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乡史话(一)

2012-01-19 来源:天水小江南三阳川的博客 浏览量:

1984年后,渭南车站、三阳车站,渭南镇街道有几户私营录像厅,个别村庄也有录像厅,1989年后有黄色录像入境,伤风败俗,误人子弟,后被查封。

九   报刊

1958年秋,渭南乡成立红旗人民公社,毛忠贤为党委书记,学习甘泉经验办起《红旗月报》。由卢浩若、李茂林负责,油印机,只出两期,因合并为三阳川公社,停刊。

十  小曲子

小曲子是陕北“眉户”和陇东道情合体的一种曲艺,短小精悍,不用锣鼓大乐器,用板胡、三弦、碰铃、“四片瓦”(用竹板四片连起来摇碰发声)。表演节目只1-3人,如《定缸》、《卖布》、《卖水》、《断桥》、《小姑贤》、《三娘教子》;小村山庄都能演出,,刘山村的赵吉庆,胡炳文、陈世文的小曲子再秦州城演出,得到陇南镇守使孔繁锦的嘉奖。

十一  皮影

古来渭南境内,只有余家峡村余中中一班皮影戏,而各村每年春天给山神庙,家神庙演皮影戏,,“过会”(庙会)时请陕西宝鸡县的皮影班演出,改革开放后,团庄成立皮影班,张元马王两村联合成立皮影班,渭南镇文化中心也成立皮影班。

十二  秦腔戏班

渭南境内的秦腔戏班历史久远,元代开始,各庙会就有请班演戏的延至明清两代大为普遍,这就影响着各庄村民自拍自演秦腔剧目给群众看,促成农村业余剧团的兴起,唯有沈家村的沈鸿华精通古戏700本,为天水洪盛班的“戏母子”,刘家山的赵录娃(赵大额)的花脸谱为陇南之最,他传授给名演员米新红、李映东。

   民国时杨王村人王胜娃(王三旦)组织秦腔戏班30多人,常年在清水、秦安、天水等县巡演庙会戏,主要演员有杨王村的王青海(别别)、王新村人王有才、王振刚(旦角),王胜娃死后,由三子王清海子承父业。

境内的专业演员,王清海、王有才、刘月仓、刘凤满、王振刚等。

刘沟村、张石村、吴家村、渭西村、景湾村、曹家村、团庄、都有业余秦腔班。

解放后,易俗社科班出身的演员刘全山落户刘沟村张启明落户吴家村从而两村,秦腔剧一演惊人,随之程家村,沈家村,张元村,霍卢村都有了业余秦腔剧团,“文革”时古戏禁演,刘家沟村闫振藩的《黄鹤楼》、吴家村吴荣宽的《大辕门》,张石村张福瑞《金沙滩》,霍卢村卢建福的《哭墓》,渭西村杨全花的《梁秋燕》、杨玉秀的《秦香莲》、杨静文的《智取威虎山》,杨王村周芸芝的《沙家浜》、团庄赵桂兰的《白毛女》,刘家庄的刘有忠、董瓜女、王修泰、刘秀芳均有表演才能。

改革开放后,十五贯开演,霍卢村、张石村、吴家村、刘沟村、渭西村等剧团被请到外地演出。

   

      人  

一  宋朝

张俊,祖籍张石村人,抗金有功。

二  明朝

张信,张石村人,明嘉靖17年进士,皇帝赐“代天绝世”匾。

三 清朝

吴廷扬,字仲声,吴家村人,嘉庆六年举人,任淞江知府(上海),乡人称为“吴二府”。

吴西川,字蜀江,吴家村人,同治15年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1876年卒于京师,享年45岁。

王充,张石村人,道光四年进士,任河南、陕西知县,卒于公案之上,享年58岁。

杨解元,杨王村人,武举第一名。

熊登科,熊登节,渭西村人,兄弟同科武功举人。

张  炜,字耀亭,马嘴村人,庚子、辛丑并科举人。

曹凌汉,字步九,曹家村人,咸丰九年武举。

张佛生,张石村,康熙秀才,知州宋碗游卦台遇雪夜宿其家。

毛  祯,字松岩,毛家地下人,廪生,任北路总绅,开书馆育人。

曹  鹏,曹家村人,光绪贡生。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