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张家川县马鹿乡牌楼村小学教师蒲虎刚

2016-11-24 来源:县新闻中心 浏览量:

  开栏语: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根本不变,枝叶茂者,未之闻也。”近年来,我县教育基础设施不断改善,师资力量不断加强,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民族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4136名中小学教师默默无闻地坚守在教育教学工作岗位上,谱写了一曲曲乐于奉献的时代赞歌。特别是独自坚守在边远山区21所农村教学点的21位教师,他们坚定教育理想不动摇,坚守教育阵地不放弃,坚持教书育人不懈怠,使边远山区的教学点成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兜住教育底部的关键,用双手托起了贫困村的希望,为关爱留守儿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日,由县委宣传部策划牵头,县文明办、县教育体育局、县新闻中心、县电视台联合开展了“寻找乡村教学点的坚守者”采访活动,县政府网将开设《乡村教育的灯塔》系列报道,用镜头和笔触展示扎根基层、甘于奉献的教学点教师的感人故事,号召全县教师增强使命感和荣誉感,在各自的岗位上勤奋工作,发挥好教育在精准扶贫中的重要作用,为开创我县教育教学工作新局面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坚守讲台方得一方净土 坚守信仰甘于一生奉献

  ——记张家川县马鹿乡牌楼村小学教师蒲虎刚

  

  马鹿乡牌楼村小学,地处偏僻,条件艰苦,从公路的小路斜插进去,坐落在几座民居中间。走进牌楼村小学,在一间教室中,不时传来孩子琅琅的读书声,一个清瘦的老人在给孩子们上课。二年级的语文课已经上完,黑板上留着一排清晰的板书。他布置完二年级的作业后,对着三年级的孩子说:“三年级的同学看黑板,今天我们学习《美丽的小兴安岭》,下面跟我读,我国东北的小兴安岭......”老师沧桑的声音伴着孩子们稚嫩的声音从教室传出,一直在山中回荡......

  这个老人就是蒲虎刚,蒲虎刚生于1965年,今年51岁,牌楼村三组人,家离小学有4里路,在家和学校的这条路上,蒲虎刚来来回回走了32年。

  1984年3月,高中毕业的蒲虎刚进入马鹿乡牌楼村小学担任民办教师,那一年,学校有两个年级,三十几个学生。蒲虎刚说:“在刚开始任教的时候,每月19.5元的工资要养活一大家子人,太难了!在最困难的时候我也想曾放弃这份职业外出打工,但是对这份工作的热情和对教师这个行业的热爱让我坚持了下来。” 1997年事情迎来转机,这年的7月蒲虎刚正式转正,工资待遇和普通教师一样,这让蒲虎刚干劲更足。

  现在,学校有三个年级,17个学生,二年级和三年级采用的是复式教学,你会经常看到一节课上,蒲虎刚给三年级讲完后,再给二年级讲课,一节课的时间对蒲虎刚来说总是不够用。

  32年来,蒲虎刚每天早上6点起床,来到学校后,要先打扫卫生,冬天要生火,在2010年国家实施“营养早餐”后,现在他又多了一项新工作—煮鸡蛋。到了中午,闲的时候骑着摩托车回家吃午饭,忙的时候吃点家里带来的馍馍,喝些茶午饭就算对付过去了。

  有一次,去学区开完会,回家的路上发生车祸,蒲虎刚的左腿小腿骨折,在休息治疗2个月后,蒲虎刚就迫不及待的回到了学校,他说:“我一离开学校就心慌,我放心不下我的学生。”

  最艰难的时候是母亲2011年脑梗塞瘫痪在床,为了照顾家里的母亲,蒲虎刚每天家里学校两头跑,为母亲做饭,喂饭,翻身......然后又匆匆赶回学校。母亲于2016年去世,这五年的伺候母亲乡亲邻里看在眼里,蒲虎刚有了一个“孝子”的称号。百善孝为先,为人师表的蒲虎刚可以教孩子的除了知识,还有很多。

  如今的蒲虎刚家中,父亲已84岁高龄,儿子在张棉乡信用社工作,女儿已出嫁,老两口在家中看着1岁的孙子,除此之外,家中还养了8头牛,种了13亩地,有小麦、土豆、燕麦等。也就是说,在学校里的蒲虎刚是教师,在家里的蒲虎刚就变成了地地道道的农民。

  2015年,学校要实施全面改薄项目重新修建,蒲虎刚又自觉的担任了项目监工,用学区校长刘永泉的话说:“蒲老师监工,我一百个放心。”学校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桌一凳蒲虎刚都得操心,他就像自己家盖房子一样守在学校,监督着学校修建质量。

  蒲虎刚几十年如一日的默默坚守在条件简陋的农村一线工作,从昔日的潇洒帅气的小伙变成了鬓角染白的老汉。同事马金生评价他说:“他为孩子、为学校、为农村教育的发展,踏着泥泞,顶着风寒、冒着酷暑,付出了无数的艰辛和努力。他一如既往的工作着,10年、20年、30年......他教书育人,甘于奉献,爱岗敬业,淡泊名利。在牌楼村,他就是学校,学校就是他。我也是他培养出来的学生,他是我一生学习的榜样。”

  蒲虎刚说:“在牌楼,以前没有人教学,我有幸成为一名教师我就希望牌楼村小学一直办下去。在我们农村,我觉得最不能缺少的声音是读书声和上下课铃声。在我们这样贫困的山里,教育是我们这里孩子走出去、有出息的唯一希望,我守着学校其实是守着我们村里孩子的希望,为了守住这份希望我可以一直干下去。”

  下午放学后,在牌楼村小学的路上,又见到一个熟悉的身影,他的背影坚定而有力。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