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手抒写高原魂——画家王雄熙

2011-04-29 来源: 浏览量:
与以往不同的是,现在的薛灏觉得时间越来越不够用了,作为非专职书画家,他只有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利用休息时间进行书画创作,在别人好梦正酣的时候,他却精神抖擞,点一支烟,或悉心读帖,或悬腕挥毫。即便如此,他认为自己在书画技法练习方面所下的工夫与别人相比还差得很远。他觉得自己的长处在于多读帖,并将前人书法中优秀的成分灵活运用、融会贯通于自己的作品中。薛灏的书画作品中透露出浓郁的乡土气息,淳厚、质朴,无哗众取宠之感。与许多书画兼擅的艺术家不同,他的书画作品风格迥异。他认为,较之绘画,书法更能直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及内心世界,雄浑奔放的书法风格是他外在性格的表露;而趋于细致内敛的绘画风格,则反映了他内心深处面对滚滚红尘的无助与茫然。书法与绘画分别表现了他内心世界的两个层面。他说:“如今,我对书画已经由最初的兴趣转化为精神的寄托,我用书画创作来表现自己内心的冲动,而将自己内心的感受展现给观众,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历经数十次反复地琢磨,终于能够完整而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便感到很尽兴。”
 
 
 
追寻艺术的足迹
——画家马向东
 
 
再过几天,市一中的马向东老师个人画展就要在市文化馆开幕了。多日的劳累使他略显消瘦,却依旧神采奕奕。看着自己精心挑选的六十多幅展品,回想起研习绘画二十多年来的成长历程,他不禁感慨万千,思绪浮动……
出生于甘肃礼县的马向东,自幼虽然喜欢涂鸦,可突出的体育特长使他无暇在绘画方面用更多的心思。他常常代表学校参加各种集训、比赛,高考时作为体育专业考生的他也认定自己今后是吃定“体育”这碗饭了。谁知,老天偏不从人愿。体育专业课成绩优异的马向东因文化课成绩不佳而名落孙山。高考失利后,他根据自己理科弱而文科强的实际情况,放弃了心爱的体育,转入文科以绘画为专业。扎实的文科功底加上原本就有的绘画基础,马向东在次年的高考中如愿以偿,考入天水师院美术系。
在大学里,马向东像海绵一样汲取着艺术的养分。其中,马老师创作时的严谨、一丝不苟,为人处事的豁达端方,都深深地影响着马向东,在今后的岁月里成为衡量自己言行的一竿永恒的标尺。课余时光,他常去马老师的住所聆听教诲、共同探讨,在对实用美术广泛涉猎的同时,用自己的勤奋与好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绘画也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
毕业后的马向东曾在家乡做过老师,当过县里的宣传干事,虽然当时的生活安逸而平和,但一直坚持练习绘画的马向东渴望能在更高的层面提升自己,不满足于现状的马向东积极为自己寻找出路。“是金子总会发光”,马向东的努力没有白费,几年后,他调入省重点学校——天水市一中任美术老师,之后,又去西北师大进修,他幸运地结识了著名画家王洪恩教授,“老师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无论是对待艺术还是生活。”尽管老师讲授的艺术理论自己有时无法体味其精髓,但王洪恩教授在绘画艺术上的精益求精、不容出现任何细小瑕疵、生活中低调内敛的精神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马向东,成为他可贵的精神财富。
诸位老师的谆谆教诲,使马向东铭刻在心,更令马向东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所在,使他无法放弃,从而始终坚持着用勤奋与执著去实现属于自己的艺术之梦。
几年来,繁重的工作之余,他醉心于绘画之中,并积累了大量的画稿。在去年对这批画稿集中整理时,他产生了办画展的念头。他觉得,作为一名教师,圉于校园之内,与外界交流有限,画展能为自己实现与同行间的相互沟通搭建平台,同时也可将自己的作品让更多的人来评判,从而认识到不足,为自己今后的发展指明方向。他的作品品类齐全,涉猎颇为广泛。分为临摹、写生、创作、速写、书法五个部分,包括山水、人物、花鸟等内容。他的画,注重从传统中吸取中国画的精髓及营养,体现对传统的理解与尊重;在创作中将个人情感融入其中。
阳春三月,在野外写生的马向东时常为清脆的鸟鸣、咩咩的羊叫所吸引,悠然飘过的白云更是令他感受到大自然的美好与万千变化,回家后,他夜不能眠,思索着如何能将它们完美地用画笔表达出来。故而,他的作品常带有鲜明的个性色彩。
马向东每天笔耕不辍,同一个素材,每次画来,在理解与表达时均不尽相同。不是专业画家的马向东觉得,只要自己一直坚持到底就肯定会有好的结果,绘画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已被当做自己力求实现的一个梦想,画展只是对自己以往的回顾,今后他仍将沿着自己选择的道路一直前行,并留下一个个坚实的足迹……
 
