文化多样性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基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更要重视文化多样性与差异性。我受《声明》启发,本文将从地域差异与人文特色为切入点,略论在地方学建设中的几个问题。
       一、差异即特征,特色即个性风貌,二者双相互动,相辅相成,构成地域文化的特质
       中华文化是多元文化的统一,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过去在我们的概念里,认为中国的历史文化是一源的、单线的,出自一个中心的,即“中原正宗”,“黄河一元”。近年来,经过考古发现和文献研究,强调“中国历史文化的多元性、多线性”。(李学勤语)以文化地理学划分,可以概括为三大板块:即黄河流域文化,长江流域文化和北方草原文化。三种文化的相互碰撞、交流、吸收、融合,共同造就了光辉灿烂,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因地域的差异和文化形态之别,构成群星璀璨的地域文化。诸如黄河文化的齐鲁文化、中州文化、燕赵文化、三晋、三秦文化、陇右文化等;长江文化的吴越文化、两淮文化、荆楚文化、巴蜀文化、滇黔文化,包孕岭南文化、闽台文化等;草原文化所涵盖的地域可以总括为中国北方广大地区。草原文化如果以人类历史学划分,东有红山文化,中有大窑文化,西有河套文化。上述诸多的地域文化,为了叙述方便,我引用一位学者关于“文化圈”的概念。他认为“从地域和文化个性上看,它至少可以划分为几个大的文化圈:黄河流域为中心的黄土高原文化圈,西北地区的伊斯兰文化圈,北方草原文化圈,天山南北为核心的西域文化圈,青藏高原为主体的藏文化圈,长江三峡流域和四川盆地连为一体的巴蜀文化圈,云贵高原及向东延伸的滇黔文化圈等。”①这些文化圈具有个自相对明显的地域差异的特征和文人特色。
       以长江流域下游的吴文化为例。吴文化即吴地、吴人的传承文化。吴地,一般说来即是以太湖流域为核心,包含西到南京,北至扬州、淮阴一线以南地区,东合上海,南括浙西地区。学界认为这个地区具有江南水乡的典型性。吴文化有四个基本特征:“稻渔并重、船桥相望:景观独特的水乡文化”;“吴歌、昆曲、吴语小说:土语十足的吴语文化”;“尚武与重文:由刚及柔的民风习性”;“融摄与更新:适时顺便的开放功能。”②吴文化交融了一定程度的北方中原文化、西面的楚文化与南面的越文化,创造出了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上有重大意义的吴国文化。
       再以黄河流域上游的陇右文化为例。陇右地区位于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结合部,在水分、热量和植被等地理因素上属于典型的过渡性自然带,这为陇右地区发展农业、经营畜牧或半农半牧经济的形成提供了可能。其鲜明的地域特征之一是“开放性与兼容性”。“陇右地区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而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碰撞、融合荟萃的舞台和扩散传播的桥梁。中外文化的交流互补,既为陇右文化不断注入新鲜血液和异质养料,又在域外文化本土化进程中使陇右文化得到重塑与改造。这种自然、人文环境,使陇右文化具有了开放、兼容的优势和极强的渗透性与包容性。”特征之二是“尚武精神和功利色彩浓厚。”“陇右地区的民风以好勇尚武著称,它的先民以游牧射猎和强健勇猛见长。在长期的演进中,形成了粗犷悍厉、劲悍质木、果敢勇猛的民族气质。”特征之三是“质朴性”。“陇右高原旷野、荒凉沦桑环境条件和少数民族驰骋游牧、劲悍质直、率真活泼的人文氛围,共同影响和造就了陇右人质朴、无华的文化特征。③
       以上东西两例不同地域的巨大差异与其自身的人文个性风格及特殊内涵,为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的中华文化注入了不竭的能量与丰富的养料,从而凝聚成中华优秀文化的人文结晶。
       二、彰显特色,挖掘内涵,是地方学研究地域文化的永恒课题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血脉,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与不同民族独特的文化和传统是赖以生存、延续的条件。特色,是地域文化的生命。它就像空气,看不见,摸不着,但离开它,就会窒息而死。特色在地域文化发展中,特别是在弘扬人文品格、民族精神,提升国民素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外界认识这个地区的一个重要方面。地域文化的特色是在漫长的历史沿革中积淀形成的,是本地区特有的、优于其他地区的独特优质风貌。但需要有意识地提炼,有意识地彰显与弘扬。以鄂尔多斯地域文化为例,近几年来,就有关挖掘与弘扬鄂尔斯文化内涵及其特色,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曾多次举办学术研讨会,并取得了厚重的学术成果。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