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宗教文化之神谱、庙会

2011-11-15 来源: 浏览量:

  铁拐李;传说的八仙之一。相传姓他名玄,曾遇太上老君得道。神游时因其肉身误为徒弟火化,游魂无所依归,乃附一个饿死者的尸身而起。蓬首垢面,坦腹跛足,并用水喷倚身的竹杖,变成铁杖,故称铁拐李。元岳伯川杂剧剧本《吕洞宾度铁拐李岳》曾写其事,后又被写入《东游记》,但情节有所不同。或以为由李八百尸解故事附会而成。李八百事见《宋史?陈从信传》。

  张果老: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他久隐中条山,往来汾晋间,唐武则天时已数在岁。琥则天曾遣使欲召见之,即佯死。后人复见其居恒州山中,他常倒骑白驴,日工资行数万里,休息时即将驴折叠,藏于巾箱。曾被唐玄宗召至京师,演出种种法术,授以银青光禄大夫,赐号通玄先生。他的故事最早见于《明皇杂录》。新、旧《唐书》均有《张果传》,列方技类。

  韩湘子: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达室里是韩愈族侄,性狂放,曾在初冬时于数日内令牡丹花开数色,每朵又有诗一联,愈大为惊异。事见《酉阳杂俎》。《青琐高议》又说他以法术点化韩愈,愈谪官潮阳,途中遇雪,湘雪而来,并语以花上之诗,两人乃宿于蓝关驿舍。辞去时,又告愈以未来之事,后皆应验。按韩愈有侄子韩湘,二十郎(老成)之子,曾官大理丞。愈贬潮阳,至蓝关时赠以诗,有“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之句。传说中湘得道成仙之事,当由此附会而来。

  蓝采和:传说中的八仙之一。所传故事最早见于南唐沈汾《续仙转》。说他常穿破蓝衫,一脚着靴,一脚跣露,手持大拍板,行乞闹市。乘醉而歌,周游天下。后在酒楼,,闻空中有笙箫之音,忽然升空而去。元好问有有“人笑蓝衫似采和”诗句。元杂剧将他写成一个伶人,说他的真姓名是许坚。

  何仙姑: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是唐广州增城女子,住云母溪。年十四、五岁时,食云母粉而成仙。行动如飞,日往山中采果奉母。可说何仙姑本为宋永州道姑,士大夫多趋询休咎,名甚着。因与吕洞宾的传说起于同时,后人又附会为另一传说中吕洞宾所超度的赵仙姑(姓赵名何,零陵人),遂成为吕洞宾弟子。

  曾国舅:传说中的八仙之一。相传他名友,宋代人。本为国舅,因其弟仗势作恶,恐受牵累,遂散财漳贫,入山修道。后由汉钟离、吕洞宾引入仙班。事见《东游记》。一说他于宋绍圣四年蝉蜕于徐州下虚观。或谓曹国舅当系宋外戚曹佾的附会。在八仙中,事迹最少,出处最晚。

  33、马角

  神鬼世界虚无飘渺,人神之间实难勾通,于是巫神马角,神婆神汉便应运而生。马角就是过去的巫神,人体代神传言。迷信中称人死后化为鬼,鬼中生前有功德者,追封为神。介于人类和鬼神之间的角色就是马角。

  马角多为女性。俗称神婆,外貌看和正常人一样,生儿育女,吃喝拉撒,成马角时,,便为神或鬼的代言人。马角的主要任务是表演,跟演员扮演角色的主要任务完全一样。充当马角者戏路的宽窄、表演水平直接决定马角的水平。披头散发、手舞足蹈、唱念作打,绘声绘色,是马角通常表演特征,能够充当马角落的人物大都有几分姿色,大都有一定的表演才能,大都比较狐媚。因此,马角出马也是乡村难以消亡的一道风景。他明察秋毫,注重细节。比如,某个人在某个地方的某个时辰说过某话,某个人家的某个东西在某个神的某个方位,某个神的某个气愤某个想法,他都如数家珍。天知道他是如何掌握细微末节的,反正他不避亲,不避仇,不避自己。马角代神鬼传言或警告、或下旨意,传言结束,就要恢复如前,先打三个哈欠,接着眼仁珠后翻,之后猛然跌倒,不醒人事。前来朝拜的人们便也恢复如前,先扶着坐起,再灌生浆水。马角就又恢复知觉,先打三个哈欠,再翻眼仁最后恢复成人,人人便如蚁附膻般凌过来,问:“你刚才说啥来来?”成了人的马角说大话道:“天打雷劈,我什么也没有说。”

  马角和巫神都是神的代言人,但巫神事先已欢腾定了角色,面马角则要表示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二、庙会

  庙会,是在祭祭祀神灵佛陀世界地位比较显赫的神灵佛陀的诞辰日举行的庆祝活动,往往连续数日乃至十几天时间。期间戏曲表演唱,免费向赶会的公众开放。善男信女们则向寺庙时香,叩拜神灵或佛陀,放香火钱。寺院也通常举行重大法会等宗教活动。各种民间艺人,各类商贩也会在庙会摆摊设点,招揽生意。因此,庙会既是宗教活动,也是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甘谷寺庙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批准的36处,有庙会的约占四分之一。主要有:二月十九日观音诞辰日,自家湾乡安家湾村所在地的禅花寺庙会,三月二十日,金山乡白衣寺庙会,三月二十八日,泰山神黄飞虎诞辰,泰山庙庙会。四月初八,释迦牟诞辰,大像山庙会。此外,渭阳蔡家寺、金川金沟寺、新兴慈光寺、金山白云寺,都有规模较大的庙会。全县规模最大的庙会为大像山庙会。

  大像山,当地群众双称之为“四月入山”。因大佛生日为四月八日,每年这一天这里要举行规模盛大的庙会,故有此别称。

  大像山位于县城四南5华里处,山势四低东高,岩石陡峭,远望如一面迎风招展的巨型旗帜,故又俗称为“文旗”。海拔高1516.6米。大像山得名于大佛像。在大像山高约200米的崖壁间在一石窟,窟内座落着一石胎泥塑佛像,据考证石窟开凿于北朝,泥塑为唐代作品,佛像高23.3米,肩宽9.5米,面相庄严,躯体厚重,静穆慈祥,两眼平视,平施拔济生,足踩莲台,作善跏跌坐于东腰须弥座上,造塑精美,是渭河流域最大的佛像,也是全国大型石窟造像中为数不多的珍贵文物。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