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像花儿一样 最美乡村小镇游(图)

2011-05-15 来源: 浏览量:3106



  告别了他们,我们就冲向市场,寻找传说中的绿色精灵。

  市场里人很多,经营着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一片片亮色充斥着我的视线,有一种不可言状的乡土气息,而穿着中山装,解放鞋的老汉,守着一群水灵灵的白萝卜,在散步的鸡儿,狗儿中间招呼着生意,给我一种时光倒流,回到80年代的感觉,淳朴中透出生活的悠闲,憨厚的笑容写满对生活的感恩,喝着5毛钱的豆浆,吃着刚刚买到的冒着热气的绿色小饺子,微辣,饺子里面是腌制的梅干菜,甜中有辣,有咸,恰似生活本身的味道。

  再一次坐上大巴,就是我们真正的目的地------婺源农村了。路俩边青山环绕,偶尔可见片片油菜花,大家都议论纷纷,因为我们都期待着大片大片象海洋一样的花景,所以对这样的小CASE根本不放在眼里,但沿途仍有一处,在全车人的惊呼中,司机停车,让这些人,举着长枪短炮,尽情的拍了好久,灿烂的油菜花,阳光的颜色,环绕着景致的房子,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去,都是一张明信片的样子,静静的赏花,嘴也会自然的裂开,心和油菜一样开了花。坑,坑在这里是“溪”的意思,最早建村的李知诚,顺着蜿蜒的溪水安家落户,后代不断建设就有了现在的“李坑”。旅游业在这里已经小成气候,停车场上站满了各种载量的车,售票处也是堆满了人,五颜六色的导游小旗舞动着,喇叭里传来或男或女,或粗或细的各种解说词,一片喧哗,我带着导游证,免去了排队的辛苦,大模大样的钻进了坑里。

  最初的见面是失望的,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重建的文昌阁,没有经过时间洗礼的它,有着太年轻的面孔和伪装的痕迹,阁后面的小溪里则并列着数只竹筏,溪水显的就更窄了,浓厚的商业气氛让人心痛,不过盛开的油菜花弥补了很多,爱美的姑娘和小伙都进了花丛,脸上是灿烂的笑容,仿佛要与花争蜂抢蝶一样,毫不示弱。

  一会工夫,我看到了一个维持秩序的大爷,大爷气呼呼的对钻在他家菜地里的人群喊着“别踩了他的花”,可花中的人似乎已经忘记了脚下的花是人家的生计,还有人说,我们交了门票钱,踩你点花有什么!后来的谈话我才知道,村里的门票对老百姓收益不大,大爷说着当地的土话,我听不大懂,但看的出他一脸的无奈,当我提出和他合影时,大爷露出灿灿的笑容,要我给他2元钱,一刹那,我的心凉凉的,果真和我学习的理论书说的是一样的,淳朴的农民在犹如潮水般游客的冲击下,会变的更加狡邪,更加功利,我似乎看到了又一个周庄,也看到了一种消亡,一种说不出的悲哀。

  沿着指示牌,顺着溪水就来到了居民们生活的地方,这里全是黑白建筑,高高的围墙,黑黑的屋子,狗们到处窜着,对过往的人群已经不加理会了。端着饭碗的阿婆,边用筷子往嘴里扒拉着米饭,边瞪着眼睛看着我们。而我也用好奇的眼光欣赏着他们这种吃饭的方式,欣赏着处处悬挂的白菜,欣赏着成堆的木柴还有木屋式的厕所,欣赏着小摊边卖花的少年和卖米糕的老太太,还有大块大块悬挂的蜡肉,一根根青青的甘蔗。。。。。。不自觉的总想起那个笑话,人到动物园去看猴,而园里的猴妈妈对宝宝说着愚蠢的人的故事。我们这些不速之客,犹如野兽,侵入别人的生活,却丝毫没有内疚心理,还以上帝的姿态接受着他们的服务,改变着他们的生活,走时还有留下一堆垃圾和一片埋怨!

  从李坑出来,下站是汪口,天公不做美,竟然飘起了雨花,小二介绍说汪口只有祠堂,如果门票超便宜的话就进去看看,后来只有4个人走了进去,我又是无票进入,祠堂正在维修,各种方向的架子下面塞满了各种表情的游客,我跟在一个声音细细的导游后面,才知道了祠堂的历史,祠堂七层镂空的精美,和横梁上各种图案后面隐含的意义,慨叹于古人的聪明才智,也为自己无法讲述愧对旅游专业而感到自责。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