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遗忘的大地湾(图文)

2010-12-27 来源: 浏览量:

 


  大地湾人们的居住条件一年年在提高,家家户户都是一砖到顶的大瓦房,宽敞而明亮,家电齐全,到晚上一家人坐在热炕头上,一边吃着自家产的麻子、瓜子,一边看着电视,欢声笑语,其乐融融。最让人羡慕的是每家都有一个大院子,大家坐在院里的苹果树下,看着蓝天白云,喝着大地湾的罐罐茶,聊着天,心情特别敞亮,让我这个长年累月住在钢筋水泥屋子里的城里人羡慕不已。老寇一家四口往六间大瓦房,他和老伴住一间,儿子一间,女儿一间,还有两间空着哩,每一间的面积都很大。他说我们农村就这点好,住房比你们城里人宽敞。明年把旧房翻新一下,再盖上几间新房,给儿子娶媳妇。等以后有钱了,在县城买套楼房往,也当几天城里人。
  走近大地湾,不是简单地参观了一个史前文化遗址,它让我了解了中华民族的先民们怎样从黝黑的地穴走上地面的房舍,怎样从采食野果猎物走向刀耕火种,怎样摆脱野蛮愚昧踏进文明生活的门槛。

                                      傍晚的葫芦河

 

中华之源
  作者:天山新奇(2003-12-11 21:59:03.0)
  到天水的这两天,一直在下雨,忽大忽小,似断又续,给我们的采访带来不少困难。我们不禁叹道:天水果然名副其实,天上的水就这样淅淅沥沥地不停地往下流!我甚至想当然地以为,“天水”这个名字可能来自李白“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名句。
  可我们都错了。
  天水的同志说:“哪是呀,今年天一直旱着,就这几天下了点雨!”
  这不是嘛。昨天我们下榻的宾馆就在大名鼎鼎的渭河旁,而渭河是干的;今天我们住在秦安县,听说秦安县的领导为了保证我们一行人的用水,很费了一番心思。供应全县城用水的21口水井,干涸了13口,余下的8口水井水量也很少,根本无法保证县城3万多人的用水,只在中午和晚上才定时供应一段时间。
  “天水”入渭,渭水东流汇入黄河。天水与黄河有关,但“天水”这个名字并非来自诗人李白的“黄河”名句。“天水”之名汉代即有,与李白隔着好几百年。尽管后来人们考证,李白也是天水人,所谓“天下李姓出天水”也。
  我在一本《天水史话》的小书中看到这么两条记载:一是《水经注》上说:“上(圭阝)北城中有湖,水有白龙出,风雨随之,故汉武帝改为天水郡。”一是《秦州志》记载,“郡前有湖,冬夏无增减,故有天水之名。”
  无论天水这个名字怎么来的,但“天水”的确是个非同寻常的好名字,它神奇,超拔,富有诗意,给你诸如纯净、圣洁、丰沛等等美妙的感觉,以及“飞流直下三千尺”的动感气势。
  其实“天水”这个名字还有着更为深刻的意蕴。秦岭是长江与黄河两大水系的分水岭,天水大小河流90多条,也分属这两大水系。流入黄河的渭河,较大的支流有漳河、榜沙河、葫芦河、牛头河等;流入长江的嘉陵江则收编了西汉水、永宁河、红崖河等。
  一块土地,同属华夏两大河流和这两大河流所代表的文明体系,这并不是自然地理上的无意义的巧合。相反的却对整个华夏文明的走向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人们对这种影响有着愈来愈多的认识,天水,一个被历史的烟雾掩盖了很久的地方,即将闪射出熠熠光华。
  大地湾
  大地竟然有湾吗?大地又如何有湾呢?如果有,它在哪里?
  一位农民伸手指了指一块黄土断崖:就在那里。
  在天水市秦安县城东北45公里处的五营乡邵店村东。
  那里是清水河南岸一片黄土高坡,上下都是梯田,梯田里长着茂盛的庄稼。
  清水河是葫芦河的支流,葫芦河是渭河的支流,渭河是黄河的支流。
  大地湾是一处距今7800年—4800年的史前遗址。这是个什么概念呢?这么说吧,它是我国新石器时代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遗址,比广为人们所知的河南渑池仰韶村和陕西西安的半坡村遗址都要早,也就是说,这里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
  过去我们一般都认为,华夏文明的发源地要靠东一些,天水,实际上已经是初期华夏文明的边缘地带。华夏文明在中心地带发育之后,向四方,包括天水在内的中国西部地区辐射。
  大地湾遗址的发现,证明华夏文明的发源区域比以前所估计的范围要大得多。大地湾遗址可能不是它的唯一的中心,但起码是中心之一。
  中国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说,大地湾遗址是“中国原始社会的小太阳”。
  大地湾遗址覆盖在清水河谷南岸110万平方米的黄土崖坡上,考古人员幸运地找到了这片遗址的中心建筑。
  这是一座大型房址,前后墙各有8根巨大的圆形木质立柱,外表敷有厚厚的泥层;房屋中心还有两根更高更粗的大型圆木立柱,立柱半径达半米。房间数量一共有9间,专家们说,中国皇宫的建制形式可能就来源于此。
  更令考古工作者惊叹的是,地面竟然有原始水泥涂抹过。这种“原始水泥”强度可达现代的100号水泥,处理后的地面光滑如镜,坚硬如石。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

热点推荐
发表评论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