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安人文历史(图文)

2010-12-27 来源: 浏览量:


    雷祖庙遗址位于莲花乡上河村,座落在清水河与庄浪河交汇处的三角梁上,分布在山坡两面及山顶上面。遗址高出河床60—80米,东西长150米,南北宽70米,总面积达1.05万平方米。遗址中遗物丰富,遗迹明显,有灰层、灰坑、白灰面等, 些白灰面呈三层迭压形状。断崖文化层里均压着很多陶片,其陶彩有红褐色、红色、灰色和夹沙陶。文化层深度为0.2—0.9米。文物专家从部分标本考究,确定雷祖庙遗址的年代属齐家文化。遗址中出土器物有陶罐、钵、鬲、碗、杯等多件,有比较完整的细泥红陶罐、玉斧、石斧、石刀、陶刀等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多种。雷祖庙遗址中最具代表性的遗物是一件泥质红陶罐,高45厘米,腹部直径43厘米,罐底直径16厘米,平底、腹部有6个突起的小錾和两个耳朵。腹上部有妆时钻穿用来连接的小孔,整个器物表面饰有粗糙的蓝纹,造型大方独特。
    阳坪齐家遗址位于安伏乡沟门村,地处葫芦河东岸第二台地上,与崖背里隔河相望。遗址东西长150米,南北宽80米。遗址的断崖上有灰层、灰坑和白灰面遗迹。地面遗物较多,有石条、石刀和有孔石斧等生产工具,从采集的陶器标本,经专家鉴定属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遗址出土的完整器物有泥质灰陶罐(周代),敞口、平底圆折腹、素面,通高15厘米。有泥质红陶灯一件,敛口、高圈足,圈足上有一小孔,口沿附有四个对称装饰扳手,通高10厘米。出土文物具有明显的地方特征。
    上述五处遗址,年代久远,属新石器时代中晚期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距今约在4000年至8000年之间。

  
三、铲齿象牙化石
  
位于秦安县东北27公里老爷已北段,地处好地乡政府驻地的好地村。1980年出土一具完整的铲齿象牙化石,为甘肃省所特有,现珍藏在秦安县博物馆。
  铲齿象属古代巨大脊椎动物之一,生活在第四纪更新世早期,距今约有2500万年。它与现代象不同处是上颌一对象牙宽且短,与颀长铲斗型下唇相连而形似一柄巨铲,故得名为铲齿象。铲齿象的生活方式,不以长鼻卷取食物,而用巨铲在沼泽中挖掘植物,铲齿锋芒所到之处,能使高等水生植物连根拔起,然后借助上唇与舌尖送入口内。
    铲齿象化石的发现,可想而知当时秦安气候温润,绿树成荫,沼泽密布,地理环境和条件类似现在的西双版纳。

  
四、东汉野战坡古战场

   野战坡位于今陇城乡北川里。地处秦安县东北45公里清水河北岸第二台地上,与陇城镇隔河相望。
    明嘉靖《秦安县志》载:“迤南为野战坡(九十里),汉来歙袭隗嚣与嚣战处,有白崖”。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在全力削平关东势力,于洛阳称帝后,为实现统一全国大业,对据守陇右(即陇西)的隗嚣等割据势力,展开了进攻。建武六(公元30年)春,刘秀诏书隗嚣从天水出兵攻蜀。隗嚣借口白水栈道断绝,拒不出兵。刘秀知其不为所用,于是,在建武八年(公元32年)二月,发兵讨伐隗嚣。他派遣中郎将来歙,率精兵2000余人,议决以突击行动袭击隗嚣据守的略阳道故城(今五营乡蔡河村旁),且秘密从番须、回中道(今陕西陇县西北及华亭县西南一带)进军。来歙伐木开道,自小道偷袭,隗嚣守将金梁猝不及防,夜间迎战,败而身亡,故名野战坡。来歙乘机涉水而过,连夜袭得略阳城。隗嚣闻讯大吃一惊说:“何其神也!”于是遣将分关防守,以拒汉军。并亲率大军数万人围攻略阳城,斩山筑堤,激水灌厅。来歙与将士固守,以死抵抗。隗嚣攻城自春至夏,士卒疲惫。一场斯守与争夺略阳的战斗十分激烈。同年闰四月,刘秀亲领精兵驰援至陇,嚣众溃走,围解。光武帝刘秀本想“得陇望蜀”,乘胜南下,不料入蜀求救的王元突然率领公孙述的救兵来到,汉军措不及防,只好兵退长安,“功溃一篑”,其结果,安定、天水、北地、陇西四郡复归隗嚣所据。
    野战坡上原有白崖寺,所建年代不详,圮于民国八年(1920年)海原大地震。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