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大地湾遗址看史前西北先民的社会生产和生活情况(2
在距今约8000年的大地湾一期遗存,考古专家们发现了4座圆形小屋,聚落内的房址、灰坑和墓葬呈插花式分布,显示出十分原始的特点。
而到了距今约6000年的二期遗存,情况就不一样了。二期遗存是在一期基础上原地向四周扩展而成,因特点不同大致可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段的村庄四周有壕沟,壕沟将村庄围成椭圆形。在这个椭圆形村庄的中心是一个近千平方米的广场,广场西侧是一片集中的墓地。村庄中的37座房址都是以广场为中心呈扇形多层分布。同时,这37座房址面积大小有差异,建筑结构显著不同,出土遗物也有多少和精美程度的差别,这表明这些房址功能不同,居住者有等级高低之分。
而在大地湾二期聚落后段,聚落内却出现了多个中心。这一部分显示的是距今6500-6000年前的变化。专家们判断,一个中心分裂为多个中心的事实表明,最初的向心式格局已被社会发展完全打破,表明当时的组织结构发生了重大变革。这种多个中心的格局一直延续到三期聚落。
大地湾前三期文化前后延续2000多年,其间,聚落规模不断由小变大,布局从简单趋向复杂,但是它们都还只是原始村庄,没有显示出城镇化的特征。
到距今约5000年的大地湾四期,则显示了兴旺发达的盛况。聚落面积分布巨大,密集分布区达50万平方米,巨型建筑物密集,可见当时聚居的人口众多,初步显示出了城镇化的迹象。其中前面提到的被称为“原始人大会堂”的F901巨型房址建筑,是举行祭祀、议事等公共活动的场所。在遗址的中轴线上,还分布有数座类似F901的巨型建筑。
有意思的是,大地湾前三期的乡村聚落主要分布在河谷地带和山脚,而具有城镇雏形的四期聚落位于半山腰,两者相距不过一二里路程,但时间却穿越了整整3000年。考古专家们认为,大地湾四期聚落可能是当时的部落联盟所在地,已经脱离了史前一般聚落的窠臼,孕育着更高一级的文明因素。“或许将之视为城址的前身更为妥当,它标志着原始社会正处在向文明社会转折过渡的重要阶段”(郎树德)。
识别二维码,关注天水新时空公众号