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武山县城关小学校长李新军(图)

2013-06-15 来源: 浏览量:

  拨开环绕在李新军头上那些炫目的光环,让我们走进发生在他身上的几个真实故事。

    1975年李新军担任榆盘马河小学代课教师,新学期开学几天了,他发现一个叫陈想德的同学没来报到。晚上他去家访,眼前的情景让他呆住了:一间破旧的不能再破旧的土坯房中,一位70多岁头发全白的老奶奶和一位50多岁披头散发的妇人目光呆滞地坐在连炕席都没有的土炕上发呆,地上卧着猪和几只鸡。一问才知道,70多岁的老人是陈想德的婆婆,披头散发的是陈想德的母亲。想德的爷爷、父亲均已过世,家中空留一个孤儿和两个寡妇,想德的母亲还患有轻微精神分裂症。看到这惨状,他立刻从微薄的工资中拿出钱,帮助10岁的小想德交了学杂费,购买了学习用品,并一直资助他到小学毕业。1998年,陈想德和爱人带着一对儿女专程来看望李新军,并拿出2000元钱声泪俱下地说:“李老师,如果没有你,就不可能有我们一家,请您收下我这点小小的心意吧!”李新军很平静地对他说:“你是我的学生,你有困难应该帮助,真正的师爱是只讲付出不计回报的,如果一定要回报,请照顾好你的母亲,教育好两个孩子就行了。”

    还是在榆盘教学时,潭家山的孩子潭世德天资聪慧,非常热爱学习,可因家境贫困屡次休学,他无数次上潭家山做其父母的思想工作,动员上学,并多次支付潭世德的学杂费和学习用品费,潭世德现在已是白银市数百万资产的矿企老板。

    1992年,青年教师包斌被确诊为脑瘤。他母亲东挪西借,只筹集了500多元,为了抢救这位年轻教师的生命,他马上召开校务会议,动员全体教师捐款2000多元,学校筹集2000多元,并派专人去西安第四军医大学附属医院陪护。通过手术,从包斌头部取出两颗瘤子,从而挽救了这位年轻教师垂危的生命。

    洛门的贾韵珠同学,父母均为哑吧,就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孩子继续求学眼看已成为不可能。就在父母放弃时,李新军没有放弃,2002年他通过天津举行的“为了西部的孩子”这一活动,联系到了天津企业老总张华女士资助,贾韵珠顺利完成了义务教育的全部课程。

    在新疆大学读书的孤儿马应中同学;在北京化工大学就读,失去父亲的仙子龙同学;在西安铁道学院就读,失去母亲的裴小峰同学;在天水职校就读,失去父亲的残疾孩子张全福……还有那些多的叫不过来名字的同学,都得到过李新军的帮助。在他们的心目中,李新军就是他们慈祥的父亲。

    上善若水,大爱无声。奉献,往往是默默的。

    2012年8月兰州举办的慈善晚会“爱的远行”披露了李新军30多年来默默资助学生的感人事迹,在教育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有人在他的笔记中发现了这样一段话:“我们这个世界需要爱,需要温暖,需要奉献,爱是暗夜里的灯光,是荒原上的星火,我们可能会因为穷困而窘迫,却会因为有爱而坚强,可能会因命运的打击而悲泣,却会因为有爱而充满希望,爱可以点燃我们心灵的圣火,爱可以让我们的生命更加精彩,只要我们人人奉献一点爱,这个世界将会变成美好的春天”。这,就是李新军感人的心灵世界。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校长是学校的灵魂,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是的,校长的教育思想观念,影响整个学校和所有教师与学生。校长应当具有开阔的视野、理性的思维、开拓进取的精神、实事求是的作风,并善于将先进的教育理念贯穿于学校的全部活动之中。在人类迈向知识经济的今天,学校应当成为一个学习型、研究型和创新型的整体。

    他的学生,留美博士陈歧生同学从大洋彼岸的美国来信中这样写道:李校长,你教我们如何做人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做出来的,您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用自身几十年如一日的人格魅力感染、影响和教育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学子……

    在李新军的家里挂着这样一幅书法作品“品若梅花香在骨,人如秋水玉为神”,那是我国著名演讲者艺术家、教育家、诗人、国学大师、著名书法家、中国教育艺术研究会会长李燕杰教授专意拟文题赠的,也是对李新军一生为人行止的诠释和注脚。(秦燕燕)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