 
 
 
 
 
 
 
 
 
 
 
 
 
 
 
 
 
 
风雨无悔写人生
——书法家马成士
 
 
好几次听书法界人士说起马成士,但一直没有和本人对上号。一次在群艺馆看画展,一进门,就看见左边的长廊下围满了人,便好奇地凑了过去,只见一位中年人正在认真地一笔一顿地写着楷书,旁边观看的人不时地发出赞叹声,我看了一下书写者的名字,才知,这就是马成士。
当马成士快收摊回家时,我们才搭上话。留着平头,面色红润的他,一点也不像是60岁的人。他说,这儿是老年书画研究会的一个窗口,他既是书画院的理事,又是办公室主任,于是便主动请缨,搞研究会的宣传工作。没想到,这一下已经有三年时间了。
在天水西南,有一条著名的河流叫西汉水,马成士就出生在河边的一个村庄里。王仁裕、赵壹等一代名士大家都是在这里诞生、成长的。因此自古以来这里也是一个文人辈出的地方。马成士十二三岁时,他的大楷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家里穷买不起字帖,父亲便给他写了一些影格,让他每天都临几遍。他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一生会和书法结下不解之缘。
1968年,马成士光荣地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由于他的字写得好,部队领导让他当连队文书,负责办黑板报,搞宣传工作。由于他办事认真、工作尽心,充分发挥了自己的书写才能,把宣传工作搞得有声有色,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他也从班长、司务长、排长、副连长一路干了上来,后来由于家庭困难,他主动要求转业,来到天水市运输公司工作。转行做司机后,他跑过大货车,也跑过客车,可不管干什么,每天回到家后都必须临习欧阳洵的《九成宫》。为了节省纸张和墨汁,他经常用毛笔蘸水在地砖上临习。为了集中时间练习,他还放弃了下象棋的爱好。他觉得,写楷书就像做人一样,一点、一横、一捺、一撇就像上有老、下有小、左有邻、右有亲的一家人,要讲究和谐。
曾有人劝他写草书,这样见效快,但马成士不以为然,坚持自己的选择。写楷书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有时一个笔画错了,整张纸就要撕掉重新写。马成士在群艺馆的三年里,他也亲身感受到人们对楷书的喜爱。有一次,一家单位的负责人想为来访的日本客人准备些礼品,在看到马成士的作品后,眼前一亮,便请马成士以唐诗为内容写了十几张条屏,送给日本客人。还有一次,有两位台湾游客偶然看见马成士正在装裱的作品后,爱不释手,当场提出每人收藏一幅的要求。此外,马成士的作品还被上海、新疆等地的客人收藏多幅。他觉得自己的作品能被外地人收藏,也是一种缘分。
2006年,马成士看到甘肃省首届临帖展的消息,便试着寄送了一幅作品,没想到竟然入选了。之后,他的作品先后入选杜甫陇右诗意画作品展;荣获中国首届“八一”杯文学艺术大奖赛一等奖;入选首届“兰天”杯书画大赛。被市书协、市老年书画研究会吸收为会员。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三年来,不管是寒冷的严冬,还是炎热的盛夏,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他都会八点出门,到群艺馆坚守老年书画研究会的窗口,面对川流不息的人群,面对嘈杂不息的噪音,他心静如水,一笔一画地书写着自己的人生,并从中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领悟到人生的真谛,感知中国传统书法的博大精深。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