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产业之游在咸阳

2011-05-19 来源: 浏览量:

咸阳市
 




城市概况

咸阳是陕西省第3大城市。省辖市,中国著名古都之一。位于关中平原中部,渭河北岸,九嵕山之南,因在山水之阳,故名咸阳。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咸阳成为全国政治、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1952年设咸阳市。是中国甲级对外开放城市、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卫生城市、中国地热城、全国十佳宜居城市及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先进市。2004年,又被评为首届中国魅力城市。

 行政区划 

  地理位置咸阳地处陕西关中平原腹地,位于东经107°38′至109°10′,北纬34°11′至35°32′之间,南与西安市隔水相望,距西安仅17公里,北与甘肃相连,东与渭南、铜川市毗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全市总面积10119平方公里,总人口504万,辖2区1市10县,169个乡镇3736个行政村。

气候环境

咸阳市地处暖温带,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冷热干湿分明。气候温和,光、热、水资源丰富,利于农、林、牧、副、渔各业发展。年平均降水量537—650mm,年平均温度9.0—13.2℃,年极端最低气温-18.6℃,年极端最高气温41.2℃。全年太阳辐射 4.61×109—4.99×109焦耳/平方米。年累计光照时数平均为2017.2—2346.9小时,六、七、八三个月的日照时数约占全年的32%,对夏季作物的成熟和秋季作物的生长发育很有利。自然资源丰富 。有煤炭、石灰石、陶土、铁矿石、大理石、油页岩及石油、矿泉水、地热水等矿产资源。煤炭探明储量120亿吨,原煤生产能力300多万吨,是陕西的第二大煤田,为国家后备能源基地。石灰石储量5000亿吨,正待大规模开发。地热面积达800平方公里。境内有泾河、渭河、沣河、黑河、泔河等八条河流,地表水径流量70多亿立方米,地下水综合补给量70多亿立方米,城市供水充足。经济作物种类多、分布广,其中沙棘、黄芪、山楂等野生植物有很大的开发利用价值。

经济概况

  据初步核算并经省统计局评估,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764.6亿元,同比增长1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9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376.6亿元,增长19.1%;第三产业增加值239亿元,增长16.4%。第一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9.5%,比上年下降1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9.3%,上升3.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1.2%,下降2.9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5286元,约合2235美元,比上年提高3496元。

地热资源

咸阳处于渭河断陷盆地,具有良好的地热富集赋存条件,1995年对咸阳城区177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地热进行勘探、普查和测算,地下热水储量约373亿m3,可折合标煤19.7亿吨,相当于彬长煤田热量的18.8%。同时地热资源质量优良,地热水赋存于深部地层中,经过长期运移,在较高的温度压力下与围岩相互作用、溶解了围岩中较多的化学元素,根据现已凿成的地热井水质化验结果显示,化学成份均达到优质医疗热矿水的标准。

旅游资源

咸阳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历史悠久,文物资源十分丰富。先后为秦、西周、西汉、北周、隋、唐等 13 个封建王朝的都城或京畿之地,素以“古遗址、帝王陵、明清城 ” 闻名于世,是全省文物重点地市之一。 咸阳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首批优秀旅游城市,最近又从全国600多个中小城市中脱颖而出,被中央电视台评为20个首届“中国魅力城市”之一,成为西北五省区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城市。
  改革开放以来,咸阳依托深远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俗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文物古迹为主体,以民俗风情和养生保健为两翼的旅游产品体系。目前对外开放景区点近20处,A级以上景点9处,星级酒店25家,旅行社17家,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位居陕西省第二,是西北地区著名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集散地之一。